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入银行股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买入银行股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1.34 6.0折 69 全新

库存7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丁昶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727613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12749136

上书时间2024-02-2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 言
我曾经长期在中资和外资的投资机构任职,深知在股票市场的各个行业中,难研究的就是银行业。这不仅是因为研究银行业所需要的资料极其丰富且专业,还因为银行业与宏观经济的联系特别紧密。在世界潮流变换的大背景下,研究工作的逻辑框架本身也在剧烈变化。
打个比方来讲,其他行业的研究,只要拿起锤子扳手直接干就行了。而今天的银行业研究,需要先把各种工具打造出来,然后才能投入工作。不过在硬币的另一面,如果别人难以办到的事,你办成了,那么你潜在的收益也就越大。在我看来,目前资本市场对银行股的定价存在明显失误,这已经形成了一个价值10万亿元的巨型灰犀牛式的投资机会,我认为完全值得用一本书的篇幅来全面阐述。
事实上,以我有限的洞察力,恐怕三五年前还写不出这本书。随着时代发展的形势逐渐明朗,我认为现在已经可以把事情基本讲清楚了。这些事实和逻辑,终也一定会反映到市场价格上去。
本书采用线性结构,以时间为主轴,从历史讲到现在,然后再推及未来。本书的研究方法讲究论从史出,大量使用事实和资料,不拘泥于理论教条,与时代转折期的大气候相适应。同时本书强调知识性,也为读者进一步自行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便利。
本书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章到第4章,本书从历史鸟瞰的视角,回顾了货币银行系统的进化,以及当代银行业创立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强调了银行业对于宏观经济的特殊重要性,后讨论了宏观经济和银行业的发展前景。本书的判断总体是乐观的。
第5章和第6章,本书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对主导过去十几年全球股市的成长风格进行了理论解释和成因分析。讨论了美国资本市场的现状、一些关键行业的竞争格局以及A股市场的风格特征。基于探讨做出判断,周期性因素已经发展到了极致,从成长到价值的风格转换即将到来。
从第7章到第10章,本书从正确看待银行股价值的投资视角入手,分析了银行股基本面与价格之间“龟兔赛跑”的特征及其背后成因。从坏账问题、模式问题和估值问题这三个方面,比较全面地解答了市场上对银行股的常见质疑。
本书的视角不拘泥于技术细节,因为技术细节无法解释市场价格所反映出来的极低估值。只有从宏观和历史的视角,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正本清源,解答市场的疑惑,驱散不科学的焦虑。
比如,目前市场上普遍担心银行让利于实体经济,会损毁自身的价值。这其实是一个误解。从历史数据上看,虽然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随宏观经济同步变化,但是始终稳稳地跑赢名义GDP增速。投资价值非但没有损毁,反而进一步凸显。这是摆事实。从逻辑上看,虽然银行系统年年让利,但利润在年年增长;虽然国家财政年年补贴,但税收在年年增长。这两者背后的原理都是放水养鱼,水多则鱼大。这是讲道理。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摆事实和讲道理,本书还从历史进程和世界潮流的高度进行分析。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企业,无论民营还是国有,都要面对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仅仅因为国企属性就给予估值折价是不合理的。
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必将催生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而我希望本书能够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贡献一些有价值的内容。
后致谢每一位试读者。本书曾经在微信公众号“小鲜传”上进行试读。我在吸收试读者反馈后,进行了大幅调整修改,终才形成了现在的版本。在此谨向试读者表示感谢。同时欢迎本书读者与我交流,请关注上述公众号或者发送电子邮件:dingchang.backup@qq.com。
丁 昶
2023年1月写于上海



 
 
 
 

商品简介

本书从价值投资以及宏观经济视角讨论了银行股的投资价值,以及目前资本市场的趋势。全书分为四部分,部分一讨论银行股的微观投资逻辑,部分二探讨支持银行股背后的宏观经济发展逻辑,部分三讨论银行股发展的背后的产业经济,部分四探讨投资市场的变化,从美国投资市场的趋势到中国投资市场的机会,作者认为新的资本市场需要新的投资风格。



作者简介

丁昶 复旦大学数学系本科,爱丁堡大学金融工程硕士,国内CFA(特许金融分析师)执照的早期获得者。 长期从事证券投资和研究工作,也是A股市场较早的外资基金管理者。《文明、资本与投资》一书的作者。 与“顶流基金经理”谢治宇同年进入兴全基金担任研究员,担任过基金大佬傅鹏博的基金助理。离开公募基金之后,丁昶在韩国未来资产基金公司任职,曾同时管理韩国中央银行、韩国国家投资公司、未来资产三个QFII账户。



目录
目?录前言|第1章|  银行是一个特殊的行业1另眼看银行2铜钱里的故事4文明的不幸9《国富论》中的细节12致命的通缩16从银行1.0到银行3.018银行的系统重要性22|第2章|  效率周期里的中国银行业25价值10万亿元的估值问题26股神也是弄潮儿28大鳄也是弄潮儿31波澜壮阔的20世纪80年代34对于中值回归的朴素信仰37要精打细算了41成长的烦恼43全国一盘棋46|第3章|  中国银行业走进公平周期51隐形小股东52凤凰涅槃54四元模型58往事不会重来61社会责任谁承担65全球化之辩72寻找新市场76小资与大资81顺应大势83|第4章|  中国经济值得看好87高周转到此为止88房地产的明天91房价与坏账95中国不会重蹈日本覆辙97正确理解负债101肉烂在锅里103非金融企业受益于通胀106金融系统以银行为主力108透过现象看本质110|第5章|  美国的成长股牛市113一枝独秀的美国股市114TINA现象118美国大循环124美国的秘密127互联网思维131欲速则不达135通胀只是开始的开始139|第6章|  风格转换终将到来145旅程终点的王座146当美国不再TINA152产业金字塔156一力降十会160没有王座的旅程167融资,再融资172换龙头与换风格175|第7章|  银行股的投资价值179三条推荐理由180新的获利方式180击败预期185斗智与争时188龟兔赛跑191龟兔赛跑的原理196心不在焉的机构投资者198风险收益比203迎接未来206|第8章|  坏账问题209坏账问题的本质210检察官212好学生214博弈强度217在发展中解决219|第9章|  模式问题221高杠杆222顺周期223重资产227技术进步229直接融资231数字货币232|第10章|  估值问题235灰犀牛236都是预期惹的祸238百年未落的夕阳242尾声244参考文献246

内容摘要
从投资研究角度来说,银行业是一个需要大量知识的特殊产业,认清银行业需要除了财务报表与经营模式以外更广阔的视野,但也因此蕴藏着无限的机会。本书作者试图以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做出系统剖析。作者梳理了中外银行业的历史,探讨了银行产业所面对的宏观经济环境、国际关系环境,以及产业竞争环境。并在书中阐明了公众乃至一些投资者对银行业的误解,并认为中国银行产业有着美好的未来,而这美好的未来不仅属于银行从业者,更属于广大银行股的投资者。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第4章)探讨了货币银行系统的演化史,讨论了宏观经济对银行业的影响。第二部分(第5章、第6章)从国际视角出发,讨论国际资本市场的变化,并解释这种变化对于银行业的机会。第三部分(第7章~第10章),以投资研究视角出发,就坏账问题、模式问题、估值问题有力地回击了对银行产业发展的质疑。并指出中国银行业将是未来投资的机会所在。

精彩内容
从投资研究角度来说,银行业是一个需要大量知识的特殊产业,认清银行业需要除了财务报表与经营模式以外更广阔的视野,但也因此蕴藏着无限的机会。本书作者试图以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做出系统剖析。作者梳理了中外银行业的历史,探讨了银行产业所面对的宏观经济环境、国际关系环境,以及产业竞争环境。并在书中阐明了公众乃至一些投资者对银行业的误解,并认为中国银行产业有着美好的未来,而这美好的未来不仅属于银行从业者,更属于广大银行股的投资者。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第4章)探讨了货币银行系统的演化史,讨论了宏观经济对银行业的影响。第二部分(第5章、第6章)从国际视角出发,讨论国际资本市场的变化,并解释这种变化对于银行业的机会。第三部分(第7章~第10章),以投资研究视角出发,就坏账问题、模式问题、估值问题有力地回击了对银行产业发展的质疑。并指出中国银行业将是未来投资的机会所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