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止于至善的诠释:大学?中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止于至善的诠释:大学?中庸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1.57 5.4折 59 全新

库存8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成有著

出版社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9911072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11618576

上书时间2024-01-0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成有,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哲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靠前易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秘书长

目录
导言

〈大学〉

第一章大学之道

第二章明明德

第三章新民

第四章止于至善

第五章本末

第六章格物致知

第七章诚意

第八章正心修身

第九章修身齐家

第十章齐家治国

第十一章治国平天下

〈中庸〉

第一章天命

第二章时中

第三章鲜能

第四章行明

第五章不行

第六章大知

第七章予知

第八章服膺

第九章可均

第十章问强

第十一章素隐

第十二章费隐

第十三章不远

第十四章素位

第十五章行远

第十六章鬼神

第十七章大孝

第十八章无忧

第十九章达孝

第二十章问政

第二十一章诚明

第二十二章尽性

第二十三章致曲

第二十四章前知

第二十五章自成

第二十六章无息

第二十七章大哉

第二十八章自用

第二十九章三重

第三十章祖述

第三十一章至圣

第三十二章经纶

第三十三章尚纲

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摘要
导言

《大学》《中庸〉的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中庸》中所说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简明扼要地揭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则把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目标明确指向了天人和谐。如今,和谐社会的理念,人一之已十之的精神,正发挥着引领我们共克时艰、取得更大胜利的重要指导作用。其实,这种精神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一直维系着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灿烂历史。

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如果从北京山顶洞人算起,距今已有一万八千年的历史。但是,中华文明最富有特色的地方,并不是殷商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原始宗教,而是脱离原始宗教以后逐渐丰富起来的人文主义精神。这种人文主义精神,肇始于西周初年,花开在春秋战国,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辉煌历史。西周初年形成的天命廉常”“唯德是辅”“天意在民等基本观念,以后逐渐成为中国社会政治伦理的基本准则。围绕着理想的政治接班人的培养问题,个人道德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天道人事,和谐统一,总是以天人合一的显性思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思想者。儒道墨法、阴阳兵农,哪一个是例外?特别是儒家,更是以内圣外王、天人合一的超迈气概,一枝独秀,推演着中华文明的千秋大业昂首向前!尽管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小插曲,但这些小插曲也只能是儒家文明发展长河中的回漩而已,反而更能凸显儒家文明大河东流的磅礴气势!

儒家文明的基本典籍,有四书”“五经乃至十三经之说。五经主要是指中国最为古老的各种典籍,主要包括《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因西汉汉武帝开始设立五经博士而成为最高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典籍。后来,《礼》又分为《周礼》《仪礼》《礼记》三种,《春秋》分为《左传》《公羊传》《糓梁传》三种,共成九经,唐代后期又加上《孝经》《尔雅》《论语》等而成十二经,最后又加上《孟子》共成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