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8.25 4.7折 60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长平,王利梅,蒋廷阁著

出版社中国商务出版社

ISBN9787510343858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0元

货号12289951

上书时间2024-01-2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高校德育的内涵与重要性

第二节高校德育创新的基础与原则

第三节 高校德育创新途径分析

第二章思维方式与高校德育思维方式探析

第一节 思维方式

第二节 简单性思维方式

第三节 复杂性思维方式

第四节 高校德育思维方式

第三章高校德育理念的创新

第一节协同理论视角下高校德育创新

第二节 高校德育理念的历史反思与现实审视·

第四章高校德育机制的创新

第一节 高校德育运行机制创新

第二节 高校德育动力与德育动力机制创新

第三节 高校德育内生动力机制

第四节 高校德育动力机制的构建

第五章高校德育方法的创新

第一节高校德育工作方法的创新

第二节高校德育方法基本理论及创新价值

第三节高校德育方法创新的基本路径

第四节 高校德育创新对策

第六章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实践的新境遇

第一节 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认知

第二节 高校德育的实践

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新环境

第七章新时代背景下德育实践途径提升与创新

第一节 高校生活德育第二节 高校网络德育

第八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融合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与德育相融合的价值意义

第二节坚持正确指导和批判继承的原则

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与德育相融合的路径

第四节 高校德育与中国传统文化隐性教育融合的对策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 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高校德育的内涵与重要性

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现在已形成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在内的德育体系。

一、德育的内涵

(一)广义的德育

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二)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二、正确认识“高校德育首位”论

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教育摆在首要位置,主要原因如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要求学校教育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

教育是有阶级性的。古今中外,各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都是按本阶级的政治需要,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把代表统治阶级的政治信仰、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内化为一代新人的素质,都是为了“育新人、取民心、得天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造就本阶级所需要的人才,以维持和巩固其社会制度,所不同的是,不同阶级实行不同的德育而已。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是社会主义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事业。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目的、制度、方针和教育的思想政治内容。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也是我们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着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性质,同时,也决定着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科学文化和学术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把德育放在首位,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作为社会主义的高等学校,如果摆错了德育的位置,甚至忘掉或丢掉德育,就必然会迷失方向,误人子弟,误国误民。

……



精彩内容

本书从高校德育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出发,从理念、方法、实践等方面详细阐述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并与时俱进的结合当前的时代发展背景,对高校德育教育进行升华与优化,有助于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能力,更有助于加速德育的现代化进程。是一部专业、务实的著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