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岛在湾流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岛在湾流中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2.49 4.7折 69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海明威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81430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9579605

上书时间2024-02-0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岛在湾流中》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作品,发表于1970年,是海明威的遗作之一。讲述画家托马斯的坎坷经历人生。
在本书的主人公、画家托马斯·赫德森的身上,我们处处可以看到海明威的影子。和海明威一样,他也有过几次婚变,而且始终对第一个妻子念念不忘。和海明威一样,他也有三个儿子,第一任妻子生了一个,另外两个则都是第二任妻子所生。和海明威一样,他也喜欢钓鱼、打猎、赛马、喝酒,对巴黎有一段难以忘却的回忆。可以说,小说的一部分就是海明威生活经历的反映。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1899~1961),生于美国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是一名美国记者和作家,他被认为是20世纪的小说家之一,也被认为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其实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1935年,一个老渔民告诉海明威自己曾经捕猎到一条大马林鱼,但是后来被鲨鱼吃掉。老渔民的这段传奇经历引起了海明威的兴趣,他决定把老渔民的经历写成小说介绍给读者。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在古巴哈瓦那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结果在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时间。1951年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友人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

目录
暂无

内容摘要
    部 比美尼

     1

     一道狭长的岬角地把港湾跟外海隔开了,住宅就盖在这岬角地的很高处。房子已经经受过了三次飓风的考验,分毫无损,可见其结构之结实,简直就是当海船设计的一般。上有遮荫,是让信风吹弯了的高高的椰子树;一面临海,出了门只要爬下崖壁,穿过白灿灿的沙滩,面前便是墨西哥湾流了。平静无风的时候远远望去,湾流的海水通常是深蓝色的。可是索性走到水里细细一瞧,荡漾在那白灿灿细沙上的海水便只是泛着一派青灵灵的光了。大一点的鱼还远远的没游到海滩边呢,你在海滩上早就连鱼影子都见到了。

     白天在这里洗海水浴倒是又惬意又安全,可是晚上在这里游泳就不行了。晚上鲨鱼专在湾流的边缘附近捕食,可以一直游到海滩边,每当无风无雨的夜晚,你只要上楼到阳台上去望望,就能听见不时有鱼落鲨口,挣扎得泼剌泼剌水声直响,要是你索性来到海滩边,那就连鲨鱼过处留下的一道道水花都看得见,望去亮晶晶的。到了晚上鲨鱼没有一点顾忌,谁都要怕它三分。不过在白天鲨鱼总还是离得远远的,不会游到这白灿灿一大片的沙滩跟前来,就算真有游来的,只要鲨影一出现,你老远就发觉了。

     住在这房子里的是个叫托马斯?赫德森的,是一位很有才能的画家,他一年里头倒有大半年就在屋里作画,不在这屋里也总在这岛上。这里虽是低纬度的地区,可是日子住长了,人对季节的更迭也自会经心在意起来,何况托马斯?赫德森又是对这小岛很有感情的,所以他就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哪一季都舍不得离开了。

     夏天,有时才到八月里风势就减弱了,也有六七月里信风根本就没来的,逢到这种年头,就热得够受了。到了九十月里又常有飓风肆虐,有的年头到十一月初还有来飓风的,有时候天气邪门起来,从六月份起就随时可能有热带风暴生成。不过就是在通常的飓风季节里,只要不起风暴,天气一般还是相当宜人的。提到热带风暴,托马斯?赫德森私下琢磨的年头也多了,如今只要一有热带风暴的苗子,晴雨表上还没有反映出来,他就早已从天色的变化中观测出来了。他懂得怎样推算风暴的来龙去脉,应该采取些什么样的措施来预防。他也明白在飓风袭来时团结全岛居民共度患难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战胜了一次飓风,大家相互间的情谊也就加深了一分。他心里还挺清楚: 飓风之猛,可以猛到人亡屋毁,无一幸免。不过他却始终抱定了一个宗旨: 如果真要来了这么个厉害的飓风,他倒很愿意亲身尝尝那个滋味,如果真要刮倒了房子,他也很情愿就跟房子共存亡。

     这座房子与其说是一座房子,给人的感觉倒不如说有点像条海船。为了要能顶住狂风暴雨,屹立在高处,房子特意造得深嵌在地里,跟这岛子俨如浑然一体,可是从屋里却又扇扇窗子都能望见大海,而且窗窗相对,四面通风,就是在很炎热的夜晚,睡在这里也照样很凉快。考虑到夏天可以多散些热,房子刷得雪白,很好显眼,你随着湾流从海上而来,老远便能望见。如果不算那一大片高高的驳骨松林驳骨松,又称木麻黄,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往往栽种作防风林。,岛上就数这座房子很高了。你在海上远远望见这小岛,扑面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那驳骨松林。先是望见海平线上隐隐出现了黑乎乎驳骨松的树影,过不了一会儿,就看到这房子雪白的身形了。再靠近些,就整个岛子都看清了: 那椰林,那一座座墙板围护的房子,还有那白灿灿的一长溜儿是沙滩,沙滩背后好大一片是南国小岛的一派葱茏。托马斯?赫德森每次只要一看到自己的房子耸立在这岛上,心里就总会感到不胜快慰。他一向把这座房子看作他的宝贝儿,那种感情跟他珍爱自己的船简直一般无二。到了冬天这里北风劲吹,冷得可真够瞧的,可是自己的屋里却是又暖和又舒坦,因为岛上唯有他家有个壁炉。壁炉是敞口的,还相当大,托马斯?赫德森就把海上漂来的木头拿来当柴烧。

     这种海上漂来的木头他积起了一大垛,都堆放在朝南的屋墙下。木头都被太阳晒得发白了,且又被风刮得像叫砂纸打磨过一般,有的木头样子显得很别致,他看得喜欢,往往有点舍不得烧掉。不过来一次大风暴,海滩上就又会漂来一批木头,再说,他发觉看得喜欢的木头烧起来也自有一种乐趣。反正大海还会弄上些姿态造型各异的木头源源不断送来,所以每当寒夜,他总要搬把大椅子来在炉火前一坐,移过盏灯来在厚木板桌上一放,就在炉边灯下捧了本书看,时不时抬起头来,听听屋外西北风的怒号、拍岸惊涛的澎湃,看看这形态各异令人叫绝的根根白木在熊熊的炉火中燃烧。

     有时他就熄了灯,索性就地在地毯上一躺,看附在木头上的盐分和沙粒在火里发出色彩斑驳的光焰。躺在地上,他的两眼正好同燃烧的木头一般高低,因而可以把木头上腾起的火焰看得轮廓分明,这叫他看得又是欢喜又是伤感。烧什么木头都好,他见了都会生出这样的感触。不过看烧海上漂来的木头,那份心情就更觉难描难摹。他想,那大概是因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该烧掉吧;不过既然烧了,心里也没有什么可不安的。

     他这样躺在地上,似乎觉得风就吹不到他身上了,可是其实那哗哗的风却尽往屋子低处的角落里钻,尽往岛上洼洼沟沟里的草上扑,直扑到海草和苍耳的根根儿上,直钻到沙滩的内层儿里。身子贴着地,他感受得到那拍岸怒涛的搏击,他记忆中就有过这样的感觉,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当时他还只是个孩子,他躺在一个炮台附近的泥地上,感觉到大炮的轰击也正是这样的。

     壁炉在冬天当然是个宝贝,就是在其他的季节里,他见了这壁炉也还是难以忘情,内心里就会无限憧憬到了冬天又可以在炉前享受怎样的温馨。在这岛上,一年四季就数冬天好看妙了,他从春天盼到秋天,一直在巴巴儿的盼望冬日的到来。

     P1-6

主编推荐

在本书的主人公、画家托马斯·赫德森的身上,我们处处可以看到海明威的影子。

和海明威一样,他也有过几次婚变,而且始终对发妻念念不忘。

和海明威一样,他也有三个儿子,发妻生了一个,另外两个则都是第二任妻子所生。

和海明威一样,他也喜欢钓鱼、打猎、赛马、喝酒,对巴黎有一段难以忘却的回忆。

可以说,小说的一部分就是海明威生活经历的反映。
 

精彩内容

画家托马斯历经坎坷,先后有过两次婚变,婚后所生三子均归前妻抚养。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和孩子,常常陪孩子出海钓鱼,父子之间感情深厚。不幸的是两个儿子死于车祸,仅剩的一个儿子又在二次大战中牺牲。,托马斯决定放下画笔,抛却个人悲欢,投身于反法西斯战争的洪流中。在精神与肉体遭受严酷考验的情况下,托马斯始终坚忍不屈,顽强地与敌人周旋,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海明威笔下经常出现的“硬汉”的特征,是一个塑造得相当成功的艺术典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