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的思想:中国自然观与人的观念的发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气的思想:中国自然观与人的观念的发展::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88.68 6.0折 148 全新

库存37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小野泽精一,(日)福永光司,(日)山井涌编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ISBN9787545822465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48元

货号12279903

上书时间2024-02-2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这是笔者四十多年前的译作。 近蒙上海书店出版社好意,拟再出
新版。
“气”,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使用范围广泛、频率极高的汉字和概念:日常的客套“您别生气”;生活中的“社会风气”;婚庆节假的“洋洋喜气”;浴血战斗的“一鼓作气”;科学领域的“宇宙大气”;中医学理的“活血通气”;传统儒学的“理气”“元气”;文学艺术的“文气”“雅气”“气格”“气 韵”;乃至高 速路上的“轮胎漏气”,等等,可以说,几乎无所不见。
但是,如冒昧地问一 下:这些“气”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知是否有人会一时语塞,难以准确回答。
进一步问:为什么在这么多不同领域中,都 有“气”的使用?或许就更令人难以作答。
更进一步追问:这些“气”,相互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这种情况在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环境中,是怎样形成的?那么,能回答的人 可能就更少了。
那可真有点所谓“一问三不知”了。
中国语言的一个特点,就是模糊性,缺乏 清晰的概念界定。这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一种特性,表现为注重自我和自然的一体性、思维偏重经验感知而缺乏理性辨析。这正是“气”这一概念或者说哲学范畴得以形成的文化土壤和社会历史环境。物我合一,内外一体,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感知,使“气”的内涵和外延得以衍生、扩展。
这部著作是对“气”的概念以及有关的思想、社会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的产物。 它以时间的进展为主轴,展示了在各个历 史时期,不同社会层面、文化领域中“气”的存在。虽然或尚有再进一步补充、商榷的余地,但它独创性地研究了在中国 的 自然观和人的观念中,“气”的内涵和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展开状态等问题,值得重视。
这部著作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应迎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世界又一次兴起了“中国热”的产物。 以汉字为 代 表 的 华 夏文化,和世界各国,尤其东亚各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关“气”的思想,渗透、影响到了周边各国。这在日本文化中尤为明显。正是基于此,日本学者在对中国的基本哲理概念,比如理、性、气、公、私等研究的过程中,特别着眼于“气”,可以说在全球的汉学领域,进行了独创性的研究。这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论著,并非任情的随笔漫谈。全书收罗广博,材 料丰富,注释详明,以便复按;为研究“气”这一概念,建立了理性分析的基础,可作为进一步展开的基石。
这部著作中译本的出版,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学术研究面向世界的产物。 关于当时出版的经纬,在中译本序中已略有涉及,不再赘述。眼下全球激荡,风云变幻,倘若我们仍坚持面向世界的改革开放,不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的话;那么,在让世界准确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层要素,理解中国文化的表述方法的同时,我们也应了解世界如何认识华夏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何看待我们的思维方式。 如此双方方能不断加深交流。 本书收辑了“气”在欧美,拉丁文字圈,英、法、德语中不同场合的不同翻译,这样就为不同文明圈的文化沟通、交流,提供了理解的通道。这部著作的研究方法,显然受到了当时世界 上 兴起的范畴学理论(categories; category theory)在语言学、社会科学领域展开的影响。中国古代也有对哲学概念的研究,宋代陈淳的《性理字义》、清代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还有清代王建衡的《性理辨义》等著作,分析的角度和研究的方法,和这 部 书相比较,差异自见。所以,本书在研究 方
法论的角度,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我想,以上或是本书可以存在的理由。这部书的翻译出版是三十多年以前的事,当时得到了编著者山井涌、福永光司、户川芳郎诸位先生的赞许和热情鼓励、帮助。出版以后,日本的媒体对此做了采访报道,欧美港台和国内的许多学者也都加以关注。几十年来,历经多次重印,这次 新 版,或可为关心此问题的读者,提供一些方便。
四十多年过往,今日回首,记起稼轩词曰:“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深感确如其言。
本书的作者,即使当时年轻的,都已年过古稀,大多退出了学术研究舞台,不少也已经仙逝。但他们的音容笑貌,时在笔者眼前闪动。
在新版之际,笔者根据所知的情况,对他们的现状略作补充,供读者参考,也是对他们的感怀。
在新版的出版过程中,上海书店出版社领导和年轻的编辑吕高升、胡美娟,花
费了不少精力。 记于此,略表由衷感谢,同时也留作存念。
是为新版序。



 
 
 
 

商品简介

从诸子思想到佛道两教、理学、心学;从医卜星相到琴棋书画;从欧西诸国到朝鲜、日本——“气”的身影无处不在可谓中国文化中极为重要、绕不过去的一个存在。
为何“气”如此重要?
20位日本中国学专家从我国古代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考察自先秦以至近代的经典文献,借此分析和展现在我国古代思想传统中,作为自然和人的基本构成的哲学概念——“气”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归纳我国自然观和人的观念的演变之路。本书把中国思想史上出现的“气”的概念作为“点”,来考究自然观和人的观念这个“面”,它沟通了哲学概念和中国古代文化各个领域的联系,阐发了凝聚在抽象概念中现实的内涵,是一部文化思想史领域的名著。



作者简介

小野泽精一(1919—1981),曾任东京大学教养部教授、二松学舍大学文学部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传说的思想史考察》;
福永光司(1918—2001),曾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关西大学文学部教授,主要著作有《道教思想史研究》《庄子:中国古代的存在主义》《魏晋思想史研究》;
山井涌(1920—1990),曾任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大东文化大学文学部教授,主要著作有《明清思想史研究》;
李庆(1948—),山东烟台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师从章培恒先生。1988年起任日本国立金泽大学教授,同时为复旦大学古籍所兼职教授、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明清文献和文学、海外汉籍文献的收藏与研究 、日本汉学史等。曾参与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的编写,著有《日本汉学史》五卷,译有《中国诗史》等。



目录
新版前言

 再版前言

 中译本序

 原序小野泽精一

 第一编原始生命观和气概念的成立——从殷周到后汉

 总论

 第一章甲骨文、金文中所见的气

 第二章战国诸子中的气

 第一节齐鲁之学中气的概念——《孟子》和《管子》

 第二节《荀子》和《吕氏春秋》中的气

 第三节《易传》中的阴阳和刚柔

 第三章秦汉时期气的思想

 第一节道家的气论和《淮南子》的气

 第二节兵家、黄老思想中气的作用

 第三节董仲舒的气的思想

 第四章后汉时期的气论

 第一节后汉以前时期的元气

 第二节训诂中出现的气的资料

 第二编儒、道、佛三教交融中的气的概念——从魏晋到五代

 总论

 第一章魏晋南北朝的气的概念

 第一节儒家思想中的气和佛教

 第二节道家、道教中的气

 第三节医书中所见的气论——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疾病观

 第二章隋唐五代时期的气的概念

 第一节儒、道、佛三教中的气

 第二节儒、道的气与佛教——宗密的气

 第三编理气哲学中的气的概念——从北宋到清末

 总论

 第一章道学的形成和气

 第一节易学的新发展

 第二节邵雍、张载的气的思想

 第三节程颢、程颐的气的概念

 第二章朱熹思想中的气——理气哲学的完成

 第三章明代哲学中的气——王守仁和左派王学

 第四章清代思想中气的概念

 第一节戴震思想中的气——气的哲学的完成

 第二节桐城派中的气——以诗文论为中心

 第四编近代革新思想中的气的概念——从清末到五四

 总论

 第一章洋务、变法思想和道器论

 第二章变法运动中的气

 附论:西洋文献中“气”的译语

 跋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书名索引

 术语索引

 主编者简历及执笔者一览表

主编推荐

★★强大阵容——小野泽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涌等
20位日本中国学权威教授联合执笔
★★出入古今中外 穷尽材料
解构术语 理清脉络
★★呈现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最重要术语——“气”的发展变化史
★★一部扎实、细密的观念史典范之作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日本著名学者小野泽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涌先生主持编纂,户川芳郎等先生参加的《气的思想——中国自然观与人的观念的发展》一书,是日本汉学界在中国文化研究中涌现出来的独具一格的论著。本书旨在从我国古代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考察自先秦以至近代的经典文献,借此分析和展现在我国古代思想传统中,作为自然和人的基本构成的哲学概念——“气”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归纳我国自然观和人的观念的演变之路。本书把中国思想目前出现的“气”的概念作为“点”,来考究自然观和人的观念这个“面”,它沟通了哲学概念和中国古代文化各个领域的联系,阐发了凝聚在抽象概念中现实的内涵,是一部文化思想史领域的名著。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