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经济学原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政治经济学原理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00.67 6.0折 168 全新

库存8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300291505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68元

货号12259402

上书时间2023-12-2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自出版以来,在很长时期内一直奉为经济理论的圣经,并被公认为西方经济学发展进程中三次大综合中的首次综合。英语国家长期将本书作为大学经济学课程的基础教科书,直到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问世才取代其垄断地位。
本书从生产、分配、交换、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政府的影响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其政治经济思想,堪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之作。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试图将经济学规律与社会进步、道德哲学结合起来阐述,这在整个经济学传统中堪称别具一格。相比较主流经济学的保守态度和激进政治经济学的颠覆立场,穆勒中间偏左的人道主义关怀、结合现实问题的机制分析和积极改革的道德倾向的努力、贯通经济学与社会政治哲学的方法论,仍然具有长远的学术价值,也具有关照现实的思想力量。



作者简介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 19世纪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同时也是社会活动家和社会改良主义者,是自由主义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为社会政治理论和政治经济学做出了广泛的贡献,被誉为“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英国哲学家”。
穆勒曾任东印度公司职员、圣安德鲁斯大学名誉校长和英国国会议员,代表作除本书外,还有《论自由》《代议制政府》《逻辑体系》《妇女的屈从地位》等。



目录
绪 论 1 

第一编 生产 15 

第一章 论生产要素 17

 第一节 何为生产要素 17 

 第二节 定义劳动的作用 18 

 第三节 在不同行业中,自然力的效率如何 19 

 第四节 有些自然要素的数量是有限的,而另一些实际上是无限的 20 

第二章 论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 22

 第一节 用于直接生产产品,或是为生产产品做准备的劳动 22 

 第二节 用于生产随后的劳动生存资料的劳动 23 

 第三节 用于生产原材料的劳动 25 

 第四节 用于制造工具的劳动 26 

 第五节 用于保护劳动的劳动 27 

 第六节 用于产品运输和分发的劳动 28 

 第七节 与人类有关的劳动 29 

 第八节 发明和发现的劳动 30 

 第九节 农业、工业和商业劳动 31 

第三章 论非生产性劳动 32

 第一节 劳动生产的不是物品,而是效用 32 

 第二节 效用的三种分类 33 

 第三节 生产性劳动,是指产生固定并体现在物体中的效用的劳动 34 

 第四节 所有的其他劳动,不论多么有用,都归类为非生产性劳动 35 

 第五节 生产性消费和非生产性消费 37 

 第六节 为生产性消费供给物品的劳动和为非生产性消费供给物品的劳动 38 

第四章 论资本 40

 第一节 资本是用于再生产的财富 40 

 第二节 指定用于生产的资本要多于生产中实际使用的资本 42 

 第三节 审查某些情况下阐释资本概念的事例 43 

第五章 关于资本的基本命题 46

 第一节 产业受资本的 46 

 第二节 产业受资本的,但并不总是达到其限度 47 

 第三节 资本的增加能增加劳动就业机会,且没有明确的限度 48 

 第四节 资本是节省的结果 50 

 第五节 全部资本都会被消费掉 51 

 第六节 资本不是靠保存,而是靠不断的再生产积累起来的 53 

 第七节 为什么国家可以从灾难状态中迅速恢复 54 

 第八节 用公债支付政府开支的后果 55 

 第九节 对商品的需求而不是对劳动的需求 57 

 第十节 关于征税的谬误 63 

第六章 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 65

 第一节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含义 65 

 第二节 通过牺牲流动资本来增加固定资本,对劳动者可能是有害的 67 

 第三节 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69 

第七章 论决定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水平因素 72

 第一节 土地、劳动及资本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具有不同生产力 72 

 第二节 较高生产力的原因―――有利的自然条件 72 

 第三节 较高生产力的原因―――较足的劳动干劲 74 

 第四节 较高生产力的原因―――较高的技能和知识 75 

 第五节 较高生产力的原因―――整个社会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信任度 76 

 第六节 较高生产力的原因―――较高的安全感 79 

第八章 论合作或劳动联合 81

 第一节 劳动联合是较高生产力的一个主要原因 81 

 第二节 分工的作用 83 

 第三节 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劳动联合 84 

 第四节 较高程度的分工 85 

 第五节 试析分工带来的好处 87 

 第六节 分工诸限度 91 

第九章 论大规模生产和小规模生产 92

 第一节 制造业中大规模生产方法带来的好处 92 

 第二节 合股原则的优点和缺点 95 

 第三节 大规模生产所需的条件 98 

 第四节 大面积耕作和小面积耕作之间的比较 99 

第十章 论劳动增长规律 107

 第一节 生产增长取决于劳动、资本和土地三个要素的增长规律 107 

 第二节 人口规律 108 

 第三节 哪些因素实际上抑制了人口增长 109 

第十一章 论资本增长的规律 112

 第一节 节省的手段和动机取决于什么 112 

 第二节 造成积累欲望的实际强度存在差别的原因 113 

 第三节 积累欲望强度不足的事例 115 

 第四节 积累欲望强度过高的事例 119 

第十二章 论土地生产力增长的规律 121

 第一节 有限的土地数量和有限的土地生产力是对生产的真正 121 

 第二节 土地生产规律就是随着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呈现的收益递减规律 121 

 第三节 生产技术的改进可以抵抗收益递减规律 124 

第十三章 前面所述规律的后果 130

 第一节 积累欲望不足而导致生产受限的补救措施 130 

 第二节 并非只在财产不平等的国家才有必要人口数量 131 

 第三节 即使在粮食进出口方面实行自由贸易,也要人口数量 133 

 第四节 即使向外国移民,一般也要人口数量 135 

第二编 分配 137 

第一章 论所有制 139

 第一节 绪言 139 

 第二节 所有制问题的提出 140 

 第三节 对共产主义的考察 142 

 第四节 对圣西门主义和傅立叶主义的考察 146 

第二章 续论所有制 150

 第一节 私有制认可按契约自由地获得财产 150 

 第二节 私有制意味着财产的取得时效 151 

 第三节 私有制包括馈赠权,但不包括继承权;考察继承问题 152 

 第四节 馈赠权是否应受,如何 155 

 第五节 土地所有权异于动产所有权的依据 157 

 第六节 土地所有权只在特定条件下有效,而这些条件并不总能实现; 对条件的考察 158 

 第七节 所有权的滥用 161 

第三章 论参与产品分配的各阶级 163

 第一节 产品有时在三个阶级里分配 163 

 第二节 产品有时全部归属一个阶级 163 

 第三节 产品有时分别归属两个阶级 164 

第四章 论竞争和习俗 166

 第一节 竞争不是产品分配的专享调节者 166 

 第二节 习俗对地租和土地租佃方式的影响 167 

 第三节 习俗对价格的影响 169 

第五章 论奴隶制度 171

 第一节 从奴隶状况来看奴隶制度 171 

 第二节 从生产状况来看奴隶制度 172 

 第三节 从奴隶主利益来看奴隶解放 174 

第六章 论自耕农 176

 第一节 英国和欧洲大陆对自耕农制度的不同看法 176 

 第二节 关于瑞士自耕农制度的证词 177 

 第三节 关于挪威自耕农制度的证词 181 

 第四节 关于德国自耕农制度的证词 183 

 第五节 关于比利时自耕农制度的证词 187 

 第六节 关于英法海峡群岛自耕农制度的证词 190 

 第七节 关于法国自耕农制度的证词 192 

第七章 续论自耕农 196

 第一节 自耕农制度对劳动积极性的促进作用 196 

 第二节 自耕农制度对智力开发的影响 197 

 第三节 自耕农制度对促进人们事先规划和自我控制的影响 198 

 第四节 自耕农制度对人口的影响 199 

 第五节 自耕农制度对土地细分的影响 206 

第八章 论分益佃农 209

 第一节 分益佃农的性质及其种类 209 

 第二节 分益佃农制的优势与不足 210 

 第三节 关于分益佃农制在各国发挥作用的例证 212 

 第四节 废除分益佃农制是否可取 218 

第九章 论投标佃农 221

 第一节 投标佃农制的性质和作用 221 

 第二节 在人口过多的国家实行投标佃农制的必然结果是产生名义地租 223 

 第三节 名义地租与勤劳、节俭或抑制人口相矛盾 225 

 第四节 印度的佃农租赁制 226 

第十章 废除投标佃农制的方法 229

 第一节 爱尔兰投标佃农应该转变为自耕农 229 

 第二节 这个问题的现状 234 

第十一章 论工资 238

 第一节 工资取决于劳动的供求关系,即取决于人口和资本 238 

 第二节 对有关工资的一些流行观点的检讨 239 

 第三节 除了极少数情况以外,高工资通常意味着人口 243 

 第四节 在某些情况下,对人口数量的是合法的 245 

 第五节 在其他情况下,对人口数量的受特定习俗的影响 247 

 第六节 适度的人口是劳动阶级专享的防护措施 248 

第十二章 论补偿低工资的一般方法 251

 第一节 由法律或习惯决定的大力度优惠工资,并保证就业 251 

 第二节 这种大力度优惠工资限额和就业保障的必要条件是通过法律人口 252 

 第三节 用以补足工资的津贴 255 

 第四节 租地分配制度 256 

第十三章 再论补偿低工资的方法 260

 第一节 舆论对人口问题的有害导向 260 

 第二节 期待改善的理由 262 

 第三节 改善劳动人民习惯的双重手段之一:教育 265 

 第四节 改善劳动人民习惯的双重手段之二:通过国外殖民和国内移民,予以大规模直接救济 266 

第十四章 论不同职业的工资差别 269

 第一节 由工资差别造成的不同职业的吸引力程度不同 269 

 第二节 由自然垄断造成的工资差别 273 

 第三节 接受补贴的人参与竞争对工资的影响 275 

 第四节 有独立生活来源的人参加竞争对工资的影响 277 

 第五节 妇女的工资低于男子的工资的原因 280 

 第六节 由性法律和协会造成的工资差别 281 

 第七节 工资由习俗决定的情形 282 

第十五章 论利润 283

 第一节 利润可分成三部分:利息、保险费和监督工资 283 

 第二节 利润的大力度优惠限度以及这一限度的变动 285 

 第三节 利润因事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286 

 第四节 利润均等化的一般倾向 287 

 第五节 利润既不取决于价格,也不取决于购买和销售 291 

 第六节 资本家的垫付最终由劳动工资构成 292 

 第七节 利润率决定劳动费用 293 

第十六章 地租 296

 第一节 地租是自然垄断的结果 296 

 第二节 特定质量或位置的土地,只有在其数量少于需求的时候 才能产生地租 297 

 第三节 土地地租由其收获已超过最劣等土地回报的那一部分决定 298 

 第四节 或者土地地租由在最不利条件下使用资本所获得回报的那一部分构成 300 

 第五节 投入土地的资本的回报是地租还是利润 302 

 第六节 地租不纳入农产品的生产费用之内 305 

第三编 交换 307 

第一章 论价值 309

 第一节 绪言 309 

 第二节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的定义 310 

 第三节 一般购买力的含义 311 

 第四节 价值是一个相对用语,各种价值的普遍上升或下降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 312 

 第五节 价值法则在应用于零售交易时应如何修正自身 313 

第二章 论需求和供给,侧重它们与价值的关系 315

 第一节 价值的两个条件:效用和获得的困难 315 

 第二节 获得物品的三种困难 317 

 第三节 数量上绝对有限的商品 317 

 第四节 需求和供给的方程式就是商品的价值法则 319 

 第五节 受上述法则制约的各种情况 320 

第三章 论生产成本,侧重它与价值的关系 322

 第一节 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就能无限增长的商品,论其价值法则与生产成本 322 

 第二节 它们的价值法则―――生产成本通过供给的可能变动(而不是实际变动)发挥作用 324 

第四章 对生产成本的最终分析 327

 第一节 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要素――劳动数量 327 

 第二节 工资不是生产成本的组成要素 328 

 第三节 当工资因行业不同而有所变动时,则另当别论 329 

 第四节 就利润因行业不同而有所变动而言,利润是生产成本的组成要素 330 

 第五节 就利润延续的时间长短不一而言,它是生产成本的组成要素 331 

 第六节 生产成本中的偶然组成要素:赋税和原材料的稀缺价值 334 

第五章 论地租,侧重它与价值的关系 336

 第一节 在生产成本增加的情况下数量可以无限增加的商品,它们的价值是在现存的最不利情况下的生产成本 336 

 第二节 在更有利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商品,产生一个与生产成本差额相等的地租 338 

 第三节 矿山和渔场的租金以及建筑物的地租 339 

 第四节 类似于租金的超额利润的例子 341 

第六章 价值理论概要 343

 第一节 价值理论要点概述 343 

 第二节 价值理论在劳动者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应做何修正 345 

 第三节 价值理论在奴隶劳动的情况下应做何修正 346 

第七章 论货币 347

 第一节 流通媒介的目的 347 

 第二节 为什么金银适于流通媒介的各种目的 348 

 第三节 货币是一种便于交换的工具,并不影响价值法则 350 

第八章 论货币的价值,当它取决于需求和供给时 352

 第一节 货币的价值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表达 352 

 第二节 货币的价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取决于其数量 353 

 第三节 货币的价值也取决于流通速度 355 

 第四节 这一原理的解释和所受的 357 

第九章 论货币的价值,当它取决于生产成本时 360

 第一节 在自由状态下,货币的价值与它所包含的金银块的价值一致 360 

 第二节 金银块的价值由生产成本决定 362 

 第三节 该法则与上一章提出的原则有何关系 363 

第十章 论复本位制及辅币 366

 第一节 复本位制的缺点 366 

 第二节 以这两种金属作为货币而不使两者都成为法定货币,情况又会怎样 367 

第十一章 论作为货币替代物的信用 369

 第一节 信用不是生产手段的创造,而是它的转移 369 

 第二节 信用如何协助生产 370 

 第三节 信用具有减少使用货币的作用 371 

 第四节 汇票 372 

 第五节 本票 375 

 第六节 存款和支票 376 

第十二章 信用对价格的影响 378

 第一节 钞票、汇票和支票对价格的影响,是信用影响的一部分 378 

 第二节 信用同货币一样是一种购买力 379 

 第三节 信用急剧扩大或收缩的结果;对商业危机现象的分析 380 

 第四节 票据在影响价格方面比账面信用更具效力,钞票比票据更具效力 383 

 第五节 账面信用、票据和钞票之间的差别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385 

 第六节 支票同钞票一样,也是影响价格的有力手段 388 

 第七节 钞票是货币吗 389 

 第八节 钞票与其他形式的信用之间没有种类的差别 390 

第十三章 论不可兑换纸币 392

 第一节 不可兑换纸币的价值取决于其数量,可以随意调节 392 

 第二节 不可兑换纸币如果由金银锭的价格来调节,也许安全,但不方便 394 

 第三节 考察不可兑换纸币如果代表现实财产就是安全的这一学说 395 

 第四节 考察增加通货可以促进产业发展这一学说 397 

 第五节 通货贬值是对社会的课税,是对债权人的欺骗 398 

 第六节 考察进行这种欺骗的某些口实 399 

第十四章 论供给过剩 402

 第一节 商品会出现普遍的供给过剩吗 402 

 第二节 商品供给通常不能超过购买力 403 

 第三节 商品的供给一般不会超过消费倾向 404 

 第四节 普遍供给过剩概念的起源和解释 405 

第十五章 论价值尺度 408

 第一节 交换价值的尺度,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是可能的 408 

 第二节 生产成本的尺度 409 

第十六章 论价值的某些特殊情形 412

 第一节 具有联合生产成本的商品的价值 412 

 第二节 不同种类的农产品的价值 414 

第十七章 论国际贸易 416

 第一节 生产成本不是国际价值的决定因素 416 

 第二节 远地之间的商品交换并不是取决于商品绝对生产成本的不同,而是取决于商品比较生产成本的不同 417 

 第三节 通商的直接利益在于提高世界上各种生产力的效率 419 

 第四节 通商的直接利益不是因为输出品有销路或商人有利得 420 

 第五节 通商在经济上和道德上的间接利益比直接利益更大 421 

第十八章 论国际价值 423

 第一节 进口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国际交换的条件 423 

 第二节 国际交换的条件取决于国际需求方程式 424 

 第三节 运输成本对国际价值的影响 427 

 第四节 适用于两国之间和两种商品之间的价值法则,同样也适用于多个国家之间和多种商品之间 428 

 第五节 生产改进对国际价值的影响 430 

 第六节 上述理论并不完整 433 

 第七节 国际价值并不接近取决于需求量,也取决于各国为供应国外市场而可以利用的生产能力 434 

 第八节 实际结果几乎不受该附加因素的影响 437 

 第九节 一国进口商品的成本取决于哪些因素 439 

第十九章 论作为进口商品的货币 441

 第一节 货币以两种方式输入:一种是作为商品,另一种是作为交换媒介 441 

 第二节 作为商品,货币输入遵循其他进口商品的价值法则 442 

 第三节 货币的价值并不接近取决于金银矿山的生产成本 443 

第二十章 论国际汇兑 445

 第一节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国际流通目的 445 

 第二节 汇兑如何调整国际收支 445 

 第三节 有的汇兑可以自行调节,有的汇兑只能通过价格调节,论二者之间的区别 448 

第二十一章 论贵金属在商业世界中的分配 451

 第一节 用货币代替物物交换不会影响进出口,也不会影响国际价值 

 第二节 法则 451 
  • 政治经济学原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