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故(第八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掌故(第八集)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3.56 6.0折 56 全新

库存1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俊 主编,严晓星 执行主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52548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6元

货号11193864

上书时间2024-02-0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徐俊,1961年生,江苏扬中人,现任中华书局执行董事。著有《敦煌诗集残卷辑考》、《鸣沙习学集》等,另撰有《书札中的雪泥鸿迹——中华书局所藏向达致舒新城书札释读》、《附逆之外的梁鸿志——爰居阁谭屑》等。                      

严晓星,1975年生,江苏南通人,媒体人、学者。著有《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近世古琴逸话》、《金庸识小录》、《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丛考》等,编有《高罗佩事辑》、《民国古琴随笔集》等。

荣正一(1926-2017),江苏无锡人。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后任《文艺报》、《文艺研究》和《社会科学》等杂志编辑,1981年调入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李文澜,1942年生,湖北武汉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有《湖北通史·隋唐五代卷》、《中国历史大辞典·魏晋南北朝史卷》(合著)、《中国经济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合著)、《文澜存稿》等。

赵纯元,重庆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赵纯元书法篆刻作品集》、《小学语文古诗赏析钢笔楷书字帖》等。

华人德,1947年生于江苏无锡,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苏州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编著有《中国书法全集·三国两晋南北朝墓志卷》、七卷本《中国书法史》两汉卷、《兰亭论集》(合编)、《中国历代人物图像集》、《华人德书学文集》等。

严佐之,1949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教授,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著有《古籍版本学概论》、《近三百年古籍目录举要》等, 参与主持《朱子全书》校点整理,合作主编《朱子学文献大系》。

陈青生,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学》等,另编注《“孤岛”作家书信集》,主编《文坛漫忆丛书》等。

沈建华,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研究员,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饶宗颐先生学术助手,协助饶先生编纂《甲骨文通检》。著有《初学集:沈建华甲骨学论文选》,编有《饶宗颐甲骨书札》,另合作编著《新编甲骨文字形总表》、《甲骨文校释总集》等,合作主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甲骨卷》。

白谦慎,1955年生于天津,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教授,现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著有《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傅山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等,编有《张充和诗书画选》、《张充和诗文集》等。

史  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为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图书馆馆长、副主任。著有《春明卜邻集》,合编《吐鲁番出土文献散录》,参与编著《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整理《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献》等。

目录
 充和老师的家 / 白谦慎 充和老师逝世后,那座房子也易了主人。我和妻子曾在开车去纽约时,在新港小停,在马路边默默地望着老师的故居。我们不敢惊动房子的主人,他们大概也不会知道,这里曾经住着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和一位“体现着中国文化中那美好精致的部分”的女性。 先师白隆平先生轶事 / 赵纯元 我曾问先生黄宾虹的画如何,他说,以前在上海他便给黄说过,画不要画得黢黑。看来他是不喜欢的。张大千山水、人物、花鸟俱佳,但他说大千画的佛像眼神都像。 周肇祥与北京琉璃厂(上) / 史睿 周氏在清季着西装,入民国则倡国画、玩古董,迨日军入侵而迎降,晚节大亏,甚至他本人一生不脱旧式面目,而其子参加共产时期的收藏同道和厂肆商称他吝啬刻薄,其夫子自道多以慧眼识宝而自矜,晚年穷途末路之时,探望之人却是厂友马宝山,其人生可谓时时处处在矛盾之中。 辜鸿铭教蒙学 / 艾俊川 这些诗带有教化色彩,但表达的均是人类正常情感。可以说,在李元度塑造的诗教环境下,辜鸿铭为孩子们选的诗,闪烁着难得的温情光芒。 章士钊的绰号 / 胡文辉 周作人的这些“弦箭文章”,他由《甲寅》封面引出的“老虎”、“大虫”这些谑称,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当时舆论现场的火药味,也让我们更能明了“老虎总长”这个绰号的由来,以及这个绰号里所积淀的政治尘埃。 《多馀的话》馀话——“雪华”的故事 / 宋希於 他“并不只是有感于个人的遭遇”,恐怕恰恰也有感于自己的遭遇。他哪里只是单纯的国民党文职干部,分明是个值得研究的“转向者”标本! 周馥与袁世凯赴朝鲜始末及其他 / 孟繁之 此次袁氏得行,遵海辽东,与时任津海关道周馥有莫大关涉;而袁氏之心胸格局、眼界气度,亦远不是后世野史所描述的那样荒唐无稽、不像样子。 从馀杭知县严耆孙到“龙游琴僧”释开霁——先曾祖英仲公轶史纪闻(上) / 严佐之 传说曾祖在任官浙江桐庐知县时,曾受“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牵累,称他献计“密室相会”,使大白,致冤狱平反,不料终却落个撤去官职、赔偿田产的结局;怨愤之下,弃家出走,祝发为僧,传讯家中,妄称猝死,毋须寻踪…… 造访名教授印象记 / 华人德 裘锡圭先生把我领到楼梯下一个小房间里,里面仅可放下一张单人床、一张小方桌和一把椅子,桌子上堆满了书和卡片,卡片都是用白纸裁的,椅子上也放着书和卡片。他把椅子上的书和卡片放到床上,让我坐…… 相知无远近 交情老更亲——唐长孺与谷川道雄的交往与友谊 / 李文澜 谷川道雄先生曾回忆,上世纪50年代,日中两国尚未恢复邦交,他有幸读到唐长孺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产生了一种十分亲密之感,而这是从其他中国学者的著作那里感受不到的”。 记钱锺书与饶宗颐往来通函 / 沈建华 饶公特意给我解释“抠衣”时,他一边拽着自己的领带、雪白衬衣,一边用他子猫着腰走步示意,这个滑稽动作使我忍不住大笑起来。 “千秋冷落龙州月”——郑孝胥与孟森(上) / 谭苦盦 此时的郑孝胥虽已卸去“满洲国大臣”之职,但因与先后签署多个非法协定,鬻卖利权,博取荣贵,被胡嗣瑗骂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坊间更有“已经不在人类里头算账”之讽,故而“海藏尚为其诗集自沈阳来书乞为序,此是难着笔之文字”。 大伯瞿同祖的一生(下) / 瞿泽方 等到瞿同祖夫妇回到北京,正式联系工作的时候,北京已经开始有了“”前夕的氛围,历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又正好是重灾区,他们都不敢再接受瞿同祖了,介绍人翁独健也无可奈何。 我与姚雪垠 / 荣正一撰 陈青生整理 那夜吹得很晚,后他送我到大校门,走在门内大道上的时候,非常明确地对我说:“我,有一个野心,要拿斯大林文艺奖金!” 上海中国画院班 / 陈铃 程十发经常对汪大文说:“登山登到峰,登上喜马拉雅山,即使掉下来也高于其他山峰。记住,传统笔墨是老祖宗。” 简又文和《逸经》杂志 / 谢其章 父亲曾对我讲他不大看得上“小谢”谢兴尧,觉得“大谢”谢国桢学问高,还说谢兴尧和他来往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想让父亲帮忙销售书。 踞灶觚(一) / 王培军 是人也、事也、语也,其足可观者,皆当书之汗青,传之久远,为心之悦,犹物之摹为丹青,发彼光怪,为眼之食。 编后语 / 严晓星 

内容摘要

充和老师的家

白谦慎

2020年6月18日,是张充和老师逝世五周年的祭日。五年来,她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眼前,但要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却又不容易下笔。左思右想,还是围绕着她的家,将一些零零碎碎、点点滴滴的记忆,拾缀成文,寄托思念。这里说的“家”,不是指她的家庭,而是谈她居住的房子,以及她在其中的一些活动。

__

1949年,充和老师随傅汉思先生到了美国。汉思先生在斯坦福大学工作,充和老师则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东亚图书馆工作。十多年前,我曾到这个图书馆查资料,看到很多古籍函套上的题签,还是老师当年的手迹。1961年,傅汉思先生被耶鲁大学东亚系聘为教授,全家就从加州搬

到了美国东部的康涅狄格州。此后,充和老师一直在耶鲁

大学的美术学院教书法,直至1985年退休。1965年,威斯

康辛大学麦迪生分校曾经邀请充和老师去讲习昆曲。也就

是说,她曾经在美国的三所大学工作过。百度词条说,她

曾经在哈佛大学等二十徐所大学教过书,并不是很准确。其实,她在很多大学(包括哈佛大学)表演过昆曲,并没

有任教。

耶鲁大学所在的城市叫New Haven(纽黑文),中文又

译作新港。我认识充和老师的时候,她住在与新港接邻的

North Haven,亦即北港。由于新港是一个人们更加熟悉的

城市,她本人又曾在耶鲁大学美术学院教书,她在书法落

款中,常常会写“书于美东新港”。我住在波士顿附近的小

镇牛顿(Newton),属于大波士顿区,我在书法的落款中,

常常会写“书于波士顿”,也是同理。

在美国当文科教授,生活没有问题,却谈不上富裕。

汉思先生是耶鲁大学的正教授,收入也谈不上很高。充和

老师在耶鲁大学美术学院教书法,不是全职教授,收入也

不会高。所以,他们的房子既不大,也不奢华,就是普通中产阶级的住房。我曾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说充和老师

的日子清苦,为了接济生活,她把自己收藏的一套石鼓墨卖掉了。充和老师刚到美国的时候,经济确实比较紧张。但是,如果她只有一套石鼓墨的话,这套墨却是很晚才卖的,记得是卖给一个在日本的收藏家,那时,她的日子并……



精彩内容
 本集开篇,是张充和得意的弟子之一白谦慎所撰《充和老师的家》,点点滴滴,深情自见。作为掌故爱好者共享的空间,《掌故》也自我期待能够如同张家客厅一般往来皆鸿儒,谈笑风生,触目琳琅。在第七集中,陈晓维曾钩稽出“高级古董商”白坚的一次东洋之行;在本集里,赵纯元又写出他所接触到的已易名为白隆平的晚年白坚,正可见同一人物的多维度。在日记里吐槽过白坚的收藏家周肇祥,史睿则以“西服辫子集一身”描绘一生形象,将其定位为“20世纪初新旧转变之际的典型人物之一”。同属“新旧转变之际”典型人物的,本集还有“拖长辫而持复辟论”的辜鸿铭、改朝换代始终不倒的章士钊,以及左右历史走向的袁世凯。艾俊川揭出辜鸿铭鲜为人知的启蒙教育实践,胡文辉将章士钊“老虎总长”绰号的内涵与运用挖掘殆尽,孟繁之关注周馥在袁世凯从朝鲜崛起政坛过程中的作用,无不展示出“新旧转变”的特点,也为历史磨洗出更丰富的层次。 近现代学人掌故,向为本刊所重。谭苦盦考察孟森、郑孝胥交往的起起伏伏,细密精到;王培军以文言撰笔记二十则,意在“为心之悦”、“为眼之食”;华人德回忆季羡林、宗白华、魏、裘锡圭,李文澜回忆唐长孺、谷川道雄,沈建华回忆钱锺书、饶宗颐,均是亲历,笔下风采宛然。其馀如荣正一遗札中谈与姚雪垠的接触,严佐之以家族记忆结合文献重建近代琴人、曾祖开霁和尚的生平,宋希於追索《多馀的话》的传抄发表者及其政治背景,谢其章凭借《逸经》杂志抚今追昔等等,也都可圈可点。 

媒体评论
一、《掌故》是由百年中华书局诚意推出的系列出版物,聘请锺叔河、董桥、陈子善、赵珩、白谦慎五位先生为顾问,内容新颖,装帧别致,在可读性、资料价值与架上收藏等方面都是上乘之选。
二、《掌故》每期约请知名学者、作家、收藏家撰稿,聚焦近代以来、百余年内的文坛、学林、政界、艺苑的人物与故实,或发微索隐,考订真相,或沧桑忆往,追忆流年,探历史之幽奇,照人物之襟怀,为大众阅读别开新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