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生产革命的若干问题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能源生产革命的若干问题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0.75 6.0折 6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其励,袁晴棠 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24010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8950502

上书时间2024-02-2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能源生产革命的背景

节 中国能源供应现状

第二节 中国能源生产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第三节 国际能源变革与科技创新方向

第四节 中国能源生产革命的基本判断

第二章 中国能源生产革命的方向与战略重点

节 中国能源生产革命的方向

第二节 中国能源生产革命的目标

第三节 能源生产革命的战略思路与战略重点

第三章 能源生产革命的科技创新

节 煤炭科学开采科技创新

第二节 油气勘探与开发科技创新

第三节 先进核电技术和核能多元化利用科技创新

第四节 可再生能源利用科技创新

第五节 先进煤电与煤炭分级转化利用科技创新

第六节 燃煤污染物综合脱除与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

第七节 CCS/CCuS科技创新

第八节 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

第四章 能源生产革命重大项目及建议

节 能源生产革命重大工程

第二节 能源生产革命重大产业

第三节 能源生产革命政策建议

第四节 能源生产革命重大畅想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章 能源生产革命的背景

    **节 中国能源供应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能源行业积极落实节能减排政策,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能源效率。进入“十二五”后,能源行业基于“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深化改革,科技创新,靠前合作,改善民生”的能源发展方针和基本原则,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源供应能力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撑。

    一、 资源探明量不断增加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煤炭资源查明储量1.48万亿吨,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3.7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4.6万亿立方米,分别比2012年增加635亿吨、4000万吨和2639亿立方米[1]。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我国**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63亿~168亿吨,其中页岩油120亿吨,致密油20亿~25亿吨,油砂油23亿吨;**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20万亿~120万亿立方米,其中致密气9万亿~12万亿立方米,页岩气10万亿~25万亿立方米,煤层气11万亿立方米。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查明程度进一步提高,陆上70米高度3级及以上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26亿千瓦,近海水深5~50米范围内100米高度3级及以上风能技术可开发量5亿千瓦[3];太阳能可利用量22亿千瓦;水电剩余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2亿千瓦左右[4];可用于能源化利用的生物质能资源量每年约4.6亿吨标准煤[5]。

    二、 供应能力显著提高

    能源供应能力持续增强,初步形成了“五基一带”(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新疆五大综合能源基地和东部沿海核电带)的能源生产格局。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图1.1),连续多年位居世界**[6,7]。2014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36.2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产量38.7亿吨,居世界**;原油产量2.1亿吨,连续5年保持2亿吨以上,位居世界第四;天然气产量130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约7.7%,位居世界第六。

    图1.1 2000~2014年我国能源生产结构

    资料来源:2000~2013年数据源自《中国统计年鉴(2014)》;2014年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2014年)》,2014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宽松,发电装机容量13.6亿千瓦,比2013年年末增长8.7%,位居世界**,全口径发电量达5.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全国GDP增速7.4%,万元GDP能耗0.702吨标准煤,较2013年下降4.8%[8]。

    三、 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为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稳步压减煤炭消费,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年产120万吨以上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的66.5%[9]。高效环保发电机组比重持续提高,截至2015年年底,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比达42.91%,超超临界机组装机规模居世界**。目前我国6000千瓦及以上现役燃煤发电机组中,90%已安装脱硫设施,居世界前列(美国约为55%),30%已安装脱硝设施。

    2014年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88.6%,水电、风电、核电等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1.4%。据中电联《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2014年)》数据,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水电装机3.02亿千瓦(含抽水蓄能2183万千瓦),发电量10661亿千瓦时;并网风电装机9581万千瓦,发电量1563亿千瓦时,均居世界**;太阳能发电装机2652万千瓦,发电量231亿千瓦时;核电装机1988万千瓦,发电量1262亿千瓦时。2014年全年非化石能源新增装机占全部新增装机的比重为54.3%,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达到32.6%,较2013年提高约1.8个百分点(图1.2)[10]。

    图1.2 2009~2014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占比

    资料来源:2009~2012年数据源自中电联电力工业统计基本数据;2013年数据源自《201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14年数据源自《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2014年)》

    四、 能源科技创新与装备自主化能力稳步提高

    持续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能源技术创新和装备国产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资源勘探开发、加工转化技术取得突破,重大装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煤炭开采技术处于世界**水平,*深开采深度已达1501米,年产千万吨煤炭综采成套装备实现国产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百万吨级煤炭直接液化、60万吨煤制烯烃、16万吨煤间接液化建成投运;深海油气钻井平台建造取得重大突破,页岩气方面初步形成自主的水平井钻完井、大型体积压裂技术体系,世界首台3000型压裂车研制成功并投入现场应用;具备了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自主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能力,初步建立了高温气冷堆和快堆产业,四代核电技术已经形成;特高压输电技术和相关装备的设计、制造和试验能力达到**水平,相关原材料、关键组件国产化率持续提高;掌握了大型风电设备制造技术,具备世界**水平的智能电网稳步推进。

    五、 能源靠前合作稳步推进

    务实推进能源靠前合作,境外能源资源开发取得新进展,初步建成中亚合作区、非洲合作区、中东合作区、南美合作区和亚太合作区五大境外油气基地,初步形成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战略进口通道格局(图1.3)。

    我国与美国、澳大利亚、蒙古、印度等国的煤炭资源开发合作稳步推进,与周边国家的电力贸易持续增长;正式加入靠前可再生能源署,与世界多个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合作日益深化;中俄能源合作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5月21日,中俄两国政府在上海签署《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规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累计供气30年,总价值将达4000亿美元;成功主办**1届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即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能源部长会议,会议发表了《北京宣言》,这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加入联合国“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行动;中国与美国、澳大利亚牵头发布《能源合作原则》,中方计划2030年左右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图1.3 我国五大境外油气基地和四大油气战略进口通道

    第二节 中国能源生产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我国能源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和“需求导向”的能源供应模式导致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急剧扩大。在靠前能源领域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和能源经济转型期的大背景下,我国能源生产面临新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两个百年梦想”和科学发展的宏伟目标,对能源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能源国情有别于发达国家: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费还将持续增长;能源供应方面,煤炭占一次能源的70%左右,传统能源远未被优质化利用;环境容量已成为制约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能源安全形势严峻。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三个重大问题,不仅影响到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也关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 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加

    我国能源需求仍将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大。进入21世纪后,我国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速达7.5%(其中“十五”期间为8.36%、“十一五”期间为6.65%,“十二五”前两年为5.51%),2009年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由表1.1可知,200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4.6亿吨标准煤,2014年已达到42.6亿吨标准煤。表1.2表明,自2000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波动较大。2005年开始,我国采取节能降耗政策,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现稳定下降趋势。但由于2008年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此后3年明显上升,由2008年的0.41增长到2011年的0.76。2000~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73,如果剔除2003年和2004年两个特殊年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59。

    表1.1 2000~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

    资料来源:2000~2013年数据源自《中国统计年鉴(2014)》;2014年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主编推荐
导语_点评_词 

精彩内容
黄其励、袁晴棠著、谢昌主编《能源生产革命的若干问题研究(精)》是中国工程院“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研究”丛书之一。本书在分析靠前能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当前能源发展的突出问题,凝练了能源生产革命的若干基本判断,厘清了能源生产革命的战略思路,分析了包括煤炭科学开发与利用、油气及很好规油气开发、大比例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S/CCUS)和新能源汽车等能源生产革命的内涵、路线图、时间表,提出了近期、中期、远期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支撑和若干重大建议。

本书适合政府、能源领域企业和研究机构中的高层管理人员与研究人员,大专院校能源相关专业师生,以及其他对我国能源问题感兴趣的社会公众阅读。

媒体评论
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