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与阐释: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研究论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本与阐释: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研究论丛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9.36 6.0折 49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金才 编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7052056

上书时间2023-12-1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主题?意象?语言

超越种族:莫里森新作《慈悲》中的“奴役”解析

同化:一种苦涩的流亡――析“同化”主题在辛格作品中的表现

评《拉维尔斯坦》的文化母题:寻找自我的民族家园

西特林的思与忧――《洪堡的礼物》主题试析

回归现实走向哲理――评萨特的境遇剧《死无葬身之地》

论品特戏剧里的疾病

论希尼的“沼泽”系列诗歌

进入世界的词语――西默斯?希尼诗的语言形式与民族身份建构

以语言魔镜烛照社会的丑陋与荒诞――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论

历史?文化?身份

历史的竞争者――库切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与超越

奈保尔《河湾》中的悲观主义历史观

《日瓦戈医生》的历史书写和叙事艺术

历史的伤痕:昆丁形象的文化解读

刘易斯小说的地理景观叙事与文化情感结构

流散身份认同――读V.S.奈保尔的《世间之路》

身份幻像无意识自我双重身份――解读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

《白色城堡》

谢默斯?希尼:一个爱尔兰一英国诗人――从“身份问题”解读希尼诗歌与诗学

作为隐喻的性别含混――论帕特里克?怀特的《特莱庞的爱情》

风格?技巧?视角

试论勒克莱齐奥的创作与创作思想

“废墟文学”代表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创作风格论

论川端康成文学的审美取向

“品特风格”的颠覆意义

贝克特的“元戏剧”研究

《喧哗与骚动》的艺术整体感与意识流小说结构

整合与对话――论《金色笔记》中的戏仿

悖论的迷宫――评索尔?贝娄的《拉维尔斯坦》

论《铁皮鼓》的狂欢诗化精神

天使乎?魔鬼乎?――埃?耶利内克的对立形象初探

《雨中的猫》的符号学解读――海明威小说中的猫和女性

内容摘要
    又模糊含混的意识活动,若单凭理性的头脑对意识的全部意义作连释,确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企图将这部分意识活动纳入作品的总体意象则就更难了。
    其实,解决这些问题的契机也正是在这些问题本身的特征之中。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法,从外在形式上抛开情节模式的一维性时间流程,以各个不同的视角审视描写对象,依据意识活动的特征连缀各种感官印象,暗示了那些我们似乎理解但又不完全理解的情感意识。小说中的时空变异导致的形象的不确定性,时而舒缓平淡,时而紧张激越的叙述节奏,以及印象、意念的突然出现和消隐,都使小说体现一种繁杂的印象回旋往复的感觉;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再创造的广阔空间。读者可以驰骋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心灵的慧向,充分感受奔流在这些印象和意念深层的悠情波澜,在审美观照中激起共鸣,从而获得对作品总体意象和情绪的直觉把握,正如津德认为的那样,欣赏主体的“审美判断不是一种理智的判断,而是一种情感的判断”(转引自朱光潜539)。只有当读者的情感体验与作品的艺术情绪息息对应时方可领悟作品的真谛。由此可见,意识流小说比以往的传统小说更加接近人类自然的审美心理。它摆脱了情节框架的限制,使得“寻找叙述的线索”、“重新建立起时间的秩序”的审美再创造成为可能。无数纷纭杂沓的印象、意念也就由随意趋向整一,从偶然走向必然,一个个浮动不定的意识状态被统一于不断发展的故事情节。
    当然,这种意识流结构形式绝不仅仅出于某个作家或某些作家奇思怪想的偶然,更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标新立异。意识活动一旦成为认识和表现的对象,必然会把它的运动规律和逻辑特征渗透到小说结构中,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外部细节和情节的淡化甚至淘汰,正如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作者透过“痴人说梦”巧妙地安排了全书的逻辑和秩序。小说略去了来龙去脉的交待,打乱了客观时序,根据人物意识的逻辑、情感的选择重新组合而成,具有明显的心理活动特征,因此,有人干脆谓之“心理活动的结构”,毋庸讳言,它使小说面貌出现了巨大的改观。 
    ……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金才 编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12
  • 版次 1
  • ISBN 9787305089749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20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34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文库
【内容简介】
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学在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文学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一方面继承和表现民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赋予文化以新的内容和活力。当今世界,“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外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越来越频繁。为了营造一个和谐的国际环境,需要深入研究世界各国的文化,认识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从深层次上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南京大学研究外国文学与文化历史悠久,基础厚实,范存忠、陈嘉、何如、张威廉等一批著名学者曾在此任教,奠定学科构架和特色,培育优良的学术传统。早在1979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1980年创办《当代外国文学》,该刊物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南京大学是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的驻所单位,设有多个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机构,如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中日文化研究中心、中德文化比较研究所、欧洲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爱尔兰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韩国学术研究中心等,学术资源丰富。一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并形成团队优势。他们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在外国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国别文学史、文学批评理论、中外文学与文化比较、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化研究等领域默默耕耘,扎实工作,取得了包括四卷本《新编美国文学史》在内的许多高水平研究成果。2009年11月,以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各专业研究力量为依托的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被确立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作者简介】
杨金才,博士,南京大学教授,现任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当代外国文学》主编,兼任英国文学学会副会长等。研究兴趣包括英美文学、当代西方文艺思潮、英语诗歌和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规划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代表性著作有《赫尔曼·麦尔维尔与帝国主义》、《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三卷和《美国文艺复兴经典作家的政治文化阐释》等。
【目录】
主题·意象·语言
超越种族:莫里森新作《慈悲》中的“奴役”解析
同化:一种苦涩的流亡——析“同化”主题在辛格作品中的表现
评《拉维尔斯坦》的文化母题:寻找自我的民族家园
西特林的思与忧——《洪堡的礼物》主题试析
回归现实走向哲理——评萨特的境遇剧《死无葬身之地》
论品特戏剧里的疾病
论希尼的“沼泽”系列诗歌
进入世界的词语——西默斯·希尼诗的语言形式与民族身份建构
以语言魔镜烛照社会的丑陋与荒诞——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论

历史·文化·身份
历史的竞争者——库切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与超越
奈保尔《河湾》中的悲观主义历史观
《日瓦戈医生》的历史书写和叙事艺术
历史的伤痕:昆丁形象的文化解读
刘易斯小说的地理景观叙事与文化情感结构
流散身份认同——读V.S.奈保尔的《世间之路》
身份幻像无意识自我双重身份——解读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
《白色城堡》
谢默斯·希尼:一个爱尔兰一英国诗人——从“身份问题”解读希尼诗歌与诗学
作为隐喻的性别含混——论帕特里克·怀特的《特莱庞的爱情》

风格·技巧·视角
试论勒克莱齐奥的创作与创作思想
“废墟文学”代表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创作风格论
论川端康成文学的审美取向
“品特风格”的颠覆意义
贝克特的“元戏剧”研究
《喧哗与骚动》的艺术整体感与意识流小说结构
整合与对话——论《金色笔记》中的戏仿
悖论的迷宫——评索尔·贝娄的《拉维尔斯坦》
论《铁皮鼓》的狂欢诗化精神
天使乎?魔鬼乎?——埃·耶利内克的对立形象初探
《雨中的猫》的符号学解读——海明威小说中的猫和女性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