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亚洲腹地:下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穿越亚洲腹地:下卷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1.79 4.7折 110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瑞典] 斯文·赫定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ISBN9787557023317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10元

货号11301220

上书时间2023-12-28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斯文·赫定(Sven Hedin)出生于斯德哥尔摩,瑞典探险家、地理学家、地形学家、摄影家。师从德国地理学家和中国学专家李希霍芬,一生从事探险事业,数次深入亚洲腹地进行探险考察。因为亲身走过了中国西域大片空白区域和发现楼兰古城而名声大噪。

目录
第六编

 跨越戈壁沙漠:山地峡谷和无水的沙漠

 01阿雅克库木库勒之旅3

 02翻过藏北各山口17

 03安南坝河之旅27

 04在萨尔塘蒙古人之中47

 05在未知土地上寻找水源67

 第七编

 楼兰古城:消失的国度

 06古罗布泊遗址85

 07楼兰109

 第八编

 调查罗布荒漠:游移的湖泊

 08调查罗布荒漠123

 09游移的湖泊131

 10为进藏做准备141

 11伊斯拉木·巴依的离去151

 第九编

 从北向南穿越西藏:在云间旅行

 12翻越群山去库木库勒湖163

 13从库木库勒湖到阿尔卡塔格山179

 14在暴风雪中翻越阿尔卡塔格山193

 15首次接触藏人207

 16泥沼与高耸入云的山口219

 第十编

 向拉萨冲刺:神圣经文所在的禁地

 17出发去拉萨231

 18夜袭239

 19大雨中守夜245

 20第一次遇到牧民255

 21牦牛旅队267

 22囚徒们275

 23受到噶本的盘问289

 24被护送遣返301

 25回到大本营315

 第十一编

 穿过西藏到拉达克:一串高原湖泊

 26再次向南进发327

 27卡尔佩特之死及葬礼343

 28来自拉萨的特使359

 29那宗错367

 30因暴风雨而停留在恰规错381

 31雅都次仁:一次支线旅行393

 32苦路411

 33错贡波(蓝湖)429

 34从班公错到列城451

 第十二编

 前往印度、喀什,回家

 35访问印度473

 36途经赫密寺返回故乡487

 后序502

内容摘要

我在铁木里克泉旁边的蒙里安顿下来以后,每天是这样度过的:从美梦中醒来,用过早饭之后,我会用几个小时来誊清我的科学考察记录与日志,这样可以将一套副本送回家去。此外,还要给欧洲的朋友们写信。然后我来到火炉边,坐在一把伊斯拉木为我发明的自制安乐椅上阅读瑞典报纸。天黑时,我让人在窑洞里生起火来,然后在那里冲洗照片直到深夜。后,当这一切都完成后,我回到蒙吃晚饭,或夜宵,随你怎么称呼。

我向属下支付了我不在那一段时间的报酬,并购置了四峰更好的骆驼,使我的骆数增加到十四峰。我遣走了奥什的穆萨与年轻的卡迪尔,他们两人都急于回家。我委托前者把我写好的一大堆信件带到喀什去寄出。其中有几封信十分重要。我们又清点了还剩下多少钱,发现钱不够了。于是我写信给我父亲和瑞典驻圣彼得堡大使于尔登斯托尔佩伯爵,请他们寄一大笔俄国钞票给彼得罗夫斯领事,他会将这笔钱兑换为中国白银,然后在夏季前给我送到若羌。我还给奥什的赛特谢夫上校写信,请他再给我送一批罐头食品来。

10月
 25日与 11月 
4日之间,哥萨克们在托克塔·阿洪、毛拉和托格达辛长老的陪同下,去库木库勒湖做了一次短途狩猎旅行。因为我本人不会再有机会从那个方向翻越祁曼塔格山和卡尔塔阿拉南山,我委托沙格杜尔为我画一幅他们行走的路线图,在整个途行气象观测,并记录山口的海拔,这是我关心的。这个任务他完成得分毫不差。他的地图与我后来使用罗盘方位与距离来核对他的工作时作出的计算高度吻合之,沙格杜尔的地图填补了我本人在地图测绘方面留下的一个。哥萨克们还带回来不少头鹿,但他们在山里曾遇到酷寒天气,那里现在从山顶到山脚下都已是白雪皑皑。

我们在铁木里克的营地同塔里木河畔的土拉萨尔干乌依营地一样成为一个繁忙的中心。所有从博卡雷克返回的淘金者与猎人都很自然地会到我们这里来看看,有几个来自海拔较低地区的人还到这里来找差事。但我在我自己的台地上过着安宁的生活,小溪对岸的营地尽收眼底,小溪上面有座小桥。除了在窑洞顶上筑巢的乌鸦叫声之外,这种宁静的田园生活无人打扰,当我要开行天文观测时,要打上六七枪才能把这些乌鸦吓走。

但是到了
 11月 
11日,一切都已绪,可以再次出发了。我的个目标是对祁曼塔格山和阿卡吐塔格山那些尚未有人去过的地行考察和测绘,填补我的藏北地图上一个巨大的。关于这次将要持续一个月的新远征,我并不期望享受任何乐趣,因为出发时正值严冬。但是工得完成,而好的方式当然是去做。

我挑选出以下人员随我出行:切尔东、伊斯拉木·巴依、图尔杜·巴依、托克塔·阿洪、霍代·瓦尔第和托格达辛。托格达辛对于我们将要去的那个地区如同对他家周围那样熟悉。库特楚克和尼亚孜将在初几天陪同我们,帮我们牵马。我们的马匹经过的休息后,个个精力充沛,身上驮着行李还活蹦乱跳的。一共有十三匹马,另有四头骡子,不过我们没有带骆驼。我已在心里发过誓,再也不要像上次旅行那样忍受不便。所以带足了食品罐头和火炉。我任命沙格杜尔为铁木里克营地的负责人,让他继行气象观测。出发之前,我将所有留下来的行李都装箱一个窑洞,以防止遭遇火灾,并要求属下在窑洞的入口外面日夜站岗。

鉴于我们这次考察的地区与我今年夏天考察过的地区相似,我这里不再赘述。我们用了六天时间走了
 84英里来到库木库勒湖。天我们斜穿过祁曼山谷,从它坦而荒芜的黏土谷底上走过,穿过一条 40 
50英尺高的沙丘地带;然后,经过一个花岗岩悬崖形成的巨大隘口,祁曼塔格山。萨乌格鲁克(Savugluk)峡谷中有一条小溪,但它这时已被封冻在明亮透明如玻璃一般的冰面以下。小道一路上坡。当我们扎营过夜时,脚下的山谷尽收眼底,一直到阿卡吐塔格山的馒头形山峰;它们的峰顶上一点雪都没有。

次日早晨,我美美地睡了一夜后从梦中醒来,起初几乎难以意识到我们又在路上了。我的短暂假期过得实在太快了。但我没有遐想夫;早饭拿来后,赶紧吃完我们出发了。我们现在要穿过的山区主要是由各种奇形怪状的花岗岩组成的。托格达辛带着我们从一缓的山口翻过祁曼塔格山脚下的一道山岗,这里积雪连绵,将旱獭的洞穴盖住。但是那些动物自己正舒舒服服地蜷在窝里过冬呢。这些充满智慧的小家伙们!藏北永远是一个艰难的地方,即使在夏天也是如此。

我们翻过祁曼塔格山的主山口其实毫不费力,它是一缓的马鞍形山口,那里没有任何露出地面的坚硬石头。我们从它的南侧一道东西向山谷,那正是我们

7月曾经在更靠东和更高的地方跨越的那道山谷。我们营地前面一点的地区被称作阿达滩(Attattgan),意思是“射马”。这个地名的来由是:曾经有一位猎人,很长时间运气不佳,几乎要饿死了,只得将自己的坐骑杀死吃掉。我们扎营的地方叫作毛勒克依干(Mölleh-
 koygan),意思是“弃鞍”。这个名字的来由则是那个猎人曾在那里丢弃自己的马鞍。11月 13日夜里,这里的温度降到零下 21.9摄氏度(零下
 7.4华氏度)。

<p入山谷南侧的一个狭窄的纵谷(它通向卡尔塔阿拉南山的)后不久,我们惊扰了一群野牦牛,它们当时正在山边安静地吃。它们的逃跑带动了一大群藏野驴,它们正在更上坡一点的地方吃。< p>

我们沿着一条陡峭的小溪从山口的另一侧走下去,河床里散布着花岗岩巨石和碎石,两岸皆为赭色的花岗岩峭壁。左边的由一些互不相连的锯齿形山峰和石柱形成,而右边则是一片更为连绵不断的锯齿形山峰。强烈的阳光和清澈的空气使石缝和山沟里以及每一座岩壁山岬后面的阴影分外突出,也使巨大峭壁的轮廓显得格外分明。

越过这个宽阔的高山盆地往南看,一望无际;天边的山脉仅仅是细细的一条,其轮廓在强烈的阳光下只是隐约可见。上库木库勒湖流向下库木库勒湖
 a 
的溪流犹如一根银色的缎带闪闪发光。我们从喇叭口形的山谷中出来后,沿着山脚向西南方走去。山脚下向外突出的一条条矮梁和小被风雕塑为各种古怪的形状。有的像桌椅,有的像茶杯,也有的像脖子和脑袋。实际上,在风的侵蚀力强的地方,较薄的部分已被穿透。

在西南方,阿雅克库木库勒湖像一把巨大的刀刃一样闪着银光。但由于那里太远,无法赶到,我们在荒滩上停下来,向下挖掘了

4.5英尺后找到水。天是休息日。我准许切尔东、托格达辛、伊斯拉木·巴依和图尔杜·巴依去打猎。他们分为两组,但是到了晚上只有伊斯拉木·巴依和图尔杜·巴依回来。我们当然担心另外两人出了什么事。从傍晚一直到深夜,我们始终没有见到他们的影子,于是开始担心他们迷路了。他们直到天上午十点才露面,样子十分狼狈。他们为了追赶一群盘羊骑马翻过了几道崎岖的山沟,到后来山坡太陡,他们只得把马匹留下来,步行爬过岩石和碎石坡。他们正在奋力向前时,托格达辛突然倒地不起,抱怨脑袋和心脏剧痛。他一步也走不了。甚当切尔东把马匹牵来后,他也无法坐在马鞍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得在一个毫无遮挡的碎石坡上过了一夜。既没有避风之所也没有水。病人乞求哥萨克自己回去,把他留在原地。他说自己反正早晚要死,死在哪里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切尔东陪了他整整一夜,不时地摇晃着他,使他不在严寒中冻死。天刚亮,他们动身了,慢慢地下山走回营地。托格达辛的状况的确很糟糕。我们再次出发时,不得不把他绑在马背上。

那天晚上我们在阿雅克库木库勒湖(或下库木库勒湖)的岸边扎营过夜,尽管那里除了几小丛和湖边的小片冰以外一无所有。11月

18日早晨,我们把船收拾好,准备做一次湖上之旅。我的船夫是托克塔·阿洪。我们带了一大堆东西,除了船帆、船桨、救生衣、测深器具和其他仪器之外,我们还带了够吃两天的肉、、罐头和咖啡,另外还有厨具、一只装满水的铜罐(chugun),以及一只装满冰块的小袋子。




 



主编推荐
 斯文·赫定第四次深入亚洲腹地考察的实录, 一百多年前我国、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生动写照。 斯文·赫定的游记,一如他的素描,真实、朴素而传神。 ——考古研究所 陈星灿 一场非凡的发现之旅,一次动魄的阅读体验。 ——《失落的卫星》作者刘子超 这是一部关于探险家的真实日常之作, 完整呈现斯文·赫定成果斐然的第四次亚洲之行。 全书用类似日记的形式重现在凄凉孤寂的荒野中度过的每, 记录沿途三年间 6000 多英里路程的波澜壮阔。 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沉睡的楼兰古城,考察古罗布泊风貌, 再次踏足高原,向着神圣的拉萨一路前行。 

精彩内容
1899年,斯文·赫定在瑞典国王的资助下前往新疆进行了第二次考察探险。1900年,由于一个偶然机遇,他发现了楼兰古城。1901年试图前往藏北探险考察,被西藏地方政府阻拦,最终未能抵达西藏,次年经印度回国。本书是斯文·赫定对这次中亚探险之旅的日记整理,是对其走过的6000多英里路程经过地区的真实描述。中亚的探险之旅并不是轻松愉快的远足,和移动缓慢的旅队一起穿过无际的沙漠和群山,踏足那些不为人知的地方,同时还要在凄凉孤寂的荒野中度过每一天。此外,本书附有420张图,还零星的提到了一点这次旅程的科学成果。

媒体评论
斯文·赫定第四次深入亚洲腹地考察的实录,一百多年前我国新疆、西藏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生动写照。
斯文·赫定的游记,一如他的素描,真实、朴素而传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陈星灿
一场非凡的发现之旅,一次动魄的阅读体验。
                      ——《失落的卫星》作者刘子超
这是一部关于探险家的真实日常之作,完整呈现斯文·赫定成果斐然的第四次亚洲之行。
全书用类似日记的形式重现在凄凉孤寂的荒野中度过的每一天,记录沿途三年间 6000 多英里路程的波澜壮阔。
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沉睡的楼兰古城,考察古罗布泊风貌,再次踏足西藏高原,向着神圣的拉萨一路前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陈星灿、《失落的卫星》作者刘子超推荐!
“西域探险之父”斯文·赫定重磅探险日志shou次引进填补西域研究的空缺 ,唤醒沉睡的楼兰古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