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主义与“自然”:1950-1960年代中国美学论争与文艺实践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社会主义与“自然”:1950-1960年代中国美学论争与文艺实践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2.73 6.0折 88 全新

库存8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羽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98954

出版时间2018-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9325343

上书时间2023-12-3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朱羽,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上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与思想,美学与批判理论。

目录
导论

一、自然界、自然状态、自发性与客观性:从历史经验出发

二、辩证唯物论的“自然”、观念史中的“自然”与批判理论的自然观

三、三元框架中的历史实践与“自然”

四、文艺实践与形塑“自然”

五、本书章节安排

**章“自然”与新世界:围绕社会主义“山水”及“风景”的考察

**节 新山水、新国家与新主体——以国画改造话语为中心

一、“真实”的“山水”与“世界(观)”的改造

二、意境、红色山水与革命主体的空间化

第二节 “社会主义风景”的文学表征及其历史意味——从《山乡巨变》谈起

一、“观察”及与自然的和解

二、视觉与声音:“风景”的意义问题

第三节 青年,“栓心”与人化的自然——以《朝阳沟》为例

一、“政治课”的失效与“自然”的浮现

二、劳动、伦理与属己的自然

第四节 “民族形式”、“多元一体”与“风景”

一、“中华民族”的位置:文学的“民族形式”讨论与“少数民族”议题

二、新中国文艺实践与“民族形式”:以“风景”为线索的追问

第二章 中国美学大讨论中的“自然”

**节 客观美与“自然”问题

一、中国美学讨论的历史与理论脉络

二、客观美与社会主义实践的自我确证

三、“自然美”与“社会主义”

第二节 自然美:常识与教养的争执及其它

一、超历史的自然美,或内在于社会的“自然”

二、被动的自然与审美主体性

三、自然美、教养与“解放”

第三节 劳动、美与人的“自然性”

一、“劳动美”与美学话语的转型

二、“劳动”及其美学评价的谱系学分析

三、“劳动-艺术”论争:重思人的自然性

第三章 叩问“自然”的界限:“大跃进”中的劳动与文艺

**节 作为“文化革命”的群众文艺实践

一、克服臣属性:文化革命与无所畏惧的“主人”

二、“共产主义文艺的萌芽”与消灭社会分工的设想

第二节 新民歌和新壁画中的劳动、自然与主体

一、生产与本源:重新定位群众创作

二、“自然”之中的“自由”:劳动、丰裕与“新”

第四章 社会主义喜剧与“内在自然”的改造

**节 笑的批判:旧喜剧与新喜剧

一、高与低,新与旧

二、成问题的“笑”

三、正面形象与崇敬的笑

第二节 喜剧主体与“新人”

一、“人不仅仅是人”与“革命的分心”:新喜剧的主人公

二、“裂隙”:歌颂性喜剧的美学政治

第三节 “革命”与“分心”——以1950-60年代新相声为例

一、新相声的基本机制

二、大跃进与新相声的转型

三、1960年代的新相声及其“革命/分心”机制

第五章 激进时代的“心”与“物”

**节 激进时代与“心”的线索

一、一 “一分为二”、辩证的生活与“领导权”的挑战

二、“心理”的“剩余”:1960年代心理学批判视域中的“情感”及其他

第二节 激进时代与“物”的线索

一、“见人”与“见物”:“经济”的政治及其挑战

二、“新人”与“物”:从《丰收之后》到《艳阳天》

结语

图例来源

参考文献

后记

主编推荐
"    《社会主义与“自然”》研究1950-1960年的当代中国,这一时段意义重大,但限于研究难度,成果不多。    资料详实,论证严谨。"

精彩内容
    《社会主义与“自然”》尝试从"自然"出发重构1950—196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政治,所采取的具体路径是:聚焦于1949年新中国建国之后、尤其是1956"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继续改造"内外自然"这一历史时期,以此一时期涌现出的新山水画、民歌壁画、"自然美"的争论以及社会主义新喜剧等文艺、美学实践为具体对象,考察其所呈现的独特文化-政治经验(国家建设、新人培养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