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未完成形态适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犯罪未完成形态适用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5.17 6.0折 42 全新

仅1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立众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310546

出版时间2010-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7849637

上书时间2023-12-2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犯罪未完成形态适用》以实质解释论为基调,以法益理论为主线来研究犯罪未完成形态。笔者李立众认为,不联系法益理论,犯罪未完成形态理论将难以获得突破。以法益理论为中心来研究犯罪未完成形态,很多争议问题将可能较为容易得以解决。

目录
章 犯罪未完成形态概论

节 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由来

第二节 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特点

一、时空性

二、终局性

三、不可转化性

四、例外性

第三节 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实务价值

一、侦查阶段的实益

二、起诉阶段的实益

三、审判阶段的实益

四、执行阶段的实益

第四节 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理论价值

一、犯罪未完成形态领域是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

搏杀的竞技场

二、犯罪未完成形态领域是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

对决的大舞台

三、犯罪未完成形态领域是法益理论大显身手的舞台

第五节 犯罪未完成形态实务问题点

第二章 犯罪未完成形态研究方法论

节 统一的刑法立场

一、刑法的立场问题

二、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对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各自解{

三、本书所持的基本立场

第二节 法益的指导机能

一、法益的概念

二、法益对认定犯罪未完成形态的指导机能

三、法益被毁灭的具体认定

第三节 刑法实质解释论

一、实质解释论的产生背景

二、实质解释论在构成要件中的贯彻

三、实质解释论对于认定犯罪未完成形态的意义

第四节 规范评价方法论

一、问题的引出

二、规范评价与事实评价的区分

三、采用规范评价的必要性

四、规范评价对于认定犯罪未完成形态的意义

第五节 要件考察顺序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学界的争议

三、本书的看法

四、要件考察顺序论的意义

第三章 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范围

节 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存在范围

一、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完成形态

二、问接故意是否存在犯罪预备

三、间接故意是否存在犯罪未遂、中止

四、其他犯罪形态是否存在犯罪未遂问题

五、犯罪中止能否存在于危险犯中

六、余论

第二节 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可罚性范围

一、司法实况

二、本书的立场

三、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具体处罚范围

四、余论

第四章 犯罪预备

节 司法状况与问题所在

一、司法状况

二、问题所在

第二节 犯罪预备的法律特性

一、犯罪预备的处罚根据

二、从宽处罚的原因

三、小结

第三节 犯罪预备案件的筛选

一、立案侦查的筛选

二、处罚范围的筛选

第四节 犯罪预备的成立要件

一、犯罪预备的客观要件

二、犯罪预备的主观要件

第五章 犯罪未遂

节 司法状况与问题所在

一、犯罪未遂的处罚范围不够明确

二、过于重视行为人的主观危险

三、过于重视行为人的实际心理内容

第二节 犯罪未遂的法律特性

一、具有犯罪既遂的危险

二、非本人消灭既遂危险

第三节 犯罪未遂的成立要件

一、犯罪未遂的客观要件

二、犯罪未遂的主观要件

第四节 常见犯罪既未遂区分标准

一、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罪

二、金融诈骗、合同诈骗罪

三、强奸罪

四、绑架罪

五、拐卖妇女、儿童罪

六、抢劫罪

七、盗窃罪

八、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第五节 不能犯

一、讨论不能犯的原因

二、不能犯的种类

三、不能犯的判断标准

四、不能犯与其他犯罪形态的竞合问题

第六章 犯罪中止

节 司法实况与问题所在

一、犯罪中止的处罚范围不够明确

二、形式化地套用犯罪中止的成立要件

三、偏重于主观方面认定犯罪中止

四、对“损害”的理解较为混乱

第二节 犯罪中止的法律特性

一、讨论中止犯法律特性必须明确的几个前提

二、我国中止犯的法律特性

第三节 犯罪中止的成立要件

一、客观要件:存在消灭既遂危险的中止行为

二、主观要件:存在中止意思

第四节 犯罪中止的具体判断

一、担心被发觉而放弃犯罪

二、被发觉而放弃犯罪

三、基于报警而放弃犯罪

四、基于第三人赶到现场而放弃犯罪

五、基于嫌弃、厌恶而放弃犯罪

六、基于惊愕、恐惧而放弃犯罪

七、基于目的物障碍而放弃犯罪

八、发现对方是熟人而放弃犯罪

九、被害人提供利益而放弃犯罪

十、被被害人欺骗、恐吓而放弃犯罪

十一、基于被害人反抗而放弃犯罪

第七章 单位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节 单位犯罪未完成形态概论

一、单位犯罪存在犯罪未完成形态

二、单位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认定步骤

三、单位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处罚

第二节 单位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具体认定

一、单位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认定要点

二、单位犯罪未完成形态疑难问题

第八章 共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节 共同犯罪未完成形态概论

一、研究共同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必要性

二、共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与共犯人的未完成形态

三、处罚范围的考虑

第二节 共同犯罪未完成形态基本原理

一、共犯行为的相互补充、利用性

二、共犯原理对认定犯罪未完成形态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 共同犯罪未完成形态疑难案件

一、强奸共同犯罪未遂犯的认定

二、强奸共同犯罪中止犯的认定

三、轮奸案件犯罪停止形态的认定

第四节 共犯的脱离

一、共犯脱离理论的起因与价值

二、共犯脱离的学说

三、共犯脱离的效果

四、共犯脱离的要件

五、实务案件的处理

第九章 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处罚

节 刑法规定的基本理解

一、“比照既遂犯处罚”的含义

二、“应当”、“可以”的含义

三、“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含义

四、“损害”的含义

第二节 罪刑均衡观念下的处罚

一、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合理处罚概说

二、未遂犯的合理处罚

三、中止犯的合理处罚

四、预备犯的合理处罚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

精彩内容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