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勒:为了人类的幸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穆勒:为了人类的幸福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1.57 6.0折 36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新艳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18196

出版时间2013-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7847974

上书时间2023-12-2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引言
章 穆勒的家世
一、不甘人下的祖母
二、从贫寒走向成功的父亲
第二章 童年和少年时代
一、异乎寻常的教育
二、边沁的影响
三、法国之行
第三章 青年时代(上)
一、就职东印度公司
二、哲学激进派的熏陶
三、初露锋芒:结社与早年著述
第四章 青年时代(下)
一、濒临崩溃的精神危机
二、重新振作
三、对激进派哲学的改造与超越
第五章 兼收并蓄的过渡时期
一、浪漫主义思潮
二、圣西门主义
三、结交挚友斯特林
第六章 知音与至爱
一、穆勒心中的哈丽特
二、哈丽特的曾经
三、抽刀断水水更流――止不住的情
第七章 《逻辑学体系》
一、成书动机
二、新演绎法――归纳与演绎相统一的科学方法
三、社会科学的可能性、方法论和分类
四、穆勒与孔德
第八章 《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成书经过
二、政治经济学理论
第九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
一、精神伴侣的结合
二、恬静的婚后生活
三、永远的思念
第十章 论自由
一、主旨
二、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
三、个性发展与人类的幸福和进步
四、自由原则的恰当应用
第十一章 代议制政府
一、政府形式的选择和评判标准
二、实行代议制的条件及议会的恰当职能
三、代议制的完善和理想的民主
第十二章 《功利主义》
一、优选幸福原则
二、个人幸福与总体幸福
三、功利与正义
第十三章 哲学家议员
一、参选前后
二、任职期间的作为
三、回归哲人生活
第十四章 妇女的解放
一、概论
二、男女平等与婚姻
三、女性的职业发展
第十五章 生命的尽头
一、最后的著述
二、忘年之交
三、猝然离世
引证与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小穆勒一生对他的父亲非常敬仰。这不仅由于其父对他智力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而且也由于其父为他所树立的道德榜样。在他的《自传》中,他强调了其父的道德信念和对世俗宗教的道德批判对他早期道德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巨大影响。虽然詹姆斯是学神学出身,但当他遇到边沁之后便逐渐放弃了对基督教的信仰。大约是在1816年,也就是小穆勒十岁那年,他成了一位不可知论者。所以,在小穆勒开始了解宗教问题时,父亲已是一个不信教的功利主义者。据穆勒的叙述,在万物起源问题上,其父不认为人类可以知道答案。但从逻辑上,他认为现存的充满罪恶的世界不可能是一个全知、全能、全善的造物主的作品。他认为基督教的上帝说不仅是不合理性的,而且更是道德上的恶。他对基督教的批判着重在道德方面。他认为基督教的上帝说是道德的最大敌人。因为它通过给人类树立虚假的道德榜样而腐化人类的道德标准,使人类背离真正的美德。在詹姆斯看来,基督教用尽了最美好的语言来赞美的上帝,不仅不是完美德性的体现,反而是十足邪恶的化身。例如,基督教的上帝在创造人类时已对人类的一切有着准确无误的预见,但他却为人类准备了地狱以便让他们遭受可怕而永久的折磨。所以,他有意地让人类受苦受难,并无大慈大悲。当然,詹姆斯清楚地看到现实中的基督徒并不是恶人,尽管基督教内在地含有真正的恶。原因在于,一般基督徒不善于思考,而且以恐惧、希望和爱等情感压制理性,所以他们也就看不到基督教教义的内在矛盾。他们认识不到他们真诚崇拜的对象实际上是他们心中理想的善,而不是基督教的上帝。正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出基督教的上帝所代表的恶,他们才未在道德上堕落。虽然基督徒们的重感情、轻理性以及思想上的矛盾与混乱使他们免于崇拜恶的上帝,但他们的不讲理性本身就是对人的价值的贬低、对人类尊严的亵渎。基于对基督教的这些道德批判,詹姆斯不可能希望小穆勒成为一个基督教徒。他必是努力让自己的儿子懂得一个道德真正高尚的人通过理性而信仰完全的善而不是一个神。如果有信仰就是有宗教的话,信仰这样的善才是人应有的宗教。
在父亲的影响下,小穆勒从未真正信过基督教。当然,在他的少年时代他也很少向外人公开他的不信教。父亲告诫他说,他们对基督教的态度是很难让他人接受的,所以最好不要与外人讨论之。小穆勒记得在少年时期他只曾把自己对基督教的看法告诉过两个比他大的男孩。即便在家中,其父也没有干涉信教的家庭成员。据小穆勒的一个妹妹回忆,她的外祖母和母亲都是常去教堂的基督徒,她们常领着孩子们做祈祷。詹姆斯对她们的做法听之任之,一方面可能出于对她们的尊重,而另一方面也许是认为很难让其妻和岳母懂得他不信教的道理。
詹姆斯让小穆勒在道德上终生受益的另一方面是他关于力戒骄傲的教导。穆勒在他的《自传》中特别提到,父亲曾对他说,如果发现他比自己的同龄人有更多的知识,那不是由于他比别人更优秀,而是因为他比别人更幸运,即他有比别人更好的学习环境,尤其是他的父亲能够而且也肯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教他。父亲教导他不要同别人比知识,而应以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来要求自己。他一生始终认为父亲说得对,一直遵循其父的教导。所以,他从不认为自己了不起,而是常感所知太少。当他看到许多自己的同龄人不及自己有知识时,他并不感到自己已有足够的知识,而只认为有人比他更无知。由于不因自己比其他人知道得多而沾沾自喜,他从来都未停止过提高自己的努力。
为了防止小穆勒骄傲、让他少受同龄孩子的消极影响,詹姆斯尽量减少儿子与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所以,除了自己的弟弟妹妹,小穆勒所接触的几乎都是其父的朋友。这种做法虽有可取之处,但其副作用也是明显的。穆勒回忆说,由于他的教育一直是静观的、离群的,所以他没有多少其同龄的男孩所具有的运动技巧,而且生活能力也颇差,不善于处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后来他曾很感慨地写道:能干的父母往往没有能干的孩子,因为他们给孩子包办得太多。其父是个很全面、很能干的人,所以他忽视了培养小穆勒的生活能力,想当然地认为其子自然会有他自己具有的那些能力。用穆勒自己的话说,在这方面父亲是在相信没有原因的结果。
也许正是由于对日常生活的缺少了解,穆勒一直不曾深刻体会其母的艰辛和她对家庭的巨大贡献。她一个人在家照顾九个孩子,并且还要支持一心一意干事业的丈夫,实在非常不容易。能把一个如此庞大的家庭料理好,已是了不起的成就了。她不是一个智力卓越的人,也不是一个在性格上具强势的人。在所处的条件下,她没有时间和机会来加强修养、提高自己。这自然使得长大后的穆勒与母亲之间的精神沟通有困难。其父对其母的不屑一顾可能也加强了穆勒对其母的消极印象。在这方面,倒是他的妹妹们比较公正。
在谈到母亲及父母的关系时,穆勒的三妹哈丽特这样写道:“夫妻二人同住一个屋檐下但彼此内心却像南北极一样相距遥远,父亲和母亲就是这样的例子。但这无疑不是可怜的母亲的过错。她要照顾一个不断增大的家庭,而且有许多年(即婚后的头些年)是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维持家用。她怎么可能不成为一个埋头家务的家庭妇女?她怎么可能在精神上成为父亲那样一个有头脑的人的伴侣?”虽然穆勒对母亲不太看重,但据说他年幼和年轻时都同母亲感情很好,而且直到四十五岁结婚前也没有同母亲有任何冲突。从他后期的著作《妇女的屈从》看,穆勒是部分地了解像母亲这样的家庭主妇之苦的。他自早年就开始为男女平等呼吁,也许同他对母亲的处境之了解和同情有一定关系。不过,穆勒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和他的著作中表示对母亲的尊重与感激。穆勒在他的《自传》中只字未提其母,好像她不曾存在一样。在其《自传》的草稿中曾有一段对母亲的评价,但却非常消极。但在《自传》定稿时,他删掉了那一段。据说是他的妻子建议他这么做的。删掉对母亲的那些批评当然比不删掉好,但他对母亲的态度仍让人失望。
P14-1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