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维视野中的老舍创作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多维视野中的老舍创作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3.37 6.0折 39 全新

库存3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傅晓燕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98463

出版时间201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6898169

上书时间2023-12-0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傅晓燕(1971-),女,山东德州人,德州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校级教学骨干,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现已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山东社会科学》、《名作欣赏》、《戏剧文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荣获山东省第六届刘勰文艺评论奖等多项省、市级科研奖励。

目录
序言

上编  文化视野:老舍创作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

第一章  老舍的创作特质及其形成的文化背景

一、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北京文化的滋养

三、满族文化的浸润

四、五四文化的启迪

五、西方文化的吸收

第二章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民族化问题

一、面对“全球化”的两种偏向

二、“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的应对策略

三、文学民族化的三个维度

第三章  老舍创作的民族意识

一、民族意识向着“文化”问题的聚焦

二、从底层人物塑造看老舍民族意识的嬗变

第四章  老舍创作的民族形式

一、精妙绝伦的语言艺术

二、引人入胜的叙事结构

三、出神入化的描写方法

第五章  老舍创作的现代性递嬗与转换

一、老舍创作思想观念的现代性

二、老舍创作民族形式的现代化

中编  文本视野:老舍创作文本细读与阐释

第一章  从《二马》看老舍民族情的书写

一、京味与满味——浓郁民族情的流露与反思

二、李子荣——对民族理想人格的塑造

三、对西方社会民族歧视的揭露和批判

四、主张取法西方改造中国的国民性

第二章  《骆驼祥子》:丰富多元的思想价值

一、对黑暗社会和个人奋斗道路的批判

二、对现代化进程中“城市文明病”的反思

三、虎妞:一个集可恶可爱可怜于一身的复杂形象

第三章  《四世同堂》: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第四章  《离婚》:对庸人哲学的批判

第五章  《猫城记》:忧国忧民的寓言童话

第六章  梦与诗的建构与消解——《微神》的情感世界

一、永远珍藏心中的梦与诗

二、残酷现实对梦与诗的消解

第七章  一曲凄婉的悲歌——《月牙儿》的艺术世界

第八章  从《老张的哲学》到《正红旗下》:老舍幽默艺术的发展与成熟

一、早期探索阶段——老舍幽默艺术的初步形成

二、悲喜交融的艺术追求——老舍幽默艺术的发展

三、从容节制的艺术风格——老舍幽默艺术的成熟

第九章  老舍散文中的真、善、美

一、风景怡人之关

二、生活情趣之善

三、心灵感悟之真

下编  比较视野:老舍与同时代作家的比较

第一章  在眷恋、反思与批判之间:老舍与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一、改造国民性:先驱者与继承者

二、老舍之“痛”与鲁迅之“恨”

三、鲁迅的“庸众”与老舍的“平民”

第二章  在时代规范与艺术诉求之间:老舍与曹禺的殊途同归

一、自由心灵的不同呈现

二、战争时代共同的艺术转型

三、转型的意义与局限

第三章  诚与真:老舍与巴金的艺术人格

一、真诚:文学的定尺

二、巴金的激情与老舍含泪的笑

三、两种史诗:壮阔的与温婉的

第四章  城与人:老舍与张爱玲的城市表述

一、北京与上海:视角与对象

二、老舍与张爱玲笔下的“城”与“人”

三、不同的“城”与同样的“人”

第五章  城与乡:老舍与沈从文的文化视阈

一、文化批判与人性解剖:现实主义的不同表达

二、都市经验与生存记忆:城市的守望者与他者

三、文化象征与文学的乌托邦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鲁迅于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城里一个败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里。13岁的时候,家里发生了很大的变故:他的祖父因科场贿赂案被捕下狱,长达八年,接着父亲又重病三年,终至死去。为了营救祖父和给父亲治病,花钱很多,致使鲁迅的家境更加败落。在为父亲治病期间,鲁迅除上学外,常常要去当铺典质衣物以给父亲买药。鲁迅后来曾回忆这一段日子说:“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回家之后,又须忙别的事了,因为开方的医生是很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药引也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结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办到的东西。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有谁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在饱尝了世态的炎凉后,鲁迅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对于自私势利,趋炎附势等人性的弱点洞察至深并深恶而痛绝。少年时代的鲁迅就早熟而愤世嫉俗,形成了孤傲、冷峻、嫉恶如仇的个性特征。

    出于对周围一班封建人物的势利和冷酷的特别憎恶,同时受到一些维新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离开绍兴,带着母亲筹措的八元川资,前往南京求学,开始了他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漫长而艰辛的途程。他先考入了洋务派开办的江南水师学堂,校里功课简单,一星期中有四天读英文,读《左传》,做汉文,题目陈腐,而且学校封建专制现象严重,鲁迅认为它办得乌烟瘴气,于次年改考入南京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

精彩内容
老舍是现代文学目前的有名作家,他以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很好的文学成就而享誉靠前外,以“市民文学大家”和“人民艺术家”的荣誉而屹立于现代文坛。老舍一生很关注和痴迷的是文化,而他多重文化影响下的生命背景铸就的创作特质,是读者和研究者走进老舍的文学世界和心灵世界的关键所在。老舍对本民族文化、文学的发展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又在与外民族文化、文学的近距离接触中,虚怀若谷、大胆吸纳,从而建立起具有多重文化、文学参照系的,以本源文化、文学为基准而又博采众长的崭新的民族文化、文学价值观,并把这种文化、文学价值观念注入了创作实践,使其作品既含有本民族文化、文学的独优惠值,又建有与外民族读者欣赏需求相沟通的渠道,展现了在人类文化、文学进入多元并存、交流互动时代强有力的外向冲击力。他善于根据中国文学发展的需要和自己的审美爱好,广采博纳,去芜存精,择善而用,消化吸收,并使之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学的沃土之中,既达到与世界很好文学的交融和“接轨”,又始终葆有着、散发着本民族浓郁的审美气息,使现代与传统、现代化与民族化,得到较完美的结合。从新的角度系统地进行老舍创作研究,无疑具有丰富的学术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