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琳琅满纸忆前时:怀念周汝昌先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琳琅满纸忆前时:怀念周汝昌先生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8.72 6.0折 9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伦玲,竺柏松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93377

出版时间2012-07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8029584

上书时间2024-02-1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老辈又弱一个”》;《护好“国宝”》;《周汝昌“完全是一个穷人”》;《此恨不关风与月——敬悼周汝昌先生》;《无题》;《周汝昌走了,学术纯真留下来》;《“呆性”成就的大师》;《周汝昌天上人间“红学”相伴》;《——追忆与周汝昌先生的最后一面》;《深切的哀悼永远的怀念——祭周汝昌先生》;《一瓣心香敬先生》;《深深怀念周汝昌先生》;《汝昌先生(节选)》……值周汝昌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编者周伦玲、竺柏松选编《琳琅满纸忆前时(怀念周汝昌先生)(精)》寄托深深的怀念。

目录

唁辞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怀念周汝昌大学长
周汝昌先生的红学贡献——在新版《红楼梦新证》发布会上的讲话
周汝昌是红学考证集大成者
大学者的平凡生活——我所见的周汝昌先生
一个时代的谢幕
红楼梦断,不尽的怀念——追思周汝昌先生
周汝昌的红学遗产
红学:周汝昌留下了什么?我们继承什么?
悔未陪师赏海棠——痛悼汝昌师
哭恩师周汝昌先生
周汝昌先生晚年和我的诗谊
周汝昌的桑梓情
相思忆旧事短文释通谊——我心目中的周汝昌先生
大智真痴两未休
“大业红楼梦,弘观华夏文”——缅怀周汝昌先生
风骨著述誉中华——怀念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
谁人有此闲情性——怀念周汝昌先生
高邻周汝昌
永远的红学旗帜
毕生献给“红学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缅怀周汝昌先生
“石头,其实是一面镜子”——周汝昌先生的忆念
“为芹辛苦
悼周汝昌先生
周汝昌先生与地方志
怀念周汝昌先生
红楼梦断翰墨遗芳——忆周汝昌先生和我的诗书缘
“淡交我敬先生久”——悼念周汝昌前辈
“痴”与“才”:追怀周汝昌先生
红楼门外怀周公
伤心周汝昌
周汝昌与《海河柳》
为芹辛苦见平生
哀思绵绵忆大师读书自有后来人
周汝昌先生与《红楼梦辞典》
乡情浓浓
周汝昌为鼓楼写楹联
周汝昌先生与杨柳青
大智慧大胸襟大手笔——缅怀周汝昌先生晚年曹雪芹家族文化研究的卓异建树
一生解梦红楼事翰墨诗词此生情——专访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
长歌当哭——谈谈我的周汝昌先生
怀念周汝昌老人之周老贵州缘
沉痛悼念周汝昌先生

内容摘要
    王国维我称他为小说批评派,而蔡元培先生是索隐派,胡适之先生是考证派,他们是这三个红学派别建立新典范的人物。过去讲这三派的时候,很容易有所轻重,现在随着学术研究的进展,大家对这三派比较能够公正地看待了。他们都了不起,考证和小说批评不用说,索隐也同样了不起。特别是现在,大家越研究越深的时候,觉得索隐派所揭示的这部书的内容,很可能还有相当的历史真实性。很近我读到北京大学一位物理还是化学方面的老师写的一部红楼梦的著作,我不认识作者,她给我寄了一本,含着激情来写的这本著作,语言很好顺畅,也不是没有道理啊。

    对于红学的各种流变,后来很多曲折的历史,我不讲了,主要想说周汝昌先生在现代红学的历目前,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为什么这么讲?因为1948年,他在《天津日报》发表的曹雪芹卒年的重新商兑以后,他自己在这个学科上的起点就建立起来了,而且得到胡适之先生的重视,采纳了他的癸未说,当然胡先生后来有变化。曹的卒年,现在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意见,我不去说它。主要作为周先生红学研究的起点,从1948年开始,他就接近以自己的特见、新见、创见站立在红学研究的舞台上。紧接着,没有几年的时间,他的《红楼梦新证》就完成了,出版是在1953年。他得用多大的精力、毅力、创新的能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写出这部《红楼梦新证》。

    《红楼梦新证》的出版是一个标志,如果说周先生从一开始就站在新的里程碑的起点上,那么《红楼梦新证》的出版,则确立了他的红学研究的里程碑式的地位。这部书是真正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我们还可以讲,这部书是个经典。我不大容易简单称一个学者的一些书就是经典,因为我在很多年前,梳理过20世纪的学术史,选出那么多人,有四五十家,重新编纂出版,我称他们为经典。但我今天可以讲,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在中国现代学术目前,它是一部经典,它是红学这一学科的经典。而且不仅如此,在红学三派当中,《红楼梦新证》又是考证派红学的集大成的著作。他建起了一座大厦,如果说胡适之先生的《红楼梦考证》开辟了一些思路,提出了一些问题,那么周汝昌先生则是把有关《红楼梦》作者的相关材料和问题,构建成一座完整的大厦,这个大厦像迷宫一样吸引人。红学成为20世纪的显学,和周汝昌先生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所以我强调周先生是考证派红学的集大成者,他在红楼梦研究的历目前,在现代学术史的红学一科中,他是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但是他的贡献不止于此,他对红学研究的贡献,还在于他是红学的相关分支学科的开辟者。正由于周先生的研究,才产生了曹学。一开始,其他的研究者是以批评的眼光来看的,说你不是研究红楼梦,你是研究曹雪芹,研究他的家世,你这是曹学。后来我们这些人仔细一想,曹学有什么不好?那样丰富的和整个清史连在一起的学问,难道不值得尽我们的毕生之力吗?所以周先生是曹学一科的开辟者,而且几个相关的专学,脂学、芹学、版本学,这些名称是不是周先生很早提出来的?而且他有一个特殊的看法,当时我们不一定很理解,他说什么叫红学?只有研究这四个分支,曹学、脂学、探佚学、版本学,这个才叫红学,不同于小说评论的红学。这个话,只有学问做到相当程度的人才能感受到这个话的学问力量。力量在哪里?他把对一部书的研究变成了真学问。其实红学研究的吸引力很多情况不在于对书本身的研究,而是对包括背景、作者身世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有无穷无尽的魅力,因为它有很多谜。所以周先生还是红学相关学科的开辟者,他在当代红学目前的地位,我可以讲没人能比。

    我比较熟悉的一些人,刚才讲到王、蔡、胡,那是早期的大师了,他们都有开风气的贡献,但其学问主体并不在红学,红学不过是他们的鳞爪余事而已。像王国维,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山,主要成绩在古文字、古史和宋元戏曲的研究。蔡元培是教育家、伦理学家。胡适的方面更广了。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的很好重要的红学研究者。但红学在1950年代以后,有三位了不起的人物,鼎足而三,这就是周汝昌先生、吴恩裕先生和吴世昌先生。这三位学问相埒,研究红学各有侧重,吴世昌侧重版本,吴恩裕侧重曹雪芹本人,周汝昌先生侧重家世。而学问根底,吴世昌先生所专精是词学,吴恩裕先生所专精的是西方政治学,吴恩裕是学西方政治学的,而周汝昌先生呢,他用自己全部的中国文化和中国学问的素养来研究红学一科。就他们的红楼梦研究来讲,这三位我都比较熟悉,但是我觉得总成绩,周先生还是高于另外两位。周先生是典型的传统的文史学人,他的诗词也是品质的,书法也自成一家。

    我还感觉到,但没有做具体研究,这就是近一二十年,可能在座的更了解,我不是太关注,我已经接近离开了这一科,相关的著作我也很少读,包括周先生的文章我看得也很少,但有时在电视上看到他,有时看见他的新书问世,《十二层》啊,《夺目红》啊,我能感觉到他这个时期的研究,又向前跨越了,是不是到了一个新的高点,各位比我了解,我想大家一定有话说。是不是可以说周先生近年的研究形成了《红楼梦新证》之后的多方面展开的一个新高点,这个高点调动起来他所有的学问,源源不断,喷流不止。

    周先生学问的可贵在哪里?在于很多《红楼梦》研究者腹笥甚空,肚子里货不多,当然这部书读得很熟,慢慢研究也能自成一家,这个我们也不轻看,但周先生的学问的根底,关于中国学问的文史根底、关于基本的考证功夫、关于对古代作品的赏析能力,他是品质的。他把他全部这方面的功夫和能力都用来集中研究红学一科,因此他继《红楼梦新证》之后,又创造了《红楼梦》研究的新高点。可惜周先生已经故去了,如果他在世的话,他一定还有许多话要说,他还有许多新思想。所以他的研究可以说进入广漠无涯的地步,他的研究是真学问,如同钱锺书先生讲的,真正的学问,那是二三素心人、荒江野老悉心培养商量之事,没有那么多节外生枝的事故。周先生的研究就是独处一室,也可能有些年轻朋友,梁归智啊等等,因此对周先生毕生研治红学的成就,切不可低估,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地给以很高的评价。

    尽管周先生临终前有些嘱咐,不开这个会,不这样不那样,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学术界有一点有负于他。他是红楼梦研究的泰斗,是20世纪学术流程里的一位称得上大师的人物,我们要好好地纪念他才是。当然,任何研究学问的人,他的立说是不是全靠得住,不一定。王国维先生去世了,陈寅恪先生给王国维先生写的纪念碑铭,就讲,王国维先生的学说,或有时而可商。王国维的学术也有可商量之处,谁的学术能没有可商可议之处呢。周先生的红楼梦研究,不见得每一点都是对的,但是我们会细心体会他那种做学问的功夫,那种沉醉学问的态度,叫我们感到钦佩。因为人文学科的真理性探讨,本来不像社会科学那么明显,有的是看其中的学问味道,不必因为哪一个观点或者不同的人事,就低估了周先生的学问,低估了他的整体红学成就。P9-11

精彩内容

   《琳琅满纸忆前时:怀念周汝昌先生》主要分为三部分为追念文章,第二部分为诗词、挽联,第三部分为唁电、唁函。后附先生学术生平简表,以供广大读者和研究者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