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明风骨:袁宏道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晚明风骨:袁宏道传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7.51 1.9折 39 全新

库存7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曾纪鑫著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4102741

出版时间2011-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7804699

上书时间2024-01-2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自序 晚明风骨

 章 生命底色

 第二章 儒学禅学

 第三章 忘年之交

 第四章 南平文社

 第五章 再访麻城

 第六章 新官上任

 第七章 文学革新

 第八章 尴尬县令

 第九章 纵情山水

 第十章 葡萄文社

 第十一章 公安流派

 第十二章 伯修暴卒

 第十三章 柳浪烟波

 第十四章 禅净双修

 第十五章 吏部革新

 第十六章 典试秦中

 第十七章 英年早逝

 第十八章 余音绕梁

 附录一 寂寞与热闹

 附录二 寻找袁中郎

 附录三 袁中郎大事记

 附录四 主要参考资料

内容摘要
    
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袁宏道与袁中道、龚惟静、公美等人一同从公安县城出发,赴荆州江陵,参加童子试。
谢考时,荆州知府郝汝松特地叫过他们四人,予以谆谆教诲,对袁宏道、袁中道的诗文,尤其赞赏。 不久,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两人同时考中秀才。
府试成功,他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成功与喜悦,对未来的仕途,充满了自信与希望。
公安与荆州虽只一江之隔,县城离江陵也就三四十公里,但他们还是第一次前来。过去常在诗文中出现的古郢都、章台寺、荆州古城墙就在眼前,自然免不了一番游览。
郢都纪南城,是当年的楚国国都,二十个楚王在此执政长达四百一十一年之久。在此期间,近五十个小国被征服吞并,楚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几乎全都发生在这里。作为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郢都繁盛无比,享有“中国南方第一大都会”之称。汉人桓谭在《新论》中写道:“车挂毂,民摩肩,市路相交,号为朝衣鲜而暮衣敝。”都城实在是太热闹了,早晨穿出去的新衣,在摩肩接踵的人海中挤拥穿行,晚上回家时就显得十分破旧了。可自从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克郢都,这里就成了一片废墟。近两千年时光过去了,郢都遗址似乎变得更加荒凉而寂静,只有夯土筑就的断垣残壁,还有生命力格外旺盛的野草,在瓦砾土堆间一个劲地疯长不已。
郢都规模宏大,面积约十六平方公里,放眼望去,昔日轮廓依旧,护城河还在,水平如镜,波澜不兴,见不到半点激荡的历史浪花,可中国顶尖级的诸子先贤如孔子、庄子、墨子,叱咤风云的政治、军事人物吴起、苏秦、张仪、孙武等,他们的身影都曾在这里出现过,而官至左徒的屈原更是长期生活于此。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袁宏道等人面对故都废墟,遥想当年繁华,凭吊怀古,免不了一番感慨,正如当年杜甫所吟:“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章台寺,又称“细腰宫”,是楚灵王修建的一座离官,他特别喜欢细腰女子,喜欢她们那曼妙的舞姿。“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饿死。”说的便是这里当年上演的故事。如今虽仍有寺,名未改,可楚灵王建的离宫早已毁于战乱,袁宏道等人面对的章台寺建于元泰定二年(1325年),虽属重修,却又历经二百多年,真可谓岁月易逝、人生无常。
不仅历史古迹,就连他们居住的荆州城,也非三国时期修建的情景。
长江改道,古城不再临江,吕蒙此时偷袭荆州,无法利用水军,断断不会成功。荆州从关羽筑城始,东晋、南梁、荆南、宋、元都有过较大规模的重新修建,最近的一次是明洪武七年(1374年),为防侵袭,还在城周挖了一条宽五米、深三米的护城河,城墙也由最初的土墙变为砖墙。
一行人或漫步古城,或踏青郊游,荆州丰富的人文景观,在袁宏道年轻的心中,不禁生出一种白云苍狗般的感喟,引发他对历史、人生、文化的深沉思索,变得丰富而成熟。
荆州城中,还有一处无法回避,怎么也绕不开的当代人文遗迹——张居正故宅。
张居正,荆州江陵人,故有张江陵之称。明隆庆六年(1572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为明朝内阁首辅。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实行绝对专制集权,借故废除宰相一职,改用皇帝兼理,并严令规定,今后谁要再提设立宰相之议,就要谁的脑袋。朱元璋废相后,功能便由内阁制替代。内阁制设内阁大学士,相当于皇帝秘书,多则六七人,少则三四人,选定一人为首辅,其他阁员称“次揆”。朝廷一切大事,皆由首辅决定。因此,首辅虽无宰相之名,却行宰相之实。
明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执政六年的明穆宗朱载垕去世。这一年,袁宏道只有五岁,年幼的他不谙世事,对高层政治更是无从知晓。先皇驾崩,年仅十岁的太子朱翊钧即位,是为明神宗,第二年更元万历。这一重大的人事变故,不仅对明朝,甚至对中国未来的历史走向,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明神宗朱翊钧的名气很大,只要提起这位万历皇帝,稍懂明史的人都会知道。他的出名,主要在于创造了两个之最:一是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之久,创明代之最;二是三十年不上朝,这一纪录恐怕称得上古代皇帝之最。黄仁宇的名著《万历十五年》,所写就是这位皇帝当政时期的人与事。
与先皇朱载垕相同,朱翊钧也是以第三子身份即位。
自然也是前两位兄长天折,他才获此资格与殊荣。朱翊钧即位时只有十岁,不懂朝政,一应事务,不得不仰仗首辅张居正大学士。他六岁被立为太子后,张居正便任命为太子太傅。张居正尽心讲读,认真辅导,对他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培养,几年下来,小皇帝便对张居正产生了一种严重的心理依赖。
张居正是一位雄心勃勃、志向高远的政治家,他力图挽救明朝后期日益衰败的腐朽局面,也就利用这一“便利”,推行严厉的改革措施。在他执掌朝政大权的十年间,有过许多革新除弊的举措:政治上,整顿吏治,裁汰冗官,选贤任能;军事上,任用良将如戚继光等,练兵戍边,久废的边事得以振兴;经济上,重新丈量全国土地,实行“一条鞭法”;外交上,推行汉、蒙和解政策,设市通商……张居正的改革举措,给当时的朝政,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成效十分显著,社会日趋稳定,边关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特别是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嘉靖、隆庆时期几乎年年亏空的财政有了积余,民间萌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唯楚有才,于斯为盛。其实,明朝开国之初,荆楚这块地盘,是颇受歧视的,原因在于这里曾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劲敌——汉王陈友谅的根据地。
到了明朝中期,既无子嗣也无亲兄弟的武宗正德帝一死,决定由最近支的皇室——武宗堂弟、兴王朱厚熄继承皇位,是为明世宗,年号嘉靖。湖北钟祥市,不仅是朱厚熄的封地,也是他的出生之地。于是,风水就这样不经意间转到了荆楚大地,“真命天子”一出,这才带动当地人才的又一轮脱颖而出,张居正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的才华与实绩,超过了有明一代任何一位文臣。
P23-26

精彩内容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湖北省公安县人,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代表人物。反对盲目拟古,主张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的散文极富特色,影响极大。

 曾纪鑫编著的《晚明风骨?袁宏道传》为明代晚期文学流派――“公安派”袁宏道的部传记。讲述了袁宏道的一生,同时还展现了晚明社会士人的精神世界。

 《晚明风骨?袁宏道传》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而是晚明士人世界的一幅画卷,是一个王朝的很后背影。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