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蜂窝车联网与网联自动驾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蜂窝车联网与网联自动驾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76.4 6.4折 119 全新

库存170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瑞典)迈克尔·法尔格伦(Mikael Fallgren)[等]编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724629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9元

货号12592377

上书时间2023-12-3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译者序<br />贡献者名单<br />序一<br />序二<br />序三<br />序四<br />前言<br />第1章  概述  1<br />1.1  C-V2X的背景与意义  2<br />1.1.1  智能交通系统  2<br />1.1.2  网联自动驾驶  3<br />1.1.3  网联道路交通参与者服务  3<br />1.2  迈向网联自动驾驶的通信与汽车联合<br />发展路线图  4<br />1.2.1  电信行业对网联驾驶的期待  4<br />1.2.2  汽车行业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愿景  6<br />1.2.3  网联自动驾驶联合发展路线图  7<br />1.3  网联自动驾驶中的通信技术  9<br />1.3.1  IEEE V2X标准化  10<br />1.3.2  C-V2X的标准化和法规  11<br />1.4  本书结构  13<br />参考文献  16<br />第2章  业务模式  19<br />2.1  市场分析  20<br />2.2  CAD与CRU的服务定义  21<br />2.2.1  现有的CAD与CRU服务  22<br />2.2.2  新兴的CAD服务  23<br />2.2.3  新兴的CRU服务  24<br />2.3  技术组件  24<br />2.4  应用实践  25<br />2.4.1  用户配置与SIM卡开卡  25<br />2.4.2  路由策略  26<br />2.4.3  漫游以及跨运营商合作  26<br />2.4.4  可能的业务模式演变  27<br />2.5  V2X的商业市场机遇  31<br />2.5.1  5G赋能的CAD业务模式  31<br />2.5.2  安全通信认证  35<br />2.5.3  OTA软件更新  38<br />2.6  5G V2X组件的业务模式分析  41<br />2.6.1  定位  42<br />2.6.2  V2X无线电设计  43<br />2.6.3  网络流程  47<br />2.6.4  端到端安全  50<br />2.6.5  增强边缘计算  51<br />2.6.6  小结  52<br />2.7  本章总结  52<br />参考文献  54<br />第3章  标准化和法规  55<br />3.1  标准化进程综述  56<br />3.1.1  通用要求  56<br />3.1.2  ITS相关的标准化和监管机构  56<br />3.1.3  3GPP结构和标准化进程  60<br />3.2  法规和频谱分配  62<br />3.2.1  欧洲的C-V2X政策和法规  62<br />3.2.2  V2X通信的无线电频谱分配  62<br />3.3  V2X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标准化  64<br />3.3.1  V2X通信简史  65<br />3.3.2  全球DSRC/C-V2X规范概述  66<br />3.3.3  3GPP的C-V2X标准化:1G到5G的<br />通信发展状况以及5G发展趋势  70<br />3.4  应用层面  76<br />3.4.1  欧盟的标准化工作  76<br />3.4.2  美国的标准化工作  76<br />3.5  本章总结  78<br />参考文献  78<br />第4章  频谱和信道建模  81<br />4.1  V2X通信的频谱和监管  81<br />4.1.1  欧洲的频段情况  82<br />4.1.2  其他地区的频段情况  83<br />4.1.3  全球频谱拍卖情况  85<br />4.1.4  全球频谱协调  98<br />4.1.5  小结  100<br />4.2  信道建模  101<br />4.2.1  传播环境  101<br />4.2.2  信道建模框架以及差距分析  103<br />4.2.3  路径损耗模型  104<br />4.2.4  当前V2X信道测量方法和模型  110<br />4.2.5  小结  118<br />参考文献  118<br />第5章  V2X无线电接口  121<br />5.1  毫米波谱中V2X通信的波束成形<br />技术  122<br />5.1.1  为移动多用户场景进行波束<br />优化  122<br />5.1.2  波束成形多播  127<br />5.1.3  基于波束的广播  130<br />5.2  物理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扩展  134<br />5.2.1  信道状态信息获取与MU-MIMO<br />接收机设计  135<br />5.2.2  参考信号设计  140<br />5.2.3  同步性  146<br />5.2.4  调度和功率控制  149<br />5.3  车载直连通信实现的技术特性  154<br />5.3.1  UE协同增强可靠性  154<br />5.3.2  全双工  162<br />5.4  本章总结  164<br />参考文献  165<br />第6章  网络增强  169<br />6.1  网络切片  170<br />6.1.1  网络切片和3GPP  170<br />6.1.2  网络切片和V2X  171<br />6.2  SDN的作用和V2X中的NFV  173<br />6.3  云化架构  176<br />6.4  本地端到端路径  177<br />6.5  多运营商支持  178<br />6.6  本章总结  181<br />参考文献  182<br />第7章  支持V2X应用适配的增强  183<br />7.1  背景  184<br />7.2  用于处理V2X用例的增强应用和<br />网络之间的交互  186<br />7.2.1  C-V2X连接协商  186<br />7.2.2  用例感知的多RAT多链路连接  188<br />7.2.3  基于位置感知的调度  189<br />7.3  直连通信和空口通信的冗余调度器  191<br />7.3.1  应用层或设施层  191<br />7.3.2  传输层  193<br />7.3.3  RRC层  195<br />7.4  本章总结  195<br />参考文献  196<br />第8章  无线电定位与视觉定位技术  198<br />8.1  无线电定位技术  200<br />8.1.1  用例与需求  200<br />8.1.2  新空口Rel 16中的无线电定位<br />技术  201<br />8.1.3  Rel 16后续演进的无线电定位<br />方法  202<br />8.1.4  技术组件补充  207<br />8.1.5  无线电定位方法的局限  209<br />8.1.6  小结  210<br />8.2  视觉定位技术  211<br />8.2.1  车辆定位系统构建  211<br />8.2.2  多摄像机标定  212<br />8.2.3  车辆检测  213<br />8.2.4  车辆跟踪  214<br />8.2.5  车辆定位  215<br />8.2.6  精度评估  215<br />8.2.7  小结  219<br />8.3  本章总结  219<br />参考文献  220<br />第9章  信息安全和隐私  223<br />9.1  V2N信息安全  224<br />9.1.1  信息安全挑战  224<br />9.1.2  隔离挑战  225<br />9.1.3  软件定义的车联网信息安全  226<br />9.2  V2V/V2I信息安全  228<br />9.2.1  隐私  229<br />9.2.2  欧盟安全架构  230<br />9.2.3  美国安全架构  231<br />9.3  替代方法  233<br />9.4  本章总结  233<br />参考文献  234<br />第10章  现状、建议与展望  236<br />10.1  C-V2X和CAD生态系统的未来<br />前景  236<br />10.1.1  C-V2X未来的研发与标准化<br />需求  237<br />10.1.2  CAD和CRU服务的其他广泛<br />研究方向  239<br />10.2  对利益相关者的建议  240<br />10.2.1  移动网络运营商  241<br />10.2.2  原始设备制造商  242<br />10.2.3  监管  244<br />10.2.4  供应商与认证  246<br />10.3  展望  247<br />参考文献  247<br />技术缩略语表  249

内容摘要
本书结合电信和汽车行业的专家见解以及来自工业和学术界的技术和科学知识,对网联自动驾驶和蜂窝通信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蜂窝车联网 (C-V2X) 技术使车辆能够使用可靠、响应迅速、安全和高容量的通信链路与网络,彼此之间及与其他道路使用者进行通信。用于网联自动驾驶的蜂窝V2X 提供了C-V2X技术在联网自动驾驶(CAD)和网联道路用户(CRU)服务中的作用的新视图,例如:高级驾驶支持、改进的道路安全、信息娱乐、无线软件更新、远程驾驶和交通效率服务,使未来能够大规模过渡到自动驾驶汽车。本书探讨了C-V2X技术在移动通信和汽车行业日益互联的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来自行业和学术界的专家贡献团队探索潜在的应用、商业模式、标准化、频谱和信道建模、网络增强、安全和隐私等。大致分为入门和高级材料两部分,文本首先介绍了 C-V2X 技术,并介绍了各种用例和机会,不需要先决技术知识。本书的第二部分假设您对电信领域有基本的了解,介绍了无线电的技术描述、系统方面和前面讨论的应用的网络设计。本书特色包括:●提供欧盟委员会 H2020 5G PPP 5GCAR 项目的技术细节,该项目是电信和汽车行业与学术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研究计划●为那些寻求在自动驾驶和自动驾驶领域建立初创公司的人详细阐述用例、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图●提供标准规范、标准化和行业组织的状态描述,以及联网车辆的重要监管方面●为空中接口、网络架构、定位和安全提供技术见解和解决方案,以支持不同自动化级别的车辆●包括详细的表格、图表和方程式以阐明概念,并附有在线教程幻灯片,用于教学和研讨会得益于介绍性内容和技术信息的结合,用于联网自动驾驶的蜂窝V2X是行业和学术研究人员、电信和汽车行业从业人员、领导者、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以及大学级教师和学生的推荐工具。

精彩内容
本书结合电信和汽车行业的专家见解以及来自工业和学术界的技术和科学知识,对网联自动驾驶和蜂窝通信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蜂窝车联网 (C-V2X) 技术使车辆能够使用可靠、响应迅速、安全和高容量的通信链路与网络,彼此之间及与其他道路使用者进行通信。用于网联自动驾驶的蜂窝V2X 提供了C-V2X技术在联网自动驾驶(CAD)和网联道路用户(CRU)服务中的作用的新视图,例如:高级驾驶支持、改进的道路安全、信息娱乐、无线软件更新、远程驾驶和交通效率服务,使未来能够大规模过渡到自动驾驶汽车。本书探讨了C-V2X技术在移动通信和汽车行业日益互联的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来自行业和学术界的专家贡献团队探索潜在的应用、商业模式、标准化、频谱和信道建模、网络增强、安全和隐私等。大致分为入门和高级材料两部分,文本首先介绍了 C-V2X 技术,并介绍了各种用例和机会,不需要先决技术知识。本书的第二部分假设您对电信领域有基本的了解,介绍了无线电的技术描述、系统方面和前面讨论的应用的网络设计。本书特色包括:●提供欧盟委员会 H2020 5G PPP 5GCAR 项目的技术细节,该项目是电信和汽车行业与学术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研究计划●为那些寻求在自动驾驶和自动驾驶领域建立初创公司的人详细阐述用例、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图●提供标准规范、标准化和行业组织的状态描述,以及联网车辆的重要监管方面●为空中接口、网络架构、定位和安全提供技术见解和解决方案,以支持不同自动化级别的车辆●包括详细的表格、图表和方程式以阐明概念,并附有在线教程幻灯片,用于教学和研讨会得益于介绍性内容和技术信息的结合,用于联网自动驾驶的蜂窝V2X是行业和学术研究人员、电信和汽车行业从业人员、领导者、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以及大学级教师和学生的推荐工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