• 巢湖儿女/合肥市社会科学知识普及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巢湖儿女/合肥市社会科学知识普及丛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0.97 6.0折 3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泽夫主编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690106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9736206

上书时间2024-02-2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全书分为著名烈士篇、将军风采篇、英雄模范篇;每篇中的文章以人物参加革命的时间先后排序。
安徽省合肥籍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卓越功勋。革命烈士蔡永祥、开国少将戴正华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这一个个色彩鲜明、内容鲜活的故事,如同一个个精神密码,激励着每一位读者,令人深深地体会到,正是有了英雄烈士们的冲锋陷阵、奋勇向前,才有我们今天改天换地的志气和对未来的憧憬。

目录
著名烈士篇
  合肥地区最早的中共党员——李慰农
  中共早期著名政治活动家——陈原道
  合肥城党组织创始人——童汉璋
  肥西建党第一人——张建之
  大潜山下播火者——董成荣
  信念如磐的革命者——张璋
  为民请愿的农运先驱——周味韶
  埋骨皋城北郊的英烈——马子中
  长征路上壮烈牺牲的红军战士——刘朝光
  视死如归的革命志士——颜文斗
将军风采篇
  “布衣将军”——冯玉祥
  “隐蔽将军”——李克农
  “和平将军”——张冶中
  开国少将军医——戴正华
  放飞梦想的将军院士——沈荣骏
英雄模范篇
  潜伏敌营的地下党员——曹祥华
  空战殉国的抗日英烈——张效贤
  舍生取义的英雄——蔡永祥
  测绘制图学家——吴忠性
  “渡江第一船”船工——张孝华
  放声歌唱红太阳的农民女歌手——殷光兰

内容摘要
     合肥地区最早的党员——李慰农 李慰农(1895—1925),又名李味浓、李维农,原名李尔珍,曾化名王伦,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人。1915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五四运动时期成为芜湖学生运动;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11月,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深造;1924年底回国,受党组织委派至山东济南、青岛等地领导工人运动;1925年7月26日被反动军阀张宗昌逮捕,7月29日被秘密杀害于青岛团岛海滨,年仅30岁。他是位牺牲在青岛的党员,也是合肥地区最早的党员。 从浮槎山麓到巢县县城 1895年9月23日,李慰农出生在今巢湖市庙岗乡油坊郑村一户贫穷的佃农家里,家中有兄弟姐妹6人,李慰农最为年长。 因为家贫,迫于生计,父母只得将2岁的李慰农寄养在邻村的外祖父家。外祖父曾读过几年私塾,劳作之余,常常教李慰农念《三字经》等蒙学书籍。李慰农聪颖过人,学习几遍之后即可背诵。于是父亲下定决心让他人私塾读书。在启蒙教育阶段,李慰农先后遇到了好几位对其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的老师。 1904年春,李慰农进入小王村韦氏门馆读书。老师韦树恒为人正直慈善,他勉励李慰农发奋读书,为其取名“尔珍”,希望他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 1905年春,李慰农进入山周村李氏门馆,同时来求学的还有后来的“和平将军”张治中。老师李福宜出身文举,因同情戊戌变法而被贬,隐居于家乡。李慰农勤学苦读,很受老师喜爱,李福宜亲昵地称他“珍生”。李福宜授课总是在开场来一段“弦外之音”,或是讲一段史事,或是抨击时弊。在他的熏陶下,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种子在李慰农的心底萌芽了。 一年后,李慰农被县立高等小学录取,他走出小山村,来到了柘皋镇求学。县立高等小学是一所新式学堂,这里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都很好活跃。课堂上老师常常围绕时局发问,借此启迪学生心智。1907年,革命党人徐锡麟起义失败,在安庆被杀害。消息传来,师生们义愤填膺,举行了公开宣讲大会。李慰农跃上讲台,高声朗诵了徐锡麟所作《出塞》一诗: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场下掌声雷动,李慰农的名字传遍四乡。 1908年秋,李慰农考取巢县县立初级中学,这是当时巢县的优选学府。油坊郑村为李慰农家放鞭炮、贴报单,很是热闹了一番。此时的李慰农阅读了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康有为的《戊戌奏稿》、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谭嗣同的《仁学》、严复的《天演论》等新书,萌发了“农业救国”等改良主义思想。 从“农业救国”到“科学”“民主” 1912年夏,李慰农中学毕业,回到家乡油坊郑村担任小学教师。他一边教书,一边参加农业生产,与农民有了广泛的接触。他先后阅读了《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先贤的科技著作,试图找到振兴农业、拯救农民的方法。 1915年,李慰农考入设在芜湖的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简称“二农”),进一步去探索他的“农业救国”路。入学时,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慰农”,以示慰藉苦难农民大众之意。 “二农”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这里进步师生云集,民主思想和革命气氛浓厚。通过接触进步师生、阅读传播新思想的书报,李慰农开拓了自己的政治视野。他开始以救国为己任,这一凌云壮志从其1916年春与同学乘船游采石矶时所作的一首诗中可见一斑。诗云: 浩浩长江天际流,风吹乐奏送行舟。 问谁敢击中流楫?舍却吾侪孰与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反帝爱国运动浪潮席卷全国。“二农”沸腾了,李慰农发起成立了芜湖学生联合会,组织全市罢课、游行示威,号召抵制日货。 P3-5

精彩内容
    翻开巢湖儿女的革命历史篇章,一个个生动鲜明、激情澎湃的英雄形象耀眼夺目。从赫赫有名的冯玉祥、张治中,到献出年轻而又宝贵生命的蔡永祥、张效贤;从合肥地区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李慰农,到在中共情报战线上做出特殊贡献的高级将领李克农;从肥西革命火种的播撒者张建之,到宁死不屈,用文弱肩膀挑起时代重任的马子中;从为民请愿的农运先驱周味韶,到“余则成”式的传奇人物曹祥华……他们都有着百折不挠的气概,有着坚如磐石的信念,有着勇于献身的精神,书写出一部部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革命篇章,而这些恰恰构成了合肥大地上的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巢湖儿女》深挖了每一位英烈和模范人物的事迹故事,将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成长史和为国奉献的英雄气概,如电影般一一呈现出来,极强地画面感把读者带入角色,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在那段峥嵘岁月中,英雄烈士们为了革命事业夙兴夜寐、日夜兼程的冲天干劲,以及他们用铮铮铁骨和生命释放出的璀璨光芒。他们的故事有的惊天地、泣鬼神,有的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