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宫观山志的编纂及价值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明清宫观山志的编纂及价值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7.78 6.4折 90 全新

库存1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永海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41579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0元

货号11695371

上书时间2024-02-2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永海,1968年生,河北遵化人。 贵州师范大学□□与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9月-1992年6月,东北师范大学□□学专业,□□学学士学位。1997年9月-2000年6月,河北师范大学□□文献学专业,□□学硕士学位。2004年9月-2007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文献学专业,□□学博士学位。2010年10月-2013年5月,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及军事思想专业,博士后。主要从事□□文献学、道教史、军事史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元代道教史籍研究》《苏天爵研究》《百战奇法译注》《<尉缭子><唐李问对>译注》《宋代军事技术理论与实践》等专著。参与编著《中华大典?军事典》(担任军事技术分典主编)及《中华大典?文献目录典》的编纂工作。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明清宫观山志的编纂及其价值研究”及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苏天爵研究”“元代道教史籍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章明清宫观山志发展的背景与繁盛的原因

第一节明清政策措施对宫观山志繁盛的影响

第二节明清方志体例的丰富、理论的成熟与宫观山志的发展

第三节道教修志传统与明清宫观山志繁盛·

第二章 明清宫观山志的编纂、刊刻与存佚

第一节 明清宫观山志的编纂

第二节明清宫观山志的刊刻与抄写

第三节 明清宫观山志的存佚

第三章明清宫观山志的体裁与义例

第一节 明清宫观山志的体裁

第二节 明清宫观山志的编纂义例

第四章明清宫观山志的道教学价值

第一节明清宫观山志对国家崇奉道教的记载

第二节明清宫观山志在道观经济研究中的价值…

第五章明清宫观山志的文献学价值——以辑补价值为例……352

第一节《全宋文》补目…

第二节 《全宋诗》辑补…

第三节 《全元文》补目

第四节《全元诗》辑补

参考文献

后 记



内容摘要

一、本课题的研究对象、范围及价值(一)本课题的研究对象、范围宫观山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宫观”,可以指皇宫、梵宫等各种类型的宫殿、神庙;狭义的宫观则专指道教宫观,是道教宫、观、庙、庵、道院等所有道教建筑和活动场所的代称。广义的“山”,可以包含所有名山;狭义的山,指道教名山或道教色彩较浓的山。本书所谓的宫观山志是什么?简单地说,是狭义的宫观山志,即道教宫观山志,“是由道门中人或与道教相关的人撰、编的记录、反映某处道教活动场所的志书性文献”①。其中包括道教宫观志和道教名山志两大类型:一是道教宫观志,如《洞霄宫志》《梅仙观志》《灵卫庙志》《通玄观志》等;本书遵循道教学界传统,将道教碑铭庙碣集亦视为宫观地志性文献。一是道教名山志,如《茅山志》《齐云山志》等。历史上,宫观多在山中,志山者多兼及宫观,故道教山志数量多于道教宫观志数量。需要特别指出,本书所说的宫观山志,首要之处在于道教色彩,非道教宫观、道教名山之志书,自然不能纳入研究范围;虽以道教宫观与名山为名,而内容与道教无涉或道教内容甚少,同样不属于本书研究对象。作为道教史籍的主要类型和方志的重要支流,宫观山志的编纂由来已久。其中,宫观志源头可以在汉魏六朝及隋唐时期存留下来的道教宫观碑记中找到,如南朝沈约《桐柏山金庭馆碑》、陶弘景《上清真人许长史旧馆坛碑》《吴太极左宫葛仙公之碑》、唐代欧阳询《宗圣观记》、江旻《唐国师升真先生王法主真人立观碑》、颜真卿《麻姑仙坛记》等,这些碑记已有了宫观志之雏形。宋元时期的宫观志以邓牧《洞霄图志》及佚名《宫观碑志》较为突出。至于道教名山志,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古籍《山海经》,东晋刘宋时期道士徐灵期《南岳记》(佚)被认为是最早的山志,自然也是最早的道教山志。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武夷山记》、李冲昭《南岳小录》等可视为较早的道教山志。宋元时期的道教山志趋于规范,佚名《天台山志》、元明善《龙虎山志》、刘大彬《茅山志》是此时道教山志的代表。综合考察宫观山志发展大势,芸芸大者当在明清两朝。在明清两朝,尽管道教自身的发展日渐衰微,但是明清政府都十分重视传统方志的编纂,特别是清代,传统方志的编修“已进入全盛时期,无论是数量之巨、种类之多、体例之完备、内容之广泛,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①。黄苇主编《方志学》也说:“明清时期是我国山水祠庙志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编出的山水祠庙志,不仅数量多,而且地域广。”②的确,明清政府鼓励编修传统方志的政策,间接促进了宫观山志的迅速繁荣,加之当时学术思潮及文化传播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道教宫观山志的纂修规模较之以往更为扩大。《道藏》《藏外道书》《道藏辑要》《道书集成》《中华续道藏初辑》《中国道观志丛刊正续编》等道教丛书收录了大量明清宫观山志,除去重复,有一百余种;收入《中华山水志丛刊·山志》《中国名山志》等丛书以及未被收入丛书的单行本、抄本尚有不少,足见明清宫观山志存量之巨。



精彩内容

梳理明清宫观山志繁盛的社会背景及发展概况。分析明清宫观山志的编纂群体、编纂缘由、编纂目的、经费来源等问题,梳理其基本面貌;考察其刊刻、损毁、传播、存佚等问题。明清宫观山志的体裁与义例。(1)分析归纳平列门目体、纲目体、辑录体、纪传体、史志体等宫观山志的体裁特征;(2)解读其编纂义例。明清宫观山志在道教学方面的价值;(3)梳理明清宫观山志对历代国家崇奉道教情况的记载;(4)系统爬梳明清宫观山志反映的道观经济的资金来源、田产、常住物业等信息资料,从而揭示明清宫观山志在研究道教史、经济史中的重要作用。以辑补价值为例,揭示明清宫观山志的史学和文献学价值。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