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文坛十张脸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山西文坛十张脸谱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1.57 6.0折 36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为人著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3077480

出版时间2011-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7714106

上书时间2024-01-1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引言
壹 斗争正未有穷期——赵树理悲剧命运的“百慕大”
1.作品中一个不经意的细节,昭示了作家~生的命运
2.“旗手”遭遇“方向”问题
3.“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着丰富的时代内涵以及难以言说的历史外延
4.迂腐的文化人尝到了政治家“上纲上线”的滋味
5. 1959年冬天,赵树理命运的拐点
6.乍暖还寒的“小阳春”
7.赵树理在批斗会上的“黑色幽默”
8.插错“搭子”的一张牌
9.卡夫卡小说《判决》的中国版本
贰 从丁玲展开的马烽人生——圆眸中国文坛的一个视角
1.马烽人生的第一次政治危机
2.欲说当年好困惑
3.马烽说,怀疑归怀疑,你是党员,必须站在党的立场
4.马烽两次看望丁玲的心理内容
5.“板块”冲撞挤压中的马烽
6.丁玲身后的余波,对马烽“涛声依旧”
叁 一道永恒风景线——胡正对“山药蛋派”的超越
1.谁见过这样的正厅级一把手
2.胡正说:我们是提一个主编,又不是树道德楷模
3.你是不是他们自由化的总后台?
4.小荷初露尖尖角
5.胡正悲剧意识的觉醒
6.让人间充满温情
7.一道永恒的风景线
肆 虎头山拜谒孙谦墓——遗失信仰的悼祭
1.郭沫若墓前的失之不恭
2.叶落归根与《言大必空》
3.孙谦与大寨、与陈永贵的不解情缘
4.对孙谦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的紫团洞
5.生前友好身后伴
6.跪拜是发自肺腑的敬仰
伍 夜半钟声到客船——李国涛先生印象记
1.停泊在枫桥边
2.破书与断砚
3.吃对虾品出的滋味
4.世味如茶,杯中已空
5.成一身后的身影
6.钟道新说:李国涛那双眼睛很“毒”
7.汪曾祺请李国涛写序
8.马烽与李国涛的情义
9.从评论家到小说家
10.无情的文学史名单尚可添几人
11.为李国涛“正名”
陆 命在右,运在左——田东照官场文坛双轨迹
从姓名引出的命运话题
……
柒 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周宗奇叛逆性格写真
捌 恶人韩石山——一种文学现象的剖析
玖 何不潇洒走一回——钟道新的智者人生
拾 孤独的行走——诗人潞潞印象记

内容摘要
    自2004年完成《唐达成文坛风雨五十年》一书之后,我开始把目光投向“晋军人物”系列。我认为,山西文坛对共和国文学史而言,具有很好典型之意义。山西作为老延安们的根据地,自始至终实践了一种文学体制。从建国初始在“讲话”照耀下成长起来的“山药蛋派”,到新时期的“晋军崛起”,无不蕴涵着深刻的社会文学潜意识。解剖一个麻雀,可以窥一斑以见全豹,看清整个体制的肌理。

    近些年来,不断有人发出“重写文学史”的呼唤,当代文学史已让主流话语的“春秋笔法”搞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的生存环境认识当代史、当代文学史。山西文坛是我三十年生命体验的地方,是我熟悉的一块资源。我无法忘怀也无法轻言放弃。

    文学史无疑是由文学家构成。正是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文学家的文学活动,才构成一部鲜活的文学史。

    撰写人物传记,似乎已形成一个固定模式,经常听到这样的指教:你撰写的人物格局不够大,人物不够典型。

    我们已经习惯了那种大人物大事件的“宏大叙事”,崇尚“春秋笔法”,认为芸芸众生的生存状况何足挂齿。这一正统主流史学观,早就引起胡适的质疑。他在1930年写的《上海小志序》中说:“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提出“大”与“小”的历史辩证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那些朝代的兴替、君主的废立、革命的道义等等都在我们的眼中小化,而《史记》中偶然提到的一笔“奴婢与牛马同栏”或“蹑利屣”,这些闲笔却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管中窥豹,从中我们了解到诸如汉代奴隶如何生活,妇女缠足由何而起等有关~个时代生存状况的问题。这种有关人类生命进程,一个时代的文明性质的问题,才是人类文化目前有重大意义的史料。这可否算是“小中见大”的另一层含义?

    别林斯基在评述到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为给她表哥咖啡中加一小勺糖所经历的心理斗争时说,欧也妮此时下决心的勇气并不弱于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时的决心,小人物也有一颗七巧灵珑之心。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个人的生存状态是诸多复杂人际关系的总和。真实地写出一个人的生存状况,也就写出了他赖以生存的全部复杂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而正是在这一点上,也许将来的史学家还得靠那些“识小”的不贤者们所记录下的小人物身上,去寻找已经逝去的时代的特征。

    在中国这样的特定语境中,作家的想象力可以说是苍白的。只有你想象力难以企及的真实,而少见超越真实的想象。那些富于想象力的小说家们,过分自信自己能够构造出一个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然而他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历史进程的方向,从来不会以任何天才的精心构想而转轨,它是以无数人的聪明才智(这是一种争夺生存空间而由本能所激发出来的能量),无数用力方向,相辅相成,抵触消解,阴错阳差,很后由合力所综合形成的一个生存真实。它不是任何个人的“一厢情愿”,这个“真实”到很后一刻仍充满变数,仍使任何天才始料不及,大跌眼镜。正是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借助于纪实手段所发掘出来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集权社会的深层潜意识。我想,大概这也正是写出“真实”的价值所在。写出了某种社会形态下一个人的“真实”,也就写出了这个“真实”的人赖以发生并生存的所有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大概也正是写出一个小人物的意义所在。

    与着意于历史中杰出人物和惊心动魄的事件研究的传统史学观不同,现代人的史学观越来越注重普通人的日常习俗和由生存环境形成的社会集体潜意识。认为这才是历史中很重要、很持久的因素。小人物的日常生活成为研究历史的珍贵史料,都在现代人的观念中获得意义。我想,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大概终有会由“稗史”成为“正史”。这种转变,是历史观的重大变化。

    正是基于上述观点,我写了一个个晋军“个案”,我想通过这些在同一体制同一生存环境下,极具个性特色的生旦净末丑的脸谱,为将来文学史的撰写留一份原始资料。

    令我始料不及的是,原本以为“寂寞开无主”、“弦断有谁听”的写作,却得到了诸多报纸刊物的错爱,《中国作家》、《人物》、《新文学史料》、《良友》丛书、《闲话》丛书、《温故》、《老照片》、《读书文摘》、《读者文摘》、《文学报》、香港《文汇报》等,或连载,或选载,《人物》杂志甚至于2010年第二期开始辟出“山西作家人物系列”专栏。文章发表后,得到了文坛诸多专家学者的赞许和好评。

    现我在这一系列的赵树理、马烽、胡正、孙谦、李国涛、田东照、周宗奇、韩石山、钟道新、潞潞等十位山西作家评传中,精选其核心章节构成《山西文坛十张脸谱》一书。P2-4

精彩内容
陈为人所著的《山西文坛十张脸谱》讲述的十位作家,除了赵树理去世较早,其他都是作者的熟人、师长、朋友、同事。他写这些人,有直观的感受,有他与对象的直接沟通和互动。《山西文坛十张脸谱》写熟人,但他不是一味溢美,而是力求把握真实的分寸。古人日:“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溢其恶”。其实做起来很不容易。赵树理、马烽、孙谦、胡正、钟道新等人已经去世,生后对他们言说还好办一些。其他几位李国涛、田东照、周宗奇、韩石山、潞潞都健在,写他们如同近距离的灵魂搏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