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蹉跎:微软王朝危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十年蹉跎:微软王朝危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1.57 6.0折 36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洪军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31557

出版时间201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7028673

上书时间2024-01-08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姜洪军:山东荣成.人,毕业于山东大学管理系,曾在北京大学网络技术培训班、清华大学传媒经营管理研修班学习。1996年进入中国计算机报社,目前任报社副总编。长期研究及报道科技产业发展史,出版过计算机和经济类图书。

目录
第1章
网景:互联网门口第一滴血
“在我30多年的商场生涯中,还从未听到过这么露骨的暗示:要么你退出竞争,要么被竞争者逼上死路。”网景公司CEO巴克斯德尔回忆1995年6月与微软的一次会晤。

第2章
美国在线:生死狙击
“我可以把你们的股份买下20%,也可以买下全部。我还可以亲自操刀,把你(的公司)送上西天。”比尔·盖茨与美国在线CEO凯斯第一次会面时说。

第3章
微软:反垄断利剑下的颤栗
法庭审理期间,一位名叫丹·罗森的微软人“吐出非常独出心裁的谎言”,以至于控方律师博伊斯对他的叫嚣无动于衷,任他表演。另一个微软证人鲍勃·玛格里亚“不停地、荒谬地空论,以至于激起了杰克逊法官莫名的怒火。”杰克逊法官最后怒吼:“不!不!住口!”

第4章
Sun:日落前的炙烤
Sun公司CEO麦克尼利表示:“当鲍尔默称我是疯子的时候,我当做是一种恭维。”当然,麦克尼利也以自己的方式恭维微软,他在一次公开演示时试图让他的狗在微软的标识上撒尿。

第5章
Linux:快乐河狸松动王朝基石
2001年,微软CEO鲍尔默在公开场合称:“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来看,Linux就是一种癌症,会吸附到它触碰过的一切东西身上。”

第6章
搜索迷局
据媒体报道,2004年年底的一天,鲍尔默暴怒地说:“该死的埃里克·施密特,改天我会给他颜色瞧瞧,以前我就修理过他,现在还要让他再吃苦头。我将会把他和同在谷歌的那群乌龟王八蛋撕成碎片!”

第7章
Vista大败局
2007年4月,一家媒体发表了一篇文章《Vista搞笑漏洞:“用嘴”就能攻击系统》,一时传为笑谈。文章称:“该漏洞存在于Vista的语音识别过程中,黑客可以向目标系统发送‘复制’、‘删除’或‘关机’等语音命令。”

第8章
未拼成的音乐版图
在微软高管的邮件往复中,大卫·寇尔还说:“等到苹果将此音乐商店移植到 Windows 上时,我们就真正被干掉了。”大卫不幸言中,苹果还真像他所说的那样,将触角从苹果电脑伸到了采用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PC世界,从而切到了微软的蛋糕。

第9章
网景遗孤复仇
曾任微软副总裁的李开复回忆:“一个产品队伍一旦失去了假想敌,就会松懈,盖茨和鲍尔默也会撤回对它的投资和支持。比如说,微软IE击败网景之后,微软就降低了投资,致使它的浏览器多年没有再进步,直到又出现了‘火狐’这个敌人,才又开始振作。”火狐就是网景的“遗孤”。

第10章
平板电脑做嫁衣
“微软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真正鼓励创新的机制。”在苹果iPad成功推出后,前微软副总裁迪克·布拉斯在《纽约时报》上分析为什么这个成功的产品没有出现在微软,“尽管微软有全世界最大的实验室,尽管有三名而不是一名首席技术官,但微软的公司文化让那些有远见的思想家们的努力一次次化为泡影”。

第11章
社交沙场屡败屡战
“下一个比尔·盖茨很快就会出现,可能就在这个大厅里。”2004年的一天,盖茨回到母校哈佛大学做演讲时预言说。聚精会神听着盖茨演讲的学弟学妹中,就有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尔伯格,当时他刚创立这个社交网站不久,后来扎尔伯格被誉为“盖茨第二”。

第12章
蹉跎于智能手机市场
在协议签署前,鲍尔默试图亲自飞往诺基亚总部,以表明微软的诚意。但由于大雪和大雾,他的私人飞机无法在赫尔辛基降落,因此迫降斯德哥尔摩,随后搭乘当地一架商务飞机前往赫尔辛基。

第13章
英特尔的异心
鲍尔默别有深意地表示:“现在,Windows将全面兼容ARM架构。”ARM是英特尔如鲠在喉的对手。当时有分析人士指出,微软此番动作是Wintel联盟破裂过程中的关键性事件。风险投资家让·路易·嘉塞评价:“这是一个很深的裂缝。”

第14章
“我们要快乐地消灭软件工业”
“该广告标志着微软在新10年的绝望。事实上,该广告围绕价格和返利展开,这只是一家没有任何优秀产品的企业采取的绝望策略。”Salesforce首席营销官肯德尔·柯林斯说。

第15章
尾声:回光返照还是中兴之火?
“Windows已经错过了重塑辉煌的时机。市场环境已经变了!”Elevation Partners分析师罗杰·麦克纳米称,计算需求正在向iPad和智能手机等设备转移。
后记

内容摘要
    引子:乔布斯的遗言

    “要指出微软的不足很容易。他们显然已经丧失了统治地位,变得基本上无关紧要。”

    苹果创始人史蒂夫 · 乔布斯在很后的光阴里,曾完成了一篇自述,在点评众多对手的段落里,给予了微软很多的笔墨,言语中多有批评,有些甚至可以说是用词刻薄。许多人认为这会让微软的联合创始人比尔 · 盖茨很尴尬,因为当时乔布斯对自己的家人、朋友、员工乃至自己生平对手多用词宽厚,知名作家、乔布斯的妹妹莫娜 · 辛普森曾说,“临终时,他语调温柔,饱含歉意。他为即将离我们而去而难过”。但似乎不包括盖茨和他的微软。

    不过,盖茨却透过乔布斯尖刻的言辞看到了他对自己和微软的一种复杂的谆谆之情,一种充满了“亮瑜之争”味道的情感。乔布斯此前曾说,“一旦你离去,你就属于整个世界”。因此他是以一种典型的乔布斯方式在劝谕盖茨和微软,同时也暗诫苹果同仁。

    2011年10月底,针对乔布斯给自己留下的批评,盖茨表示:“我尊敬乔布斯,我们曾共同工作,互相促进,即使互为竞争者。所以,对这一切我并不感到困扰。”

    盖茨显然悟透了乔布斯给自己留下的偈语,不过他也辩解:“苹果的产品曾因定价太高,不能在市场上生存。而微软以大量生产产品,并拥有高端和低端各种价格的产品而取胜,因为我们与许多其他公司合作,并不容易。所以,有时候乔布斯感到陷入困境——他感到他们是好人而我们是坏人。在这一点上我很好理解他。”

    但盖茨说的是10年前微软处于很好时期的景象,在乔布斯去世前,苹果早已超越微软,或者说科技时代发展的步伐已超越了微软,曾经辉煌一时的微软王朝正逐渐衰落。

    乔布斯认为问题出在微软的企业文化风格,或者说基因上,“他们很擅长商业运营,在产品创新研发方面从未有过应有的野心。比尔(盖茨)喜欢把自己说成是做产品的人,但他真的不是,他是个商人。他认为赢得业务比做出伟大的产品更重要……微软的基因里从来没有人文精神和艺术气质。”

    野村控股科技行业分析师里克 · 谢兰德很好认可乔布斯的说法,他称,微软已经被塑造成了盖茨和鲍尔默的形象,使得微软文化更青睐于具备理性思考能力的高管和工程师,但乔布斯领导下的苹果则刚好相反。“这的确反映了盖茨和鲍尔默的个性,他们更倾向于逻辑思考。正如乔布斯所说,这是一个风格问题。”谢兰德说,“微软的基因更偏向左脑,它需要补充一些右脑元素。”

    谢兰德认为,“微软在消费领域一直都没有展现出苹果那样的创新力”,微软现在需要一些艺术元素,也就是借助右脑来推动创造力和创新力。

    但微软的问题不仅仅是缺少艺术元素,作为巨型公司,它实际上陷入了《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作者克莱顿 · 克里斯坦森所描绘的创新窘境中。

    克莱顿认为,创新型的技术分为延续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延续性技术的不断更新会让强者恒强,但是破坏性技术则给市场带来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价值主张。1997年,当《创新者的窘境》出版时,克莱顿仅仅是哈佛商学院的助理教授,此书一出,就确立了他在创新技术管理领域的非常不错地位。盖茨说:“自从克莱顿提出破坏性理论后,出现在我桌子上的每一份提案都自称是‘破坏性的’。”

    但知易行难,进入21世纪后,微软在应对平板电脑、搜索、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出现的破坏性创新技术时,表现得并不好。

    乔布斯也称自己深受《创新者的窘境》的影响,苹果在iPod、iPhone、iPad研发上实践了该理论,结果表现不错,可在社交网络领域的表现差强人意,其Ping社交网络战略就以失败收场,让乔布斯饮恨。从骨子里讲,苹果和微软都属于计算机及网络产业的代公司,谷歌属于第三代公司,而Facebook、Twitter则属于三代以后的企业。虽然苹果、微软都在进化,其中苹果进化得要比微软好,但其发展模式都受到包括谷歌、Facebook等中生代、新生代公司强有力的挑战。

    乔布斯是在苹果公司第二次辉煌的很好时刻故去,他在很后的自述中说:“我想苹果已经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它曾有过起起伏伏,但如今仍然走在时代的前沿。”

    不过,在此前2011年3月的iPad 2发布会上,乔布斯说PC的地位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或许会让一些人感到不安,比如你我这样从PC世界当中走来的人。我们之所以感到不安,是因为我们很长时间以来已经习惯了和PC作伴。”

    “惊涛隐隐遥天际”,乔布斯在生命的很后时刻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新一代的技术革命浪潮正在兴起,以酷为杀手锏的苹果在失去这位毕生追求完美的领导人之后,将走向何方?

    很可能发生的结果是苹果沦为第二个微软:公司规模可能会继续扩大,利润也不错,但无法引导创新的潮流,乔布斯次离开苹果公司后就发生过这种现象。

    所以微软过去10年中的蹉跎历程是苹果优选的前车之鉴,甚至可能是其绕不开的宿命窠臼。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容易理解乔布斯为什么在自述里对微软给予了那么大的关注,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因为微软不仅是苹果早年的合作伙伴、后期的竞争对手,更重要的是它们互为镜像。

    因此,分析微软王朝在过去10余年中的发展历程,对苹果公司乃至整个科技产业未来的走向有着清晰的指引作用和借鉴作用。

    

主编推荐
罗马帝国都会垮掉,凭什么微软不会?

精彩内容
本书通过揭秘微软新世纪10年来的发展历程,透视其走下成功很好的内在原因,剖析其所面对的强大外在挑战。上世纪末,微软在这个星球的科技产业中曾独步天下,其创始人比尔o盖茨被视为信息技术革命的代表及科技创新的灵魂人物。然而微软在应对互联网浪潮时,却进退失据。盖茨下的微软在完成对网景公司的"绞杀"之后,被美国司法部反垄断枪口的准星锁定,微软差点被一分为二,盖茨也因此退居二线,此后微软在经营及科技创新上渐趋保守。目前,在高端商业应用软件市场,微软遭到老对手IBM、甲骨文的强烈狙击;在消费电子市场,微软又被自己放虎归山的苹果多次击败;在网络搜索及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微软苦苦地追赶谷歌;在网络社交领域,微软发力很早,却被Facebook等后起之秀甩在身后;在云计算方面,微软也遭遇系列新生代对手的顽强挑战……

媒体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