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82.82 6.4折 129 全新

库存2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华为企业架构与变革管理部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704362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29元

货号11585620

上书时间2024-02-0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华为公司企业架构与变革管理部 华为企业架构与变革管理部成立于2017年,由原变革项目管理办和企业架构与流程管理部合并而来,是变革指导委员会(华为变革优选决策机构)的支撑和执行组织,也负责华为集团的变革项目、企业架构、流程和数据治理等工作。 在数字化转型启动之初,企业架构与变革管理部与各业务组织共同输出华为数字化转型愿景及架构蓝图,明确举措、边界和责任,在变革指导委员会上形成了广泛共识与决策。在转型的开展阶段,通过管理投资、架构、战略资源和关键项目,保障各领域和变革项目组按照目标和蓝图有序推进。同时,作为整个变革体系的COE组织,也负责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沉淀成公司的知识资产、方法论和规则,专业化地引导和支撑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成功。 本书主要作者有:熊康、孙昶、罗祠璋、蒋艳华、马运(MA YUN)、姬琼、陈志、杜浩、韩丽、钱亚东、吴茂 参与写作的还有:陈世卿、马明、郭强、陈宪刚、王慧、苏雨芹等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认 知 篇 第1章 数字化转型,华为的战略选择002 1.1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的必答题004 1.1.1 解决时代难题:“鲍莫尔成本病”004 1.1.2 为To B客户带来To C体验005 1.1.3 构筑产业链端到端竞争优势006 1.1.4 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实现企业智能升级007 1.1.5 数字化转型必须由企业自身008 1.2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变革009 1.2.1 打破企业内的组织层级010 1.2.2 重新定义甲方和乙方的关系010 1.2.3 融合业务与IT能力011 1.2.4 对准体验、效率和模式创新011 1.2.5 5个转变保障变革012 1.3 把数字世界带入华为014 第2章 数字化转型框架016 2.1 1套方法、4类场景、3个平台能力017 2.1.1 用“1套方法”贯穿转型全过程017 2.1.2 从“4类场景”着手业务重构019 2.1.3 构建“3个平台能力”,为转型提供支撑020 2.2 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方法021 方 法 篇 第3章 愿景驱动的数字化转型规划026 3.1 以终为始,描绘数字化愿景027 3.1.1 业务战略是数字化转型的龙头027 3.1.2 从“5看”入手描绘数字化转型愿景029 3.1.3 华为数字化转型愿景036 3.2 统一认识,设计架构蓝图041 3.2.1 架构蓝图的6个设计原则042 3.2.2 华为的数字化转型架构蓝图044 3.2.3 “一体四面”细化架构蓝图048 3.3 把握节奏,规划举措和项目050 3.3.1 定举措,识别转型关键点050 3.3.2 定项目,规划项目承接举措051 3.3.3 定节奏,设定项目优先级054 3.4 数字化转型规划的“三阶十二步法”055 第4章 用变革的方法确保规划落地058 4.1 变革管理实现“转人磨芯”059 4.1.1 变革管理的“船模型”060 4.1.2 洞察“危机”,适时发起变革061 4.1.3 “运动”营造变革紧迫感 062 4.1.4 搭好班子选对人064 4.1.5 读懂人心,消除变革阻力065 4.1.6 调整组织和文化,让数字化落地生根069 4.2 以项目方式推进变革,突破转型束缚072 4.2.1 “七横八纵”的变革项目管理框架072 4.2.2 立一个高质量的变革项目074 4.2.3 以价值为纲的项目生命周期管理076 4.2.4 运营夯实,防止回潮080 4.3 变革评估,“第3只眼”看价值实现082 4.3.1 为什么要做变革评估082 4.3.2 变革评估方法082 第5章 视IT为投资,用产品思维管理IT084 5.1 数字时代IT系统的重新定位084 5.2 IT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087 5.2.1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产品规划088 5.2.2 价值与体验驱动的产品运营 089 5.3 组建业务和IT一体化团队091 5.3.1 团队融合:配备关键角色092 5.3.2 能力融合:业务人员懂IT,IT人员懂业务094 5.4 用V模型指导服务化设计 096 5.4.1 引入服务化架构096 5.4.2 V模型:从业务到IT的服务化设计方法098 实 践 篇 第6章 数字化重构业务运作模式106 6.1 业务运作模式重构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106 6.1.1 从效率到创新,重构作业模式107 6.1.2 能到场景,重构客户体验110 6.1.3 从管道到平台,重构运营模式113 6.1.4 对准业务价值,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117 6.2 “3个数字化”是业务运作模式重构的基础118 6.2.1 对象数字化:业务对象的全量全要素联接119 6.2.2 过程数字化:业务过程的可视、可管理、可追溯120 6.2.3 规则数字化:业务规则的显化、结构化、可配置122 6.3 Y模型:业务运作模式重构的方法124 6.3.1 聚焦客户体验,识别价值流和业务场景125 6.3.2 对准价值实现,规划和布局业务能力129 6.3.3 流程的分层解耦设计133 6.4 始于流程,终于流程,将数字化成果内化到管理体系中135 第7章 数字化作业:减少业务高能耗点138 7.1 传统作业模式面临的挑战138 7.1.1 信息流跑不过实物流139 7.1.2 资源耗散在高能耗点139 7.1.3 复杂的异常处理140 7.1.4 “人拉肩扛”已无法应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141 7.2 数字化提升供应链作业效率141 7.2.1 识别供应链全流程中的高能耗点142 7.2.2 “人—仓—货—车—船—单”的数字化143 7.2.3 万物互联,实现物流网络实时可视148 7.2.4 确定业务自动化,机器代替人148 7.2.5 不确定业务智能辅助,人机协同149 7.3 数字化重构供应链作业模式151 7.3.1 一站式的供应链作业平台152 7.3.2 灵蜂自动物流中心153 7.3.3 打造全球供应网络的数字孪生155 第8章 数字化交易:让做生意简单、157 8.1 To B交易体验成为重要竞争力158 8.1.1 ROADS体验创造客户价值158 8.1.2 To B交易体验提升空间巨大160 8.1.3 提升客户体验带来真正的双赢164 8.2 交易流数字化的设计过程165 8.2.1 基于设计思维的客户交易体验重构165 8.2.2 从能力地图到服务化架构设计168 8.3 交易流数字化的难点与应对方式171 8.3.1 如何把交易数据从线下搬到线上172 8.3.2 如何实现“一个客户一个交易流”176 8.3.3 如何实现旧系统和规范的迁移180 8.4 疫情下的无接触交易181 8.4.1 疫情是数字化的试金石182 8.4.2 交易流数字化的未来图景182 第9章 数字化运营:实现业务运营模式升级186 9.1 传统业务运营面临的3个挑战187 9.1.1 运营仪表盘不真实188 9.1.2 指挥链条过长189 9.1.3 决策过于依赖个人经验190 9.2 数字化运营提升业务效益191 9.2.1 真实、全在线的可视化运营192 9.2.2 事前、事中干预的实时运营194 9.2.3 为业务提供主动服务的自动化运营196 9.3 数字化运营改变组织运作模式198 9.3.1 打破组织层级,实现透明的决策指挥198 9.3.2 打破部门墙,实现跨部门的横向协同202 9.4 数字化运营实现科学决策205 9.4.1 复杂场景下的AI辅助决策206 9.4.2 自我优化的智能运营208 9.5 营造共享生态,实现从0到1再到N的转变210 第10章 数字化办公:构建的连接与协同212 10.1 “三屏都装不下”的企业App213 10.2 先立后破,打造数字化办公平台214 10.2.1 越聚合,越简单215 10.2.2 打造流水般的用户体验216 10.2.3 快速汇聚场景形成生态 219 10.2.4 智能化助力体验和效率提升221 10.3 实现人、知识、业务、设备的全连接222 10.4 不仅是数字化办公,更是数字企业的载体226 平 台 篇 第11章 统一的数据底座230 11.1 华为数据治理概要231 11.1.1 华为数据治理历程231 11.1.2 华为数据治理愿景、目标与建设框架233 11.2 支撑数字化转型的数据底座235 11.2.1 数据底座体架构235 11.2.2 数据底座的建设策略和原则236 11.3 数据湖:企业数据的“逻辑汇聚”238 11.3.1 华为数据湖的3个特点238 11.3.2 数据入湖的6项标准240 11.3.3 数据入湖方式242 11.4 数据主题联接:将数据转换为“信息”244 11.4.1 5类数据主题联接244 11.4.2 多维模型设计247 11.4.3 图模型设计250 11.4.4 标签设计254 11.4.5 指标设计256 11.4.6 算法模型设计259 11.5 面向共享的数据服务建设261 11.5.1 数据服务给企业带来的价值262 11.5.2 数据服务的分类263 11.5.3 打造数据供应的“三个1”265 11.5.4 构建数据地图266 第12章 云化数字平台269 12.1 数字化转型需要数字平台270 12.1.1 承载数字技术270 12.1.2 支撑应用现代化272 12.1.3 沉淀通用业务能力277 12.1.4 数字平台能力框架278 12.2 华为数字平台的4大服务域280 12.2.1 数字平台建设历程281 12.2.2 华为数字平台服务架构282 12.2.3 “北向”服务域:业务数字化使能282 12.2.4 “南向”服务域:多云环境下的资源与连接284 12.2.5 “东向”服务域:支撑用数和赋智286 12.2.6 “西向”服务域:实时服务289 12.3 依托华为云搭建数字平台291 第13章 变革治理体系294 13.1 变革指导委员会295 13.1.1 决策变革规划296 13.1.2 决策变革投资297 13.2 变革项目办公室298 13.2.1 管理项目关联关系与冲突298 13.2.2 变革项目验收评估299 13.3 企业架构委员会300 13.3.1 架构立法与治理301 13.3.2 统一架构语言和方法302 13.3.3 架构蓝图设计303 13.4 业务的各领域变革团队303 13.4.1 领域业务变革与IT管理团队303 13.4.2 领域数字化与IT装备部305 结语 数字化转型的8个要素307 附录 缩略语311



内容摘要
第1章数字化转型,华为的战略选择

近20年来,中国的互联网尤其是消费互联网走在了世界前列。从线下走向线上,数字技术通过消费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商品流通环节及相关价值分配的格局,但大多数传统企业里真正创造价值的研发、制造等环节尚未发生质的变化。

随着5G、云计算、IoTAI等先进技术进入各行各业,互联网连接的对象从几十亿的人进一步扩大到百亿、千亿的物,万物互联初见雏形,数字技术改变千行百业的时代已经到来,如图1-1所示。

农业经济以土地为生产资料,工业经济以石油和各类矿产为生产资料,数字经济则以数据为生产资料。数字化转型以ICT平台为生产工具,以数据为生产资料,以服务为产品,不仅能为企业的传统业务赋予新动能,也能为企业带来进入新赛道或弯道超车的机会。

正是看到了数字化带来的全新机遇和挑战,2016年华为在变革规划中明确提出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华为变革的唯一主题,启动了一系列变革项目,就此拉开了数字化转型的序幕。

数字化转型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转型过程中会面临哪些挑战?在实践中有哪些经验教训?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变化?5年多过去了,作为一家典型的非数字原生企业,华为在这些问题上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

1.1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的必答题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利用先进技术来优化或创建新的业务模式,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打破传统的组织效能边界和行业边界,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的过程。

部分率先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产品竞争力、客户满意度和把握新机会的能力,从而在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挤压那些尚未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生存空间。只有勇于变革、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1.1.1解决时代难题:鲍莫尔成本病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企业通过引入大量装备、先进机器和流水线等,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但企业内总有一些部门的效率难以被机器提升,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鲍莫尔成本病。比如人力资源、销售管理、质量与运营、财务等部门,它们的工作并不像生产制造那样,通过机器的升级就能立即释放效率。事实上,很多时候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流程和组织反而会越来越复杂,负责拉通对齐的协调人员会越来越多,最终使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市场响应能力迟钝、竞争力逐步丧失。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平台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如图1-2所示。数字化平台通过作业即记录、记录即数据的方式,能给企业带来很多好处,比如:

使得企业对广泛分布的业务的态势感知能力大幅加强,成本大幅降低;

通过让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实时看到相同的信息,减少沟通成本,加快响应速度;

……




主编推荐

(1)华为公司质量与流程IT团队官方出品,对外公开华为数字化转型方与实践经验。 (2)书《华为数据之道》(上市2年,销售超20万册,数字化转型标准读物)姊妹篇。 (3)结华为5年多的数字化转型经历与经验,涵盖华为数字化转型的认知、理念、转型框架、落地方法、业务重构、平台构建等多个主题。 (4)华为轮值董事长/变革指导委员会主任郭平、 华为董事/质量与流程I裁/CIO陶景。



精彩内容

为何写作本书 作为一家全球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供应商,华为从2016年开始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公司变革的主题,推行数字化已有5年多时间。华为通过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还持续提升了公司的管理和运营能力。 和很多企业一样,华为的变革也经历了传统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华为在开展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数字化有别于传统信息化,前者在后者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云、AI等数字技术,把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同时打破物理与数字空间的界限,以全量全要素的联接和实时反馈为基础,围绕快速变化的客户需求进行业务模式重构和创新。可以说,数字化转型是一场的变革,需要有一套新的方体系,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持续完善和发展。 写作本书,一方面是为了对华些年开展的数字化转型工作进行系统的梳理结出其中的方法和案例,为公司各业务领域后续开展的数字化变革项目提供输入;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本书,向正在开展或准备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广大企业分享华为的实践和经验,给大家在转型过程中涉及的规划和顶层设计、项目实施、IT产品建设和持续运营等各个环节带来启发和帮助。 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共13章,内容从逻辑上可以分为如下四篇。 认知篇(第1章和第2章) 第1章从华为的视角明确了数字时代的一些共识,即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企业的一场变革,为此企业需要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并实现5个转变。 第2章给出了华为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框架,有助于读者了解华为开展数字化工作的整体脉络。同时,提供了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的18个问题,能帮助企业快速自检,了解企业当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