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NVH一本通:建模、优化与应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汽车NVH一本通:建模、优化与应用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28.34 6.4折 199.9 全新

库存6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成传胜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723080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99.9元

货号14172707

上书时间2024-01-2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一序二序三序四前言上篇整车NVH建模技巧及流程第1章绪论1.1整车NVH开发背景1.1.1NVH性能开发流程1.1.2NVH仿真分析1.1.3NVH仿真分析常用术语1.1.4NVH仿真的频率段划分1.2汽车NVH仿真的主要内容1.2.1汽车NVH仿真类型1.2.2汽车NVH仿真内容1.3NVH仿真目标或参考值来源1.4本书的主要特色和价值1.4.1主要特色1.4.2主要价值1.5本书的主要内容第2章整车NVH总成建模要求及网格划分规范2.1整车NVH模型总成建模要求2.1.1整车NVH模型建模模板2.1.2整车NVH模型单位说明2.1.3整车NVH网格尺寸要求2.1.4整车NVH网格单元质量检查原则2.1.5网格单元质量要求2.2整车模型装配规则2.2.1整车模型命名规则2.2.2整车模型编号范围规则2.2.3整车模型关键连接建模规则2.3整车NVH模型建模思路2.3.1采用头文件模块化建模2.3.2界面建模2.4整车NVH模型建模要求2.4.1孔的建模规则2.4.2凸台的建模规则2.4.3翻边的建模规则2.4.4倒圆角的建模规则2.4.5包边的建模规则2.5小结思考题第3章白车身及焊点焊缝胶粘模型处理方法3.1白车身总成建模流程3.1.1焊点的焊核创建方法3.1.2二层焊点的创建方法3.1.3三层焊点的创建方法3.1.4白车身焊缝的建模方法3.1.5白车身螺栓的建模方法3.1.6白车身粘胶连接的建模方法3.1.7白车身PLOTEL单元的建模方法3.2白车身总成模态分析及识别流程3.2.1白车身模态分析流程3.2.2白车身模态识别分析流程3.3小结思考题第4章闭合件模型的处理方法及难点4.1侧门总成及建模4.1.1侧门结构及组成4.1.2门盖密封条结构及组成4.2门盖铰链的建模方法4.2.1铰链采用RBE2建模基本操作流程4.2.2铰链采用RBE2+CBAR单元建模基本操作流程4.3门盖总成及附件的建模方法4.3.1门盖锁的组成及建模方法4.3.2门盖密封条的建模方法4.3.3门盖膨胀胶的生成方法4.3.4门盖内饰附件的建模4.4尾门锁扣建模流程4.4.1尾门锁扣坐标系建立方法4.4.2尾门限位块的建模流程4.4.3尾门气弹簧的建模流程4.5闭合件系统的模态验算4.6小结思考题第5章转向系统模型的处理方法及难点5.1转向系统建模流程5.1.1转向系统参数准备5.1.2转向系统建模5.1.3转向机齿轮齿条模拟5.2MPC介绍5.2.1MPC的相关概念5.2.2MPC建模5.3转向系统模态分析5.3.1转向系统模态分析设置5.3.2转向系统模态计算5.4小结思考题第6章座椅模型的处理方法及难点6.1座椅的组成和功用6.2座椅系统有限元建模6.2.1前排座椅系统建模6.2.2后排座椅系统建模6.2.3座椅座垫及附件建模6.3座椅系统的模态分析及结果读取6.3.1座椅系统模态分析设置6.3.2座椅系统模态分析结果6.4座椅系统的性能要求6.4.1座椅系统的NVH性能要求6.4.2座椅系统的可靠性要求6.5小结思考题第7章内外饰模型的处理方法及难点7.1内外饰的建模7.1.1集中质量建模7.1.2非结构质量建模7.1.3电池包建模7.1.4常见材料参数列表7.2小结思考题第8章密封条模型的处理方法及难点8.1密封条的分类及功能8.1.1密封条的分类8.1.2密封性要求及密封结构特点8.2密封条的建模流程8.2.1密封条属性及模拟方式8.2.2密封条建模方法8.3小结思考题第9章TB模型的处理方法及Include关键运用9.1TB模型装配的目的9.1.1TB模型的组成9.1.2TB装配方法9.2TB模型的创建方法及流程9.2.1TB模型装配方法一9.2.2TB模型装配方法二9.2.3TB模型模态计算9.3小结思考题第10章减振器及弹簧的模型处理方法及难点10.1前减振器系统建模10.1.1前减振器部件建模流程10.1.2前螺旋弹簧建模流程10.2后减振器系统建模10.2.1后减振器部件建模流程10.2.2后螺旋弹簧建模流程10.3减振器运动模式模拟方法10.3.1减振器的功能和作用10.3.2减振器运动模式模拟流程10.4小结思考题第11章动力总成模型的处理方法及难点11.1动力总成NVH建模流程11.1.1动力总成相关参数11.1.2动力总成部件建模流程11.1.3动力总成动力传递建模方法11.2动力总成NVH模型验证及模态分析11.2.1动力总成传动比验证11.2.2动力总成模态验证11.3小结思考题第12章传动轴系统模型的处理方法及难点12.1传动轴的组成及功用12.1.1传动轴的组成12.1.2传动轴的功用12.2实心传动轴建模及分析12.2.1传动轴万向节建模方法一12.2.2传动轴万向节建模方法二12.2.3传动轴万向节建模方法三12.2.4传动轴万向节建模方法四12.2.5传动轴万向节不同建模方法结果12.3空心传动轴建模及分析12.3.1空心传动轴典型结构图示12.3.2空心传动轴建模流程12.3.3空心传动轴模态计算12.4传动轴模态理论计算公式12.4.1传动轴模态计算公式12.4.2传动轴模态与车速之间的关系12.5传动轴在设计中如何避免共振12.5.1传动轴的激励模式12.5.2传动轴动力吸振器理论设计12.5.3传动轴动力吸振器响应效果计算12.6小结思考题第13章轮胎模型处理方法及难点13.1轮胎的结构与功能13.2整车路噪仿真轮胎模型13.2.1整车路噪仿真中轮胎的主要模拟方法13.2.2线性轮胎建模说明13.2.3线性轮胎建模流程13.2.4线性轮胎质量建立13.2.5轮胎接地刚度的模拟13.3小结思考题第14章悬架系统的建模及技术要点14.1悬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4.1.1悬架系统的组成14.1.2悬架系统的结构类型14.2整车NVH中底盘系统的建模14.2.1前悬架总成的建模14.2.2后悬架总成的建模14.3底盘系统模态计算14.3.1底盘系统模态设置14.3.2底盘系统动力总成模态计算结果14.3.3底盘系统悬架模态计算结果14.4小结思考题第15章整车模型装配处理方法及Include关键运用15.1整车模型组成15.2整车模型装配方法15.2.1整车NVH模型创建方法及流程一15.2.2整车NVH模型创建方法及流程二15.3整车NVH模型模态分析方法及流程15.3.1整车NVH模型模态计算头文件设置15.3.2整车NVH模态计算结果15.3.3整车底盘模态计算15.4小结思考题下篇整车NVH工程应用及解决方案第16章声腔模型处理方法及难点16.1车内声腔常见的建模方法16.1.1车内声腔的建模类型16.1.2车内声腔建模方法16.1.3车内声腔建模模型16.2车内声腔的建模操作流程16.2.1座椅声腔面模型建立16.2.2车内空腔面模型建立16.2.3车内空腔体模型创建方法16.2.4车内声腔模型导出16.3小结思考题第17章车身安装点动刚度分析及优化方法17.1动刚度分析基础17.1.1白车身动刚度分析的目的17.1.2动刚度分析的相关概念17.1.3多自由度系统动刚度的基本理论17.1.4动刚度分析的方法17.1.5动刚度目标制定的方法17.2车身关键安装点动刚度分析的设置流程17.2.1计算参数设置17.2.2动刚度分析关键点设定17.2.3IPI分析设置流程17.2.4IPI后处理操作流程17.2.5动刚度结果的常用处理方法17.3坐标系对白车身安装点动刚度的影响研究17.3.1坐标系说明17.3.2静刚度分析17.3.3动刚度分析17.4BIP与TB状态下安装点动刚度的对比研究17.4.1分析模型说明17.4.2两种状态动刚度分析17.5动刚度优化实例17.5.1车身安装点动刚度基础分析17.5.2车身安装点动刚度优化分析17.5.3车身安装点动刚度优化结果对比17.6小结思考题第18章TB振动传递函数分析及优化方法18.1VTF分析的相关设置18.1.1VTF分析的边界设置18.1.2VTF分析设置流程18.1.3VTF后处理操作流程18.2VTF优化方法及思路18.2.1VTF常见的优化方法18.2.2VTF中模态贡献量优化流程18.2.3VTF优化实例18.3小结思考题第19章TB噪声传递函数分析及优化方法19.1NTF分析的相关基础19.1.1NTF的定义19.1.2NTF分析计算公式19.2NTF分析的相关设置19.2.1NTF分析的激励点与响应点设置19.2.2NTF分析设置流程19.2.3NTF后处理操作流程19.3NTF优化方法及思路19.3.1NTF优化的一般流程19.3.2NTF优化实例19.3.3阻尼片在NTF优化中的应用19.4小结思考题第20章整车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及难点20.1传递路径分析的基本概念20.2一步法传递路径分析设置流程20.2.1一步法传递路径关键字设置20.2.2求解工况及参数设置20.2.3采用头文件设置求解工况及参数20.2.4一步法传递路径后处理流程20.3两步法传递路径分析设置流程20.3.1TB传递函数设置方法一20.3.2TB传递函数设置方法二20.3.3整车接附点的载荷计算20.3.4两步法传递路径分析后处理流程20.4整车路噪工程案例简析20.4.1整车模型建立及分析20.4.2整车路噪分析20.4.3节点贡献量分析20.4.4优化分析20.4.5实车方案验证20.4.6结论20.5小结思考题第21章车身弯曲及扭转刚度目标值制定方法21.1车身刚度目标的来源21.2车身弯曲刚度目标值的确定方法21.2.1均匀梁弯曲刚度理论公式21.2.2均匀梁弯曲刚度与弯曲频率关系21.2.3车身弯曲刚度目标值制定方法案例21.3车身扭转刚度目标值的确定方法21.3.1悬架侧倾刚度相关基础21.3.2车身扭转刚度与悬架刚度关系21.4小结思考题第22章车身弯曲及扭转刚度分析方法22.1车身弯扭刚度与整车NVH的关系22.2车身弯曲及扭转刚度分析基础22.2.1车身弯曲及扭转刚度的常用分析方法22.2.2车身弯曲刚度常见分析方法22.2.3车身扭转刚度常见分析方法22.2.4车身刚度修正方法计算公式22.2.5车身弯曲刚度计算结果22.2.6车身扭转刚度计算结果22.3车身弯扭刚度提升方法22.3.1结构应变能原理22.3.2车身刚度常见的优化方法22.4小结思考题第23章BIP、TB及整车状态下弯曲及扭转刚度分析23.1刚度分析设置流程23.1.1刚度分析模型说明23.1.2弯曲刚度分析边界设置23.1.3扭转刚度分析边界设置23.2刚度分析结果处理流程23.2.1弯曲刚度分析结果处理流程23.2.2扭转刚度分析结果处理流程23.2.3刚度分析结果汇总23.3小结思考题第24章车身关键接头灵敏度分析24.1车身接头灵敏度分析相关基础24.2车身接头定义流程24.2.1车身接头位置定义流程24.2.2车身接头工况定义流程24.2.3车身接头材料定义流程24.2.4车身接头属性定义流程24.2.5车身接头部件定义流程24.3车身接头灵敏度分析流程24.3.1接头设计变量定义流程24.3.2接头灵敏度响应定义流程24.3.3接头灵敏度约束定义流程24.3.4接头灵敏度目标定义流程24.3.5控制参数定义流程24.4车身接头灵敏度后处理流程24.4.1扭转模态灵敏度结果分析24.4.2弯曲模态灵敏度结果分析24.4.3弯曲刚度灵敏度结果分析24.4.4扭转刚度灵敏度结果分析24.5小结思考题第25章车身钣金灵敏度分析及工程应用25.1钣金灵敏度分析基础25.2钣金灵敏度定义流程25.3钣金灵敏度分析流程25.3.1设计变量创建方法一25.3.2设计变量创建方法二25.3.3钣金灵敏度响应定义流程25.3.4钣金灵敏度约束定义流程25.3.5钣金灵敏度目标定义流程25.4钣金灵敏度后处理流程25.4.1钣金灵敏度分析结果25.4.2钣金灵敏度分析响应迭代图25.4.3钣金灵敏度分析结果对比25.5小结思考题第26章基于Shrink Wrap的车身拓扑优化分析及工程应用26.1拓扑分析相关基础26.1.1拓扑分析的目的26.1.2拓扑分析的范围26.1.3拓扑分析的流程26.2拓扑分析操作流程26.2.1拓扑分析的工况26.2.2拓扑空间设置步骤26.2.3拓扑设计变量定义流程26.2.4拓扑响应定义流程26.3拓扑优化结果解读26.3.1拓扑结果查看26.3.2拓扑响应迭代图26.4小结思考题第27章基于Shell的车身拓扑优化分析及工程应用27.1拓扑分析操作流程27.1.1拓扑分析的流程27.1.2拓扑分析的工况27.2拓扑空间设置步骤27.2.1定义设计空间27.2.2设计空间材料定义流程27.2.3设计空间属性定义流程27.2.4设计空间部件定义流程27.2.5拓扑设计变量定义流程27.2.6拓扑响应、约束及目标定义流程27.3拓扑优化结果解读27.3.1拓扑结果查看27.3.2拓扑响应迭代图27.4拓扑优化在整车路噪优化中的应用27.4.1设计空间材料定义流程27.4.2设计空间属性定义流程27.4.3设计变量定义27.4.4优化响应定义27.4.5优化约束定义27.4.6目标函数定义27.4.7拓扑优化结果27.5小结思考题第28章车身阻尼片潜在位置分析及工程应用28.1BIP ERP相关基础28.2BIP ERP分析设置流程28.2.1ERP分析边界设置28.2.2ERP分析模型设置方法一28.2.3ERP分析模型设置方法二28.2.4ERP分析控制卡片设置28.2.5ERP分析结果处理流程一28.2.6ERP分析结果处理流程二28.3BIP 模态综合应变能分析28.3.1模态应变能分析设置流程28.3.2模态应变能分析后处理流程28.4小结思考题第29章整车模态超单元分析及工程应用29.1模态超单元相关基础29.1.1超单元法的相关理论29.1.2超单元法的主要分析流程29.1.3超单元主要计算方法29.2模态超单元分析流程29.2.1模态超单元模型分解方法29.2.2模态超单元模型计算方法一29.2.3模态超单元模型计算方法二29.2.4模态超单元参数设置29.3模态超单元后处理流程29.4小结思考题第30章整车频响函数超单元分析及工程应用30.1频响函数超单元相关基础30.1.1超单元法的主要分析流程30.1.2超单元主要计算方法30.2频响函数超单元分析流程30.2.1频响函数超单元模型分解方法30.2.2频响函数超单元模型计算方法一30.2.3频响函数超单元模型计算方法二30.2.4频响函数超单元参数设置30.3频响函数超单元后处理流程30.4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在简要讲解汽车NVH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全面地阐述了整车各系统NVH建模及分析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包含丰富的优化问题方法和思路,以及工程应用实例。本书分为两篇,共30章。上篇为整车NVH建模技巧及流程,侧重于各系统的建模及总成装配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第2~15章;下篇为整车NVH工程应用及解决方案,侧重于实际工程的应用,包括第16~30章。本书详细介绍了多种动刚度分析方法、多种结果处理方法以及优化流程和技巧,包括振动传递函数、噪声传递函数、传递路径多种分析方法以及优化流程和技巧,传动轴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路,车身阻尼片、钣金灵敏度、接头灵敏度等的拓扑优化方法,以及整车多种超单元建模流程及分析方法。本书是学习结构及NVH分析技术的推荐手册,可作为从事机械、汽车、航空航天、船舶、电子等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或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理工科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用书。

主编推荐
这是一本为战斗在汽车NVH设计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助力的书。本书作者是从事17年汽车NVH工作的高级工程师,是多个汽车项目的NVH负责人,积攒了大量NVH设计经验。他业余时间创建公众号“CAE之家”分享仿真专业知识,给很多同行提供了建议。为了体现本书“内容实用、贴近实战”的特色,作者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近80个工程应用案例、包含全车15个子系统和整车的建模及分析,详细介绍了近100个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和实战技巧。为了更好地展现内容,我们采用了全彩印刷,80克胶版纸,将给您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和。

精彩内容
本书在简要讲解汽车NVH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全面地阐述了整车各系统NVH建模及分析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包含丰富的优化问题方法和思路,以及工程应用实例。本书分为两篇,共30章。上篇为整车NVH建模技巧及流程,侧重于各系统的建模及总成装配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第2~15章;下篇为整车NVH工程应用及解决方案,侧重于实际工程的应用,包括第16~30章。本书详细介绍了多种动刚度分析方法、多种结果处理方法以及优化流程和技巧,包括振动传递函数、噪声传递函数、传递路径多种分析方法以及优化流程和技巧,传动轴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路,车身阻尼片、钣金灵敏度、接头灵敏度等的拓扑优化方法,以及整车多种超单元建模流程及分析方法。本书是学习结构及NVH分析技术的推荐手册,可作为从事机械、汽车、航空航天、船舶、电子等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或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理工科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用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