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论丛.第19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史记论丛.第19集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5.91 4.7折 140 全新

库存12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大可[等]主编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20543408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40元

货号14414189

上书时间2024-01-0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一、〈史记》文本与注释研究

什么是历史,怎样做历史研究

高山仰止追司马景行行止颂史公

一一写在“三全本”《史记》出版之际

师门箕裘不坠,小子踵武赓续

一一写在“三全本”《史记》出版之际

“三全本”《史记》八大看点”

《史记・夏本纪》赞大禹“身为度”乃“禹步”之丈量尺度考

《〈史记会注考证〉驳议》辨误两札

《史记新证》引文考

一一以十二本纪为例

《史记正义》考误一则

《史记・周本纪》引《尚书。吕刑》考

《史记》文本解读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传》作者从属问题探论

释《秦本纪》昭五十年所见“晋”“楚”

二、〈史记》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研究

司马迁“不朽意识”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走出心理困境:《史记》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论《史记・李将军列传》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史记学”的建立对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影响

《史记》的人文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刍议

论《史记》中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关系

论《史记・刺客列传》中的人格信仰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视阈下《史记》融入国际中文教育的应用研究

史记文化的“校园十”数字赋能建设实探

《史记》于今时之新生:启迪智慧、唤醒责任

三、《史记》思想文化研究

论司马迁对孔子的学术传承

从《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看《史记》目录学作用

从《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管窥司马迁的直书与曲笔

《春秋》“伯于阳”小考

兼谈司马迁对《公羊》“信史”观念的实践

论《史记》对《论语》的接受与再诠释

《史记》赋税文献与司马迁的赋税观

《史记》当代价值之我见

楚国和鲁国祭祀文化的不同

一《史记》世家考

范增“奇计”论

刘项政治策略异同论

从《史记》看陇西李氏衰微与将略传统

试论司马迁对郑庄公形象的改写

甘洒热血写春秋的项家军

韩信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中医近祖扁鹊秦越人历史上确有其人

论仓公淳于意

《史记》中的理想人格

一-以屈原、孟尝君、陈胜、韩信为例

《史记》中的理想人格及其时代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野下《史记》民族史研究

《史记》之中国式现代化思想溯源

从《史记》看文理平衡之道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史记》英译策略研究

中华文化“走出去”视阈下《史记》英译及海外传播研究

四、〈史记》文学艺术研究

张赛功业的历史书写与形象接受研究

司马迁“发愤著书”形象的建构与意义

要离的“逆袭”

武梁祠对《史记》刺客世界的重构

论《史记》中“蔺相如”形象的建构・

《史记》《汉书》比较研究

以“司马相如传”和《朱买臣传》为例・

清代女作家吟咏汉高祖诗歌研究

从《班马异同评》看司马相如“作赋之迹”

刘辰翁评点“酷吏”

五、史事研讨及其他

《史记》及其他文献中的秦都咸阳古城

《史记》地名:观察韩城地域文化的历史窗口

一《史记》中陕西韩城地名解析

司马迁的内陆欧亚视野

楚庄豪(踽)人滇伐夜郎考

明清贵州主流文献背景下的洋柯江研究

-以贵州东南部都江流城为夜郎国中心论证

司马迁故里的文庙具有鲜明的元代建筑特征

从历史谜团中还原汉初五星聚井的真相

非文辞不为功

《史记》精神对家族构建良好声誉的影响

一以明代浙江乌程凌氏家族为例

 



内容摘要

《史记》文本与注释研究

什么是历史,怎样做历史研究

本文作者张大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机社。中国史记研究全会长。

这是一个历史哲学探讨的命题,以下分四个方面来闹释。一、问题的提出;二、什么是历史,三,怎样做历史研究:四、释例二题。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回顾60余年前,即1961年,高中毕业报考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当车笔者的志向是大学毕业从事秦汉史研究。摘中国古代史研究,首要是读懂中国古典文献,所以人学后,啃读《史记》成了第一要务,同时关注历史理论的学习,《史通》也是笔者经常翻阅的书。初读两书,我紫胧感觉《史通》不是一部历史学理论的书,只是一部中国历史编纂学,《史通》作者刘知几主张历史著作要做到纯客观实录,不能有作者的思想意识,所以批评《史记》中的“太史公日”是画蛇泰足。笔者当年初读《史记》就十分赞赏司马迁的识见,蒙咙感悟(史记》才是一部真正的历史学,司马迁不仅实录了古代三千年历史的发展,而且阐释了古代三千年历史为什么如此发展。《史记》的最高境界是“成一家之言”。“成一家之言”就是作者的历史思想和理论。所谓“历史学”,不仅只是载述历史,核心是闸释历史为什么如此发展,作者必须讲出自己的“一家之言”,启迪读者。所以当笔者正式从事《史记》研究,第一部论著就是《史记论费辄释》,成书于1983年,出版却晚于1985年出版的论文集《史记研究》之后一年,于1986年出版。原因是书稿在出版社压了三年

1962年,我读了梁启超的《历史研究法》,梁氏提出做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一步是“鸟嗽",先现其整体面收,第二步是落到地上做“解剖”研究。假若我们要研究一片森林,先做“鸟職”巍察整片森林,然后落地进人森林“解剖”,一根一根树木及其品种--考察。梁氏的提示。使笔者十分兴奋。但掩卷思考,表面看,梁氏说得十分通透,但细思十分情懂,怎样“鸟職”,具体瞰什么,梁氏什么也没有说清楚,似乎只是提出了一个思考问题,没有给出等案。数十年来。当我直接从事历史研究,也纠结了数十年,没有给出答案。直到最近几年,对耕耗数十年的(史记疏证》工程进行定稿收尾工作,又碰到了再个科体的历史问题再一次纠结于梁氏的“鸟嗽”与“第剖”。希望找到解决的方法

哪两个历史问题呢?一个是《股本纪》中的“盘庚迁股”,《史记》记载由河北迁河南,依汤之旧居,即从今河南省就河北的温县南迁到黄河南的西毫,在今河南偃师,面王国维据股墟出土甲骨文与《古本竹书纪年》考证“数庚迁股”由奄迁北蒙日股,当从山东今曲阜北迁至今河南安阳,这可真是南镶北板,两个权威,哪一个都不好否定,或着两个都对,如何并存现?不仅没有人出来作闸释史学界、考古界各说各的,而且还街生出许多粉争的学术问题,如汤是否迁都,汤都在何处,商都为何屡迁,怎祥解读“乃五迁”等。另一个是《项羽本纪》中的悲剧英雄项羽,《史记》记载项羽突围“四院山”战死于乌江,在今安徽和县长江西岸。2006年学术界有人提出项羽没有突围“四陵山”不死于乌江而死于东城,在今安徽定远县,还掀起了一场学术大讨论。如此一来,“盘庚迁股”与“项羽战死之地”成为了两个重大的疑难课题,《史记疏证》必须解决。正当为难之时,被一个偶然事件中一句话点醒,似乎明白了什么是“鸟瞰”,什么是“解剖”,找到了解读“盘庚迁股”与“项羽战死之地”两大疑难课题的方法,并作出解读试探,形成了本文论题“什么是历史,怎样做历史研究”这一历史哲学思考。点悟笔者的偶然事件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青年副教授刘彦青氏,他在2022年秋寄给笔者一本他将要出版的学术论著,题称《史记十二本纪文本生成研究》,索要一篇书序。刘彦青氏与我量有几次蒙面,只是初识的忘年朋友,所以他寄书稿给我索序,是一个偶然事件。刘彦青氏寄稿的时间恰好又是我正在纠结如何解读《史记》中的两个凝疑难课题,这两个疑难课题又恰好是刘氏论著中研究的内容,这纯属巧合。当我展卷看到刘彦青氏研究的书题,其中“文本生成研究”六个字吸引了我的注意,再看书稿的前言,浏览刘氏对两个疑难问题的解读顿时陷入深思,口中反复咀嚼“文本生成研究”六个字,突然眼睛为之一亮,仿佛看到一片光明,感悟到了什么,立即与刘彦青氏通了电话。我问:文本生成研究,是否是“复盘司马迁的研究”?刘彦青先生肯定地回答:“文本生成”就是“复盘”的意思,用直白语言表述,“文本生成”可以有两个解读:第一,“史记的文本生成”,就是指“司马迁怎么样写成史记的”,主体是司马迁,可以说这是绝对多数读者,包括历代以来的研究者直党的解读,是一个低层次的思维,旨在揭示研究对象是什么,即知其一;第二,“史记文本生成”再加上“研究”,即“文本生成研究”……



精彩内容

本书是中国史记研究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以“史记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研究”为研讨重点,收录论文60余篇,分为五个部分:一、《史记》文本与注释研究;二、《史记》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研究;三、《史记》思想文化研究;四、《史记》文学艺术研究;五、史事研讨及其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