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象的救赎:香港武侠电影的叙事演变与文化转型:1949-199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想象的救赎:香港武侠电影的叙事演变与文化转型:1949-1997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9.07 1.9折 99 全新

库存22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郁琪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56597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99元

货号9783903

上书时间2024-01-1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郁琪男,1977年7月生,湖南省邵阳市人。2001年获广州大学历史学{教育)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获文艺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国电影文化、叙事理论与文艺学方法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想象的救赎:香港武侠电影的叙事演变与文化转型(1949—1997)》、《中国当代小说叙事演变史》(参著)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完成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南省教育厅项目2项,湖南省教研教改项目l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地方主义与地域文化认同的建构
  ——粤语黄飞鸿片集的地方性叙事
  第一节  地方性传说的去时代化和街坊化生产
    一、地方性人物传说的体系化再造
    二、活动空间的去历史化和脱时代化
    三、情节模式的去江湖化和社区化
  第二节  民间美学趣味的视像化呈现
    一、作为意识形态的粤语方言
    二、武打功夫的真实感及其“在地性”
    三、地方民俗文化的狂欢
  第三节  儒家伦理道德的行业化、街坊化和世俗化
    一、儒家伦理的武行化:“武德”的宣扬
    二、儒家伦理的社区化:街坊精神的展示
    三、儒家伦理的师门化:世俗情趣的张扬
第二章  传统主义与正统中国的文化想象
  ——新国语刀剑武侠片的古典化叙事
  第一节  中国古典思维模式的无意识重现
    一、对立冲突的历史化和战争化强化
    二、个人故事的列传化和古典化改造
    三、人物性格结构的古典化和正统化回退
  第二节  中国古典美学趣味的电影化建构
    一、动作风格的电影化及其传统意念
    二、古典戏曲美学的扬弃和转化
    三、国画美学和与佛禅意境的营构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张扬
    一、伦理动机的大我化和儒家化
    二、欲望叙述的古典化和理学化
    三、道家的出世和佛教的超越
第三章  民族主义与反殖民情绪的暧昧呈现
  ——李小龙真功夫电影的反殖民性叙事
  第一节  类殖民地故事情境的想象与建构
    一、对立冲突的华洋化及其反殖民主义意味
    二、环境空间的孤岛化和去警察化
    三、个体身份的无父化和无依感
  第二节  功夫的“中国性”及其“力”与“真”
    一、功夫“中国性”的刻意呈现
    二、战无不胜的“力”的展示
    三、“真”功夫的记录化表现
  第三节  民族尊严和阶级利益的暴力维护
    一、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民族主义添加
    二、反经济压榨和情色欲望的节制
    三、不妥协的反抗与个人英雄主义
第四章  个性主义与本土意识的双重觉醒
  ——谐趣功夫片的个性化和本土化叙事
  第一节  对立世界的退隐和个人世界的凸显
    一、对立冲突的淡化与个体的非主动性介入
    二、两类儿子与两个父亲背后的自我隐喻
    三、无名空间中的非主动性成长
  第二节  喜剧风格的构成与个性精神的彰显

内容摘要
 本书以叙事演变和文化转型为关键词,将电影叙事和文化研究关联起来,以回答1949~1997年间的当代香港武侠电影在中国武侠电影作为类型片发展史上的地位,作为香港文化之重要成员在香港文化变迁中的意义这两个问题为核心目标,选题新颖且富有现实意义。
本书弥补了中国武侠电影研究无贯通性叙事演变史的缺陷,重构了香港武侠电影发展演变的版图,刷新了香港电影和文化史的面貌。可作为专业研究者和大学相关专业师生的专业阅读书籍,也可供中国武侠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参阅,还可作为普通读者了解香港武侠电影、香港通俗文化以及中国武侠电影的一般性读物。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