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善之道:《孟子》导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为善之道:《孟子》导读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5.58 6.0折 26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路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39764

出版时间2015-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6元

货号8680486

上书时间2023-12-2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高中传统文化通识课助学读物》是针对这一要求进行编写的。
本丛书摒弃以文言文字词解释为巾心的传统教学形式,以思想观念为核心组织专题,以丰富的史料为论据组织论证,融品德、语文、历史教育于一炉,从而帮助青少年系统地理解《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等典籍,消化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素养和思想韬略,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
本丛书帮助高中生提高语文成绩,为高考作文提供观点和素材。
高路著的《为善之道(孟子导读)》为该丛书系列的其中一册。

作者简介
高路,生于1948年,曾任大学哲学教师。著有《儒家怎么说》《道家怎么说》《法家怎么说》《佛家怎么说》《跟孔子学做人》《跟老子学生存》《跟父母读中国智慧》《孝是优选幸福》《中国价值观》《改变人类心灵的十大哲学观念》等。

目录
目录I _前言001 _一、性善:人路的根据002 _(一)人性的误区003 _议题1 性恶与性善006 _议题2 二元论与一元论009 _议题3 动物性与人性012 _(二)人性善013 _议题1 人性的界定017 _议题2 人性的证明019 _议题3 人的共性023 _议题4 恶026 _议题5 人兽之辨029 _(三)与人为善030 _议题1 善意033 _议题2 善的践行036 _议题3 善有善报039 _(四)性善的地位及其对人路的意义040 _议题1 性善的地位044 _议题2 性善对人路的意义047 _二、义利:人路的边界048 _(一)义049 _议题1 适宜053 _议题2 知耻056 _(二)利057 _议题1 利与欲060 _议题2 利与害063 _(三)义利之辨064 _议题1 义在利先067 _议题2 见利思义071 _议题3 应取则取075 _(四)义利之辨的地位及其对人路的意义076 _议题1 义利之辨的地位079 _议题2 义利之辨对人路的意义083 _三、善政:人路的标识084 _(一)民本085 _议题1 民心088 _议题2 民权092 _议题3 民乐096 _(二)民生097 _议题1 重生101 _议题2 恒产104 _议题3 减负108 _(三)治理109 _议题1 人伦115 _议题2 教育119 _议题3 社会123 _议题4 尊老127 _(四)王道和霸道128 _议题1 王道133 _议题2 霸道137 _(五)善政的地位及其对人路的意义138 _议题1 善政的地位142 _议题2 善政对人路的意义145 _四、天命:人路的限定146 _(一)天147 _议题1 什么是天150 _议题2 天力153 _议题3 天序157 _议题4 代理人161 _(二)命162 _议题1 什么是命165 _议题2 运169 _议题3 立命172 _议题4 俟命175 _议题5 力命179 _(三)天命的地位及其对人路的意义180 _议题1 天命的地位185 _议题2 天命对人路的意义190 _五、修养:人路的保证190 _(一)修养的必要191 _议题1 羞过194 _议题2 自因198 _议题3 环境201 _(二)修养的内容202 _议题1 修心206 _议题2 养性209 _议题3 固本214 _(三)修养的要求215 _议题1 持之以恒218 _议题2 重行动221 _议题3 磨砺不可缺225 _(四)大丈夫226 _议题1 自尊230 _议题2 自制236 _议题3 自立240 _(五)修养的地位及其对人路的意义241 _议题1 修养的地位245 _议题2 修养对人路的意义249 _六、经权:人路的坚守250 _(一)经251 _议题1 什么是经255 _议题2 人生259 _议题3 处世262 _(二)权263 _议题1 什么是权266 _议题2 变通270 _议题3 权衡274 _(三)经权的地位及其对人路的意义275 _议题1 经权的地位281 _议题2 经权对人路的意义

内容摘要
 高路著的《为善之道(孟子导读)》是一本帮助高中生理解《孟子》的辅助凄物,引导学生领会如何“为善”。为善之道,即是“义”,即是“人路”。守善道、行人路是一个体系,首先要明白人路的依据,人为什么能够行人路;其次要明白人路的内容,包括其边界、标识、限定,行人路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最后要明白人路的实现方式,通过修养、经权,实现对人路的保证和坚守。本书结合史料,层层展开为善之道的体系,从而使青少年在哲学素养及健全人格方面获得有益启迪。

精彩内容
高路著的《为善之道(孟子导读)》是一本帮助高中生理解《孟子》的辅助凄物,引导学生领会如何“为善”。为善之道,即是“义”,即是“人路”。守善道、行人路是一个体系,首先要明白人路的依据,人为什么能够行人路;其次要明白人路的内容,包括其边界、标识、限定,行人路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很后要明白人路的实现方式,通过修养、经权,实现对人路的保证和坚守。本书结合史料,层层展开为善之道的体系,从而使青少年在哲学素养及健全人格方面获得有益启迪。

媒体评论

                                                                                    
                                            
                                            人路,人应该走的道路,它只属于人类。对人来说,这条路是最好的道路,也是必须走的道路。这条路简称“善道”,就是《论语》说的“死守善道”(《论语?泰伯》)。在善的道路上走下去,直到最后。性善说对于人路的意义主要有三点。首先,性善说告诉人们,是人就要走善道。这是由人性决定的。人性之善不是从外面强加于人的附加物,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也不是表面的言谈举止,而是根子上、本质上就具有的本性。既然人性本善,那么人就一定要走善道。这是天命,也是人道,没有什么能够改变,除非人性发生质变,一旦到了这一步,人也就不成其为人了。其次,性善说告诉人们,是人就能够走上善道。是人就要走善道不等于说每个人都一定走在善道上。要走善道是应然和必然,是否走在善道上是实然,二者常常不统一。这源于人的天性,因为人是以善为主导的善恶二重结构的矛盾体,由于欲望的作用,对官能享受的追求,人完全可能表现出另一种姿态。譬如孟子那个关于同情心的例子,朱熹的注释这样说,人都有同情心不假,但在欲望的侵害下,人的同情心也被腐蚀了。在看到小孩子滑向井口的瞬间,人们惊悸,然而同情心一闪,随后跟上来的便是私心杂念,诸如借机跟小孩子的家人拉关系以及沽名钓誉之类。这里同情心属于人路,拉关系则属于邪路。孟子的例子和朱熹的注释具有普遍意义,我们每个人经常处于类似的境遇。这时候就看你如何选择了,“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告子上》)。追求善就可以得到善,放弃善便会失去善。是追求还是放弃?孟子的结论是乐观的,他相信人们最终会选择善,因为“大体”优先于“小体”,或者说本心优先于官能。始终不离善道的人极其罕见,只有尧和舜能够做到,其他人,包括商汤王和周武王都差着一截,他们是“反之也”,返回善道。(《尽心下》)圣王况且如此,就不要说凡夫俗子了。返回善道亦是一种证明,说明人具有走上善道的能力。再次,性善说告诉人们,是人就可以走好善道。尧和舜这样的人虽然很少,但孟子又说,是人就可以像他们那样,这样的人又很多。一个叫曹交的人问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答:“然。”(《告子下》)问: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是这样的吗?回答是。为什么人皆为尧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就本性而言。尧和舜的本性是善,其他人的本性也是善,在这一点上大家没有任何区别。朱熹说:“性者,人所禀于天以生之理也,浑然至善,未尝有恶。人与尧舜初无少异。”(《孟子集注》卷五)人都是秉天理而生,本原上与尧舜没有差异,是纯粹的善,也就是孟子说的“圣人,与我同类者”(《告子上》)。另一个原因是就学习而言。朱熹说:“圣人可学而至。”(《孟子集注》卷五)圣人是可以学到手的。有了性善的本钱,又有学习的本领,人就可以走好善道。尽管绝大多数人采取的是“反之”的方式,但在走善道这一点上,与尧和舜是一样的。以上三点可以归结为一点,即性善说是善道人路的根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