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统计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统计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8.76 6.0折 48 全新

仅1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栋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19919

出版时间2012-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7706220

上书时间2023-12-2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主要内容及框架
一、研究主要内容
二、研究主要框架
第五节 研究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形式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生活质量研究理论综述
第一节 生活质量概念研究
第二节 生活质量相关研究综述
一、客观生活质量
二、主观生活质量
三、主客观研究的整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现状研究——基于城乡各自指标体系现状评价的相对比较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构建特点
二、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三、指标体系框架及说明
四、指标体系构建的城乡差异及原因
五、数据来源说明
第三节 综合评价方法
一、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
二、AHP综合评价方法介绍
三、指标的量化与处理
第四节 中国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现状及相对比较分析
一、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权重计算结果
二、各地区城乡居民指标体系综合排名
三、二级指标的相关讨论
四、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四大区域划分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发展研究(2003-2007)——基于GPCA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绝对比较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评价方法
一、方法的选择
二、时序全局主成分法简介
三、指标选取
四、核心指标发展情况描述
五、数据分析
第三节 实证研究
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指数发展比较
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因素分异比较研究
第五章 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研究
第六章 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结构研究
第七章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生活差距研究——论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整体生活质量的影响
第八章 提高中国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政策建议
研究展望
附录1 各地区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各二级指标分项得分表
一、城镇指标体系分项得分表
二、农村指标体系各二级指标分项得分表
附录2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客观生活质量测量研究的典型代表是斯堪的纳维亚模式,其认为人们的生活质量是由其所需要的收入、资产、教育、知识技能及社会关系网络等客观资源决定的,对客观需求的满足即是社会福利的主旨。该模式建立在福利被定义为“个人对资源的支配”的基础之上,侧重“美好生活”的概念,将社会的完好状态作为一项福利内容,注重客观生活条件的测量(周长城等,2001)。这种以资源为中心的福利观主要关注人们满足需求的能力,相应的概念框架下的各种指标也围绕着客观生活条件来选择,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虽然斯堪的纳维亚模式并不否认主观个人评价存在的积极意义,但是更倾向于认为个体的主观评价容易受到期望水平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往往因人而异,所以如果以此作为制定社会政策的依据不具有普遍性意义,并且失去了生活质量评估社会政策的效力。
  除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生活水平研究外,一方面由于经济水平尚欠发达,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建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客观指标的选取与测量;另一方面社会统计也会受到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统计工作不可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统计指标以关系国计民生的物质指标为主,多涉及体现国民生活不同领域的客观指标。例如.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国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社会发展落后,很多居民的生活还处于温饱或为生计而艰辛地奔波阶段。当生存成为第一要义、物质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时候,居民心中最为关注的自然首选客观物质条件,而国家在制定社会发展战略时,中心目标也是为国民生活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建构建立在社会统计发展的基础上,因此也必然受到相关的制约和局限,所以很多发展中国家在生活质量研究的初级阶段都偏重于对客观指标的测量。
  但客观指标也有其局限性,突出问题便是物质条件与生活质量的矛盾统一。比如,收入高并不一定生活质量高,富裕并不一定幸福。即使生活在同样物质条件中的人也可能存在很大的主观感受差别。在很多情况下,充裕的物质资源是高品质生活的必要条件,即人们倾向于认为当物质生活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时,生活质量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前者并不是后者的充分条件,二者背离的情况也常常出现。尤其在发达国家这种矛盾情况更为突出,生活标准在提高,但人们的幸福感、满足感和快乐感并不一定同时提高。经济发展并不必然给全体社会成员带来生活质量的改善,这种矛盾的出现恰恰为主观生活质量研究提供了探讨的空间。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