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不是个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这是不是个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1.34 6.0折 69 全新

仅1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意大利]普里奥·莱维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12302

出版时间2015-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9元

货号11386885

上书时间2023-12-0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普里莫·莱维(1919-1987),意大利化学家,也被誉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他是奥斯维辛幸存者,第174517号囚犯,也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备受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卡尔维诺等文学大师的推崇。
  莱维1947年出版第一部回忆奥斯维辛经历的作品《这是不是个人》时,卡尔维诺为他撰写书评,直至该书于1958年推出修订版,莱维终获文坛认可,迄今为止这本书已被翻成四十多种语言。
  1945年,在奥斯维辛经历了11个月的折磨,从奥斯维辛集中营返回家中后,莱维继续从事工业化学的职业。凭《再度觉醒》这部作品成为世界级作家后,莱维专事写作,相继创作《缓刑时刻》《其他人的悲剧》《元素周期表》和《被淹没和被拯救的》等。
  1987年4月11日,莱维从都灵寓所跳楼身亡,官方推断原因为自杀。
沈萼梅 (1940- ),浙江慈溪人,1958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2011年,因其“在中国传播意大利文化所作出的贡献”,获意大利政府颁发的“仁惠之星”爵士勋章。主要译著有《玫瑰的名字》《无辜者》《罗马故事》《火》《鄙视》《利比亚沙漠》《罗马女人》《常青藤》《时光匆匆老去》等。2011年,《玫瑰的名字》中译本获意大利驻华使馆颁发的年度最佳翻译奖。

目录
见证的艺术——普里莫·莱维如何幸存 1
作者前言 1
旅途 1
在深渊之底 11
启示 28
医务室 33
我们的长夜 48
劳动 57
快乐的一天 64
这里的善与恶 71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80
化学考试 94
尤利西斯之歌 102
夏天里的事情 110
1944年10月 117
克劳斯 125
“那三个人去实验室” 130
最后一名 139
十天的遭遇 145
普里莫·莱维年表 169

内容摘要
     夜晚来临,那是如此的一个夜晚,一个人们懂得人的肉眼不该看也不该存在的夜晚。没有任何一个看守,无论是意大利的看守还是德国的看守,会有那种勇气来看一看,人在知道自己必将去死的时候会做些什么。 每个人都以自己命里注定该用的方式告别人生。有人祈祷,有人酗酒,有人纵情作乐。然而母亲们却熬夜悉心准备旅途的食物,她们给孩子们洗澡,整理好行装,黎明时分,铁丝网上都挂满了晾在那里的孩子们换洗的衣物;而且她们也不忘带上尿布、玩具和小枕头,还有她们知道孩子们随时要用的诸多小物件。要是你们,在这种时候不也会这样做吗?假如明天他们把你们和你们的孩子们一起处死,难道今天你们就不给他们吃东西了吗? 在A8号棚屋里住着老人加德涅奥与他的妻子,他们儿孙满堂,还有女婿和手脚勤快的媳妇们。他们家的男人们都是木匠,他们千里迢迢地从的黎波里来,随身总带着干活的家伙、炊具,还有手风琴和小提琴,用来在干完活后跳舞时演奏,因为他们都是些快乐虔诚的人。女人们都默默无言地抢先做好旅行的准备,她们动作敏捷,以便腾出时间来哀悼;等一切准备就绪后,烤熟烧饼,系好背包,她们就光着脚,披头散发,把送葬的蜡烛摆放在地上,按照祖先的习俗点燃蜡烛,围成一圈席地而坐,唱着《圣经》中的《耶利米哀歌》祈祷了一骜宿,哭泣了一整宿。我们众人都驻足停留在他们家门前,失去家园无处可去的民族古时的悲哀,渗入我们的心灵之中,那是世世代代离乡背井的无望的痛苦,对于我们来说是首次领悟到的痛苦。 黎明仿佛背叛了我们似的蓦然而至;似乎新升起的太阳伙同那些人决意要毁灭我们。我们内心的感受五味杂陈,有淡定的接受,有无望的反抗,有虔诚的放弃,有惧怕,有绝望,经过一个不眠之夜,此时已汇集成一种失控的集体的疯狂。默想和思索的时间业已结束,一切理智的冲动已融化在无所顾忌的无序的骚动之中。对我们的家园很多美好的回忆像闪电般浮现在脑际,就像利剑般刺痛着我们,在时空上是那么的邻近。 当时我们之间都说过很多话,做过很多事情;然而对于这些事情,优选别留下记忆。 德国人点名了,他们办事绝顶地准确,后来我们不得不习惯了他们这样。最后上士问道:“多少人?”二等兵立刻敬了个礼,回答说,应该是六百五十名,全部整装待发。于是他们把我们装上汽车,把我们送到卡尔比车站。火车在那里等着我们,一路还有押送队。在这里我们第一次遭到殴打:事情是如此新鲜而毫无意思,以至无论从肉体上还是从心灵上,我们竟然都不觉得疼痛。惟有一种深深的愕然:怎么能不带愤怒地殴打一个人呢? 一共有十二节车厢,我们是六百五十人。我所在的车厢里只有四十五人,不过,那是一节小车厢。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德国军用列车中的一辆,就在我们眼皮底下,在我们脚下,那是我们以往经常听说过的有去无回的战时军用列车,当时我们听了都胆战心惊,似乎难以置信。的确如此,丝毫不差:运货的车厢,车门从外面反锁着,里面关着老弱妇孺,男男女女像成捆的货物,被残忍地挤压在车厢内,运送到无名之地,往前面进发,驶向深渊。这一回车厢里面装载着的是我们。 P4-6)

主编推荐
“最很好的人都在集中营里丧命,最糟糕的人却幸存了下来 。”——詹姆斯?伍德,《见证的艺术》 一个幸存者的羞愧,对法西斯暴政的非凡见证 如何在地狱保持尊严、不认同兽性的权力 20世纪反思法西斯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畅销70年 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 法国《世界报》 “二十世纪的一百本书”

精彩内容
 “秀的人都在集中营里丧命,糟糕的人却幸存了下来 。”——詹姆斯·伍德,《见证的艺术》 一个幸存者的羞愧,对法西斯的非凡见证 如何在地狱保持尊严、不认同兽的权力 20世纪反思法西斯的重要的著作之一,70年 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法国《世界报》 “二十世纪的一百本书” 作品简介: 1944年底,在加入那不勒斯的一支反法西斯游击队后不久,莱维被捕,他选择承认自己是犹太人,避过了被立即枪决的命运,却开始了集中营长达 11个月的地狱梦魇。 对于编号174517的集中营囚犯莱维来说,地狱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存在的目的是毁灭,在肉身毁灭之前先快地销毁人类的尊严和精神。 在这部处女作中,莱维记录了囚犯们的困厄,他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绝望的忍耐、抵抗、甚妥协。一切文明的前提在此都全然瓦解。 集中营等级分明的内部环境也是人类社会的缩影——有向权力臣服者;有因为单纯无私而受难者;还有只求利用规则无辜自保的大多数人。但在这个个人主义的地狱里,却仍有体面谨慎的友谊、壮烈的和外部文明世界的微光。 莱维用冷静又克制的文字记录了集中营对欧洲犹太体和精神双重的残暴迫害,更深邃地描述了法西斯的本质——法西斯用平庸、仪式化和冷漠的,抹杀“另一群人”的尊严和意志,让其仅剩下一副勉力求生的躯壳;更是利用人的“灰色地带”,用权力腐蚀囚犯的尊严,导致其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服膺于这种。 莱维直面了这种对人的玷污,回顾了自己和难友们的抗争、软弱和尊严。同时,他也以犀利又宽忍的视角,勾勒那些在“灰色地带”中凭借自私、施暴和麻木幸存下来的所谓“强者”。更多的,还有那些在无比的孤寂中滑向死亡的人。 莱维相信,正因为人类发明了奥斯维辛,每个人的生存都是有愧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取消正义和邪恶的界限。我们仍要保留拒绝认同邪恶的后的权力,肩负起对人、对他人无限的责任。 

媒体评论
莱维并不认为人类天性是神圣的,他持续揭示了世俗人性的断裂——他捍卫人类的尊严,即使他逐渐意识到在某种程度上自己无法为人类这个物种辩护。 ——《纽约时报》 莱维有时候会提到他感到一种更大的羞耻——耻于生而为人,因为正是人类发明了集中营。但是,如果说这是一种普遍羞耻的理论,它却无关原罪。 莱维的写作最让人愉悦的一个特质就是,它独立于各种宗教诱惑的自由。 ——《纽约客》 问题在于,在一个每种细节都被设计来将人类变成行尸走肉的环境里,一个人如何才能维持自己的人性。 ——《洛杉矶书评》 莱维的叙事是复杂、敏感、沉静的。它通常比其他人的回忆录“更冷静”——这就是为什么当他带着被抑制的愤怒的能量突然迸发热情和闪光时,比所有的回忆录都更有力的原因。 ——托尼?朱特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