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全2册)
  •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全2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全2册)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54.59 6.0折 258 全新

库存2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劳拉·E.伯克(Laura E. Berk)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98443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58元

货号11274751

上书时间2024-02-0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劳拉· E. 伯克 (Laura E. Berk) 是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心理系的杰出教授,她在该校讲授儿童、青少年和毕生发展课程达30多年之久。她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心理学学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获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是康奈尔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和南澳大学的访问学者。   伯克有众多论文发表,内容涉及学校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个人言语的发展以及假装游戏在发展中的作用。她的研究研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她曾给《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 和《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 杂志撰写多篇稿件,并经常现身于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的早间节目和《父母杂志》(Parents Magazine)、《奇妙时光》(Wondertime) 和《读者文摘》(Reader s Digest) 上。   伯克曾担任《幼儿》(Young Children) 杂志的研究主编、《幼儿期研究季刊》(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的咨询主编,以及《认知教育与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Cognitive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的副主编。   
陈会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执行委员会顾问兼中国地区协调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国务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支持系统特聘专家,《亚洲与太平洋语言与听觉杂志》编委,香港《幼儿学报》编委。

目录
译者序致学生致教师第一篇  人的发展理论与研究第1章  历史、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二篇  发展的基础第2章  生物基础与环境基础第3章  孕期发育、分娩及新生儿第三篇  婴儿期和学步期:0~2岁第4章  婴儿期和学步期身体发育第5章  婴儿期和学步期认知发展第6章  婴儿期和学步期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第四篇  幼儿期:2~6岁第7章  幼儿期身体发育与认知发展第8章  幼儿期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第五篇  小学期:6~11岁第9章  小学期身体发育与认知发展第10章  小学期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第六篇  青少年期:12~20岁第11章  青少年期身体发育与认知发展第12章  青少年期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第七篇  成年早期:20~40岁第13章  成年早期生理与认知发展第14章  成年早期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第八篇  中年期:40~65岁第15章  中年期生理与认知发展第16章  中年期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第九篇  老年期:65岁~第17章  老年期生理与认知发展第18章  老年期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第十篇  生命终结第19章  死亡、临终与丧亲术语解释参考文献人(机构)名索引主题索引

内容摘要
本书的编写理念

本书的基本倾向受到我作为教师、研究者和母亲的职业与个人经历的影响。它包括七个哲学观点, 我认为,这些观点是从学生深刻理解毕生发展课程中表现出来的精髓。每个观点都渗透到全书每一章。

(1)理解本领域理论的多样性及各种理论的优缺点。第 1 章开头就强调,只有多样性的理论才能解 释人的发展的多姿多彩过程。每当我论述一个年龄阶段和发展的某一领域时,我都会介绍不同的理论观 点,来说明它们怎样突出了过去曾被忽视的发展问题,同时讨论对该理论进行评价的研究。理论之间的比较有助于对很多有争议的问题做出公正的分析。

(2)把毕生发展观作为对发展进行整合的途径。我在第 1 章就指出毕生发展观是一个结构框架,并在全书中阐明它的观点,试图帮助学生构建从受精卵到死亡的发展的全面视角。

(3)了解人的发展顺序及其背后的过程。学生将会看到随变化过程而发生的系统化发展顺序的讨论。生物、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复杂结合,怎样导致了发展,我们将以*新研究为基础,深刻理解这一过程。关于发展变化的时间表的新研究结果也有所介绍。婴儿和老年人在许多方面比我们过去认为的能力更强。此外,成年期发展的一些标志性事件,如完成正规教育、开始职业生涯、结婚生子和退休等,现在比过去更难预测。关于发展顺序和时间表的已有证据,以及它们对发展过程的影响,在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都有介绍。

(4)了解社会环境和文化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许多研究证明,人生活在丰富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中,它们影响着发展的所有方面。纵览本书,当我回顾个体成长的跨文化证据时,学生也好像是在云游四方。书中还讨论了对美国各地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和族群的人的研究结果。此外,历史时期和同龄群组的影响一直受到关注。在这方面,性别问题——男性和女性不同的但是持续发挥作用的经验、角色和生活道路——在书中也得以重点关注。除了强调家庭、邻里和学校这些小环境影响之外,我还用一定篇幅阐述了大社会结构,如社会价值观、法律和政府的政策对人生幸福的影响。

(5)理解生物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发展。现在对遗传素质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认识比以前大大加强了,这两方面的因素以复杂的方式相结合,而不是以简单方式相互割裂地影响着发展。本书列举了大量实例来说明,社会环境既可能使生物素质得以保持,又可能使之发生变化。

(6)意识到生理、认知、情绪与社会性等发展的各方面相互依存。每一章都强调了看待人的发展的整合取向。我阐述了生理、认知、情绪与社会性发展是怎样紧密交织的。教材的字里行间和主要章节后面的思考题,都提醒学生结合其他章节,深刻理解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的关系。

(7)理解理论、研究与应用之间的相互联系。我在本书中强调,人的发展的理论及其引发的研究,为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和谐有效的生活提供了依据。理论、研究与应用之间的联系以一种有序方式得 到强调:先展示理论和研究,再指出其实践意义。本领域的当前焦点是,用人的发展研究结果影响社会政策,以满足人们在毕生发展中的需要,本书各章对这一点都有所反映。本版中还介绍了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生活状况,向读者显示了,理论和研究怎样与公共利益相结合,对人们的生活进行成功干预。书中涉及的重要应用课题包括计划生育、婴儿死亡率、父母就业与婴儿保育、未成年人怀孕与做父母、家庭暴力、成人的体育锻炼与健康、宗教信仰与身心健康、终生学习、祖辈对孙辈的养育、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照顾、退休调适、成功的晚年,以及临终前的缓解护理等。




主编推荐
本书的结构


本书选择按发展的时间顺序编排的结构。

第 1 章概述了毕生发展研究领域的历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之后的两章介绍了发展的基础,其中第 2 章概述了遗传和环境背景对发展的影响。第 3 章讲孕期发育、分娩及新生儿。学生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就为进一步了解以下七个发展阶段做了准备:婴儿期和学步期(第 4 章、第 5 章、第 6 章),幼儿期(第 7 章、第 8 章),小学期(第 9 章、第 10 章),青少年期(第 11 章、第 12 章),成年早期(第 13 章、第 14 章),中年期(第 15 章、第 16 章),老年期(第17 章、第 18 章)。每一个发展阶段又分别包括身体发育、认知发展以及情绪与社会性发展。*后以死亡、临终与丧亲为主题(第 19 章)结束全书。

按年龄顺序编排的结构便于读者把握每个年龄阶段,易于把发展各个领域放在一起讨论,因为各个领域非常接近。但是,按年龄顺序编写教材,不得不把理论分成块,分别讲述不同的年龄阶段。这给读者造成了困难,他们必须把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为了帮助读者做到这一点,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时,书中会提醒读者把有关章节联系起来。同时,讨论同一主题(如认知发展)的不同章节,其结构也很相似,便于读者把不同年龄阶段的内容加以联结,对整个发展变化形成完整认识。



第 7 版新增内容

由于新发现不断涌现,现有知识不断被更新,因此毕生发展是一个魅力无穷、日新月异的研究领域。

第 7 版引用了丰富的当代文献,其中新文献超过 2 300 种。新主题在书中随处可见,下面是一些例子。

第 1 章:介绍了发展的系统观,用生命全程观加以说明;对专栏“文化影响:婴儿潮一代重塑了人 生轨迹”的内容做了更新;更新了专栏“社会问题→健康:家庭混乱会伤害父母与子女的幸福感”;修改了发展神经科学一节,增加了发展社会神经科学部分内容;更新了研究方法实例,包括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和序列设计;新增了知情同意中儿童的知情同意,以遵循保护人类被试指导方针的一部分。

第 2 章:更新了对基因 - 基因相互作用的讨论,包括蛋白质编码基因与调节基因之间的区别,它使遗传影响变得极度复杂;新研究证据表明,父亲生育年龄较大和 DNA 突变危险增加可能导致心理失调, 尤其是自闭症和精神分裂;更新了专栏“社会问题→健康:生育技术的利与弊”;新增了邻居对身心健康影响的近期研究证据;新增“家庭之外:邻里和学校”一节,特别关注了社会经济地位差异;更多地关注了少数族裔大家庭在面临歧视和贫穷时促进复原力的作用;更新了公共政策与发展的一节内容,包括 美国儿童、青少年与老年人的生活条件与其他西方国家的比较;扩充了基因 - 环境相互作用的讨论,介绍了一些新的研究发现;扩充了表观遗传作用一节,包括甲基化的作用以及环境对基因表达影响的新例子;新增了专栏“生物因素与环境:图西族种族大屠杀和母亲压力向子女的表观遗传学传递”。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