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与女:从宇宙星河到点滴温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父与女:从宇宙星河到点滴温暖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88.51 4.7折 188 全新

库存4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友兰,宗璞 著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ISBN9787554617168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188元

货号11326945

上书时间2024-02-08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冯友兰, 北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师从杜威。1952年后一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中国哲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也是我国20世纪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哲人,被誉为“现代新儒家”。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简史》(英文)《贞元六书》等。他对中国哲学研究的贡献无人可代。  
宗璞,原名冯钟璞,1928年生于北京,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长篇小说《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曾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被誉为"文坛上的常青树"。宗璞家学深厚,又得外国文化润泽,却是一个非常简单淳朴而天真的人,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的代表。她的身上既有知识分子的清雅超脱,又有中国传统女性的责任与担当。

目录
《中国哲学史 (上)》

  自序一

 第一篇 子学时代

 第一章   绪论

 (一)哲学之内容 5
 (二)哲学之方法 7
 (三)哲学中论证之重要 8
 (四)哲学与中国之“义理之学” 8
 (五)中国哲学之弱点及其所以 9
 (六)哲学之统一 12
 (七)哲学与哲学家 13
 (八)历史与哲学史 14
 (九)历史与写的历史 16
 (十一)历史是进步的 19
 (十二)中国哲学史取材之标准 20

  第二章   泛论子学时代

 (一)子学时代之开始 22
 (二)子学时代哲学发达之原因 23
 (三)子学时代之终结 29
 (四)古代大过渡时期之终结 30
 (五)古代著述体裁 32

  第三章   孔子以前及其同时之宗教的哲学的思想

 (一)鬼神 34
 (二)术数 37
 (三)天 40
 (四)一部分人较开明之思想 41
 (五)人之发现 42

  第四章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一)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50
 (二)孔子对于传统的制度及信仰之态度 57
 (三)正名主义 62
 (四)孔子以述为作 65

 (五)直、仁、忠、恕 68
 (六)义利及性 74

 第五章   墨子及前期墨家

 (一)关于墨子之考证 77
 (二)《经》《经说》及《大取》《小取》六篇之时代 80
 (三)墨者为一有组织的团体 81
 (四)墨子哲学为功利主义 83
 (五)何为人民之大利 86
 (六)兼爱 89
 (七)宗教的制裁 93
 (八)政治的制裁 96
 (九)余论 99

  第六章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

 (一)孟子之抱负及其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101
 (二)孟子对于周制之态度 103
 (三)孟子之理想的政治及经济制度 105
 (四)性善 111
 (五)孟子反功利 117
 (六)天、性及浩然之气 118

 第七章   战国时之“百家之学”

 (一)杨朱及道家之初起 122
 (二)陈仲子 130
 (三)许行、陈相 130
 (四)告子及其他人性论者 131
 (五)尹文、宋牼 133
 (六)彭蒙、田骈、慎到 138
 (七)驺衍及其他阴阳五行家言 144

  第八章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

 (一)老聃与李耳 151
 (二)《老》学与庄学 153
 (三)楚人精神 155
 (四)道、德 157
 (五)对于事物之观察 160
 (六)处世之方 163
 (七)政治及社会哲学 165
 (八)《老子》对于欲及知之态度 167
 (九)理想的人格及理想的社会 169

 第九章   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

 (一)辩者学说之大体倾向 171
 (二)惠施与庄子 173
 (三)《天下篇》所述惠施学说十事 176
 (四)惠施与庄子之不同 179
 (五)公孙龙之“白马论” 181
 (六)公孙龙所谓“指”之意义 183
 (七)公孙龙之“坚白论” 184
 (八)公孙龙之“指物论” 186
 (九)公孙龙之“通变论” 188
 (十)“合同异”与“离坚白” 190
 (十一)《天下篇》所述辩者学说二十一事 191
 (十二)感觉与理智 195

  第十章   庄子及道家中之庄学

 (一)庄子与楚人精神 197

 (二)道、德、天 198
 (三)变之哲学 201
 (四)何为幸福 201
 (五)自由与平等 205
 (六)死与不死 209
 (七)纯粹经验之世界 212
 (八)绝对的逍遥 215
 (九)庄学与杨朱之比较 216

 第十一章   《墨经》及后期墨家

 (一)战国时墨家之情形 218
 (二)《墨经》中之功利主义 220
 (三)论知识 223
 (四)论“辩” 228
 (五)《墨经》中“同异之辩” 233
 (六)《墨经》中“坚白之辩” 235
 (七)《墨经》对于其他辩者之辩论 239
 (八)《墨经》对于兼爱之说之辩护 241
 (九)对于当时其余诸家之辩论 243

 第十二章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学

 (一)荀子之为学 247
 (二)荀子对于孔子、孟子之意见 248
 (三)荀子对于周制之意见 249
 (四)天及性 251
 (五)荀子之心理学 254
 (六)社会国家之起源 258
 (七)礼论、乐论 260
 (八)王霸 261
 (九)正名 264

 第十三章   韩非及其他法家

 (一)法家之学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之趋势 271

 (二)法家之历史观 274
 (三)法家之三派 275
 (四)三派与韩非 276
 (五)法之重要 277
 (六)正名实 279
 (七)严赏罚 281
 (八)性恶 282
 (九)无为 284
 (十)法家与当时贵族 287

  第十四章   秦汉之际之儒家

 (一)关于礼之普通理论 289
 (二)关于乐之普通理论 293
 (三)关于丧礼之理论 295
 (四)关于祭礼之理论 299
 (五)关于婚礼之理论 303
 (六)关于孝之理论 305
 (七)《大学》 309
 (八)《中庸》 315
 (九)《礼运》 321

 第十五章   《易传》及《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

 (一)《周易》之起源及《易传》之作者 322
 (二)八卦及阴阳 324
 (三)宇宙间诸事物之发展变化 329
 (四)宇宙间事物变化之循环 330
 (五)易象与人事 331
 (六)《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 336

  第十六章   儒家之六艺论及儒家之独尊

 (一)儒家之六艺论 340
 (二)儒家所以能独尊之原因 342

 附 录

 审查报告一 345
 审查报告二 348

 《中国哲学史 (下)》

 自序二

 自序三

 第二篇 经学时代

 第一章   泛论经学时代

 第二章   董仲舒与今文经学

 (一)阴阳家与今文经学家 363
 (二)阴阳家思想中之宇宙间架 364
 (三)董仲舒在西汉儒者中之地位 367
 (四)元、天、阴阳、五行 368
 (五)四时 370
 (六)人副天数 374
 (七)性情 376
 (八)个人伦理与社会伦理 378
 (九)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 383
 (十)灾异 387
 (十一)历史哲学 388
 (十二)《春秋》大义 393

  第三章   两汉之际谶纬及象数之学

 (一)纬与谶 400
 (二)所谓象数之学 401
 (三)阴阳之数 404
 (四)八卦方位 406
 (五)卦气 409

 (六)孟喜、京房 410
 (七)音律配卦 414
 (八)其他纬书 416
 (九)阴阳家与科学 419

  第四章   古文经学与扬雄、王充

 (一)“古学”与刘歆 420
 (二)扬雄 421
 (三)王充 429

  第五章   南北朝之玄学(上)

 (一)玄学家与孔子 439
 (二)何晏、王弼及玄学家之经学 440
 (三)阮籍、嵇康、刘伶 447
 (四)《列子》中之唯物论及机械论 451
 (五)《杨朱篇》中放情肆志之人生观 452

  第六章   南北朝之玄学(下)

 (一)向秀与郭象 460
 (二)“独化” 461
 (三)宇宙间事物之关系 464
 (四)天然及人事之变化 465
 (五)“无为” 467
 (六)圣智 469
 (七)“逍遥” 472
 (八)“齐物” 474
 (九)“至人” 477

  第七章   南北朝之佛学及当时人对于佛学之争论

 (一)中国佛学与中国人之思想倾向 480
 (二)佛家与道家 481
 (三)“六家七宗” 484
 (四)僧肇所讲世界之起源 491

 (五)僧肇之不真空义 493
 (六)僧肇之物不迁义 493
 (七)僧肇所说之圣人 495
 (八)僧肇之般若无知义 497

 (九)道生之顿悟成佛义 498
 (十)当时对于神灭神不灭之辩论 505

  第八章   隋唐之佛学(上)

 (一)吉藏之二谛义 510
 (二)玄奘之《成唯识论》 512
 (三)法藏之《金师子论》 532

  第九章   隋唐之佛学(下)

 (一)天台宗之《大乘止观法门》 544
 (二)慧能、神会、宗密 558

  第十章   道学之初兴及道学中“二氏”之成分

 (一)韩愈 579
 (二)李翱 581
 (三)道学与佛学 586
 (四)道教中一部分之思想 587
 (五)道教中之科学精神 590

  第十一章   周濂溪、邵康节

 (一)周濂溪 592
 (二)邵康节 598

 第十二章   张横渠及二程

 (一)张横渠 612
 (二)程明道与程伊川 622

  第十三章   朱子

 (一)理、太极 641
 (二)气 646
 (三)天地人物之生成 649
 (四)人物之性 652
 (五)道德及修养之方 656
 (六)政治哲学 658
 (七)对于佛家之评论 660

 第十四章   陆象山、王阳明及明代之心学

 (一)陆象山 664
 (二)杨慈湖 668
 (三)朱陆异同 671
 (四)朱子以后之理学 675
 (五)陈白沙与湛甘泉 676
 (六)王阳明 678
 (七)王龙溪及王心斋 692

 第十五章   清代道学之继续

 (一)汉学与宋学 696
 (二)颜李及一部分道学家 697
 (三)戴东原 707

  第十六章   清代之今文经学
  (一)清末之立教改制运动 720
  (二)康有为 721
  (三)谭嗣同 728
  (四)廖平 734
  (五)经学时代之结束 741

  附 录

 第二篇   第五章   异文

 第五章   南北朝之新道家(上)

 (一)玄学与孔子 745
 (二)名理 749
 (三)王弼 751
 (四)《列子》中之唯物论及机械论 757
 (五)《列子·杨朱》篇中之快乐主义 759

 审查报告三

 中国哲学小史

 一、孔子 770
 二、墨子 774
 三、孟子 777
 四、老子 783
 五、惠施、公孙龙、《墨经》 787
 六、庄子 792
 七、荀子 797
 八、五行八卦 801
 九、佛教、道教与道学 807
 十、周濂溪、邵康节 812
 十一、张横渠及二程 815
 十二、朱子 819
 十三、陆象山、王阳明 825

 《素与简》

  第一章   我在你身边

 三松堂断忆 835
 三松堂岁暮二三事 841
 花朝节的纪念 847
 猫    冢 854
 哭小弟 858
 怎得长相依聚 864
 蜡炬成灰泪始干 870
 心的嘱托 875
 柳    信 879

  第二章   明天花会开

 二十四番花信 885
 紫藤萝瀑布 888
 丁香结 890
 好一朵木槿花 892

 送 春 895
 秋 韵 898
 松 侣 901
 报 秋 905

 第三章   一个人的书房

 小说和我 911

 恨 书 916
 卖 书 919
 乐 书 922
 书当快意 925
 感谢高鹗 930
 漫谈《红楼梦》 937
 耳读《苏东坡传》 950
 耳读《朱自清日记》 955
 《幽梦影》情结 959

  第四章   简单生活

 我爱燕园 965
 那青草覆盖的地方 969
 废墟的召唤 973
 那祥云缭绕的地方 977
 风庐茶事 982

 云在青天 985
 三幅画 991
 风庐乐忆 994
 彩虹曲社 997
 从“粥疗”说起 1000

  第五章   生命有一种光芒照耀

 星期三的晚餐 1005
 在曹禺墓前 1010
 刚毅木讷近仁 1014
 仙踪何处 1020
 没有名字的墓碑 1022
 他的心在荒原 1027
 写故事人的故事 1034
 看不见的光 1040
 药杯里的莫扎特 1044
 钢琴诗人 1047

内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哲学之内容 哲学本一西洋名词。今欲讲中国哲学史,其主要工作之一,即就中国历史上各种学问中,将其可以西洋所谓哲学名之者,选出而叙述之。在做此工作之先,吾人须先明在西洋哲学一名词之意义。 哲学一名词在西洋有甚久的历史,各哲学家对于“哲学”所下之定义亦各不相同。为方便起见,兹先述普通所认为哲学之内容。知其内容,即可知哲学之为何物,而哲学一名词之正式的定义,亦无需另举矣。 希腊哲学家多分哲学为三大部: 物理学(Physics), 伦理学(Ethics), 论理学(Logic)。 此所谓物理学、伦理学与论理学,其范围较现在此三名所指为广。以现在之术语说之,哲学包含三大部: 宇宙论——目的在求一“对于世界之道理”(A Theory of World), 人生论——目的在求一“对于人生之道理”(A Theory of Life), 知识论——目的在求一“对于知识之道理”(A Theory of Knowledge)。 此三分法,自柏拉图以后,至中世纪之末,普遍流行;即至近世,亦多用之。哲学之内容,大略如此。 就以上三分中若复再分,则宇宙论可有两部: 一、研究“存在”之本体及“真实”之要素者,此是所谓“本体论”(Ontology); 二、研究世界之发生及其历史,其归宿者,此是所谓“宇宙论”(Cosmology)(狭义的)。 人生论亦有两部: 一、研究人究竟是什么者,此即心理学所考究; 二、研究人究竟应该怎么者,此即伦理学(狭义的)、政治社会哲学等所考究。 知识论亦有两部: 一、研究知识之性质者,此即所谓知识论(Epistemology)(狭义的); 二、研究知识之规范者,此即所谓论理学(狭义的)。 就上三部中,宇宙论与人生论,相即不离,有密切之关系。一哲学之人生论,皆根据于其宇宙论。如《列子·杨朱篇》以宇宙为物质的,盲目的,机械的,故人生无他希望,只可追求目前快乐。西洋之挨比求伦学派(Epicureanism)以同一前提,得同一断案,其一例也。哲学家中有以知识论证成其宇宙论者;(如贝克莱Berkeley、康德Kant以及后来之知识论的唯心派Epistemological Idealism及佛教之相宗等)有因研究人之是什么而联带及知识问题者(如洛克Locke、休谟Hume等)哲学中各部分皆互有关系也。 [注]孟太葛先生(W.P.Montague)亦谓哲学有三部分,即方法论,形上学与价值论。方法论即上所谓知识论,复分为二部;形上学即上所谓宇宙论,亦复分为二部;皆与上所述同。价值论复分为二部:(一)伦理学,研究善之性质及若何可以应用之于行为;(二)美学,研究美之性质及若何可以应用之于艺术。(Montague: The Ways of Knowing,P1) (二)哲学之方法 近人有谓研究哲学所用之方法,与研究科学所用之方法不同。科学的方法是逻辑的,理智的;哲学之方法,是直觉的,反理智的。其实凡所谓直觉,顿悟,神秘经验等,虽有甚高的价值,但不必以之混入哲学方法之内。无论科学、哲学,皆系写出或说出之道理,皆必以严刻的理智态度表出之。凡著书立说之人,无不如此。故佛家之优选境界,虽“不可说,不可说”而有待于证悟,然其“不可说,不可说”者,非是哲学;其以严刻的理智态度说出之道理,方是所谓佛家哲学也。故谓以直觉为方法,吾人可得到一种神秘的经验(此经验果与“实在”符合否是另一问题)则可,谓以直觉为方法,吾人可得到一种哲学则不可。换言之,直觉能使吾人得到一个经验,而不能使吾人成立一个道理。一个经验之本身,无所谓真妄;一个道理,是一个判断,判断必合逻辑。各种学说之目的,皆不在叙述经验,而在成立道理,故其方法,必为逻辑的,科学的。近人不明此故,于科学方法,大有争论;其实所谓科学方法,实即吾人普通思想之方法之较认真、较准确者,非有若何奇妙也。惟其如此,故反对逻辑及科学方法者,其言论仍须依逻辑及科学方法。以此之故,吾人虽承认直觉等之价值,而不承认其为哲学方法。科学方法,即是哲学方法,与吾人普通思想之方法,亦仅有程度上的差异,无种类上的差异。 P5-7

主编推荐
 1.冯友兰与女儿宗璞写给国民的“父女书”,囊括了冯友兰与宗璞的人生哲学智慧精华。向读者一一诉说:关于世界人生,关于读书思想,关于生活爱情,关于家人亲情等等,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家族跨越三个世纪的父与女之间的“家风”传承之力。 2.一套大家无论是“生活”还是“求学”都绕不开的经典。《中国哲学史》是“全日制高中”阅读书目,各大高校大学生的书目、或相关专业教材。《素与简》宗璞经典散文集,作品多次入选中小学课本、中高考试卷阅读材料。 3.收录冯先生著作的版本。附录陈寅恪、金岳霖的审查报告三篇,体现学界审定情况。 4凡而又独立的女,写给大家的极简生活智慧。 5.陈寅恪、金岳霖、李慎之、冯亦代、张抗抗、蒙、袁鹰、李子云等学者大力推崇的作家; 6.小开本,32开本,内文用轻型纸印刷,精巧轻灵,厚重的学术尽量轻便,便于读者阅读、携带。 7.裸书脊装帧,复古典雅、质朴自然,便于翻越,轻灵便捷。 8.精美套装,用心设计,精细印制,可以传世的高品质“父女书”。 

精彩内容
 自序一 吾非历史家,此哲学史对于“哲学”方面,较为注重。其在“史”之方面,则似有一点可值提及。 中来,史学颇步。吾人今日研究中国古代史所持之观点,与前人不同。吾人今日对于中国古代之知识,与前人所知者亦大异。前人对于古代事物之传统的说法,吾人今日已多加以辨正。对于此种“古史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