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信息化与决策支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电力信息化与决策支持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1.19 4.7折 45 全新

库存6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潘华//郑瑛|责编:王欣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67608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0816492

上书时间2023-11-2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潘华,1976年12月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模工具”、“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IT项目管理”、“电力信息化与决策支持”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电力信息化与决策支持,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三项,主持或参与横向课题十多项,发表核心及CSSCI、EI检索论文十多篇,拥有授权发明专利4项。

目录
第1章  电力信息化概述
  1.1  我国电力信息化发展建设概况
    1.1.1  我国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
    1.1.2  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1.1.3  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4  电力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1.2  电力调度中心信息化
    1.2.1  我国电力调度中心信息化发展情况
    1.2.2  电力调度中心信息化内涵
    1.2.3  电力调度中心信息化总体框架
  1.3  发电企业信息化
    1.3.1  我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
    1.3.2  发电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1.3.3  发电企业信息化架构
  1.4  变电站信息化
    1.4.1  我国变电站信息化发展情况
    1.4.2  变电站信息化总体框架
    1.4.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1.5  输配电生产管理信息化
    1.5.1  输配电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总体框架
    1.5.2  输变电管理信息化
    1.5.3  配电管理信息化
  习题
第2章  决策支持技术简介
  2.1  决策支持分析工具简介
    2.1.1  WEKA
    2.1.2  RapidMiner
    2.1.3  R语言
    2.1.4  Python
  2.2  Python简介
    2.2.1  Python开发环境
    2.2.2  Anaconda
    2.2.3  Jupyter
  2.3  Python编程基础
    2.3.1  语法基础
    2.3.2  常用数据类型
    2.3.3  字符串操作
    2.3.4  运算符
    2.3.5  控制结构
    2.3.6  程序包的安装与使用
  2.4  Python数据结构
    2.4.1  列表
    2.4.2  元组
    2.4.3  字典
    2.4.4  集合
  2.5  Python决策分析工具
    2.5.1  NumPy
    2.5.2  Pandas
    2.5.3  Matplotlib
  习题
第3章  电力行业发展概况
  3.1  智能电网
    3.1.1  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
    3.1.2  智能电网基本特征
    3.1.3  我国智能电网发展情况
    3.1.4  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情况
  3.2  能源互联网
    3.2.1  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3.2.2  能源互联网基本特征
    3.2.3  我国能源互联网发展情况
    3.2.4  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情况
  3.3  电力物联网
    3.3.1  基本概念
    3.3.2  电力物联网基本特征
    3.3.3  我国电力物联网发展情况
    3.3.4  我国电力物联网建设情况
  习题
第4章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4.1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4.1.1  电力营销管理理念与设计思想
    4.1.2  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架构
  4.2  客户服务子系统的核心业务
    4.2.19  5598客户服务模块
    4.2.2  客户缴费模块
    4.2.3  客户电能信息采集与监控模块
  4.3  营销业务系统的核心业务
    4.3.1  客户业务处理模块
    4.3.2  供用电合同管理模块
    4.3.3  电费抄核收管理模块
    4.3.4  电能计量管理模块
  4.4  管理监控系统的核心业务
    4.4.1  服务监管控制模块
    4.4.2  业务稽查模块
    4.4.3  经营控制模块
  4.5  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业务
    4.5.1  基础数据指标分析模块
    4.5.2  电力需求侧管理模块
    4.5.3  客户关系管理模块
  4.6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4.6.1  系统的基本架构
    4.6.2  系统的主要功能
    4.6.3  功能设计的主要特点
  习题
第5章  电网大数据舆情分析
  5.1  背景与目标
  5.2  网络爬虫
    5.2.1  网络爬虫基础
    5.2.2  Python获取新闻数据
    5.2.3  八爪鱼获取评论数据
  5.3  文本挖掘
    5.3.1  中文分词
    5.3.2  词频统计
    5.3.3  停用词过滤
    5.3.4  文档主题生成模型
    5.3.5  关键词提取
    5.3.6  情感分析
    5.3.7  词云图
  5.4  上机实验
第6章  电力行业股票量化分析
  6.1  数据获取
  6.2  数据分析
    6.2.1  基础数据分析
    6.2.2  日收益率分析
    6.2.3  相关性分析
  6.3  均线模型
    6.3.1  均线分析
    6.3.2  移动平均线策略
  6.4  量化分析
    6.4.1  收益率与风险模型
    6.4.2  蒙特卡罗模拟分析模型
  6.5  上机实验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1章电力信息化概述

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也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公用事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电力企业对信息系统提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要求,并在电力体制改革后加快了信息化进程。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从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到运行维护,都有非常高的要求;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还要能够根据新的经营运作需要升级信息系统或者对系统进行快速重组。如何实施一个既能满足当前企业需求又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功能强大又具有良好柔性的信息系统,就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电力信息化需要讨论的主题。相对于传统应用,电力信息资源的开发尚处于发展阶段,随着新的电力体制逐步形成,今后会在发电和电网等方面形成新一轮的信息化高潮。

本章首先介绍我国电力信息化发展建设概况,然后分别对电力调度中心、发电企业、变电站以及输配电生产管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电力企业信息化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介绍。11我国电力信息化发展建设概况

电力信息化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应用中的全方位统称,是电力工业在电子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转变的过程。电力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电力信息化工程是被原电力工业部确定的电力工业五项跨世纪的科技导向型工程之一。计算机信息网络是电力工业信息化的基础·电力工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信息资源的开发。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作用,信息化建设已逐渐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自发行为”。信息化建设对企业不再是效益工程而是生存工程,如果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失去了有利地位,势必被社会生态无情地淘汰。

111我国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从20世纪60年代初的计算机应用算起,已有50多年的历史。这50年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世纪6080年代初

这一阶段为电力企业计算机应用的起步阶段。这一期间的信息技术应用领域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电站自动监测等方面,目标是提高电厂和变电站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计算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等。

这一时期的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计算机应用发展初期,计算机主体是国产DIS系列小型机,这类计算机没有操作系统,使用的是第一代和第二代程序设计语言,没有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应用在科学计算和T程运算上。少数科研单位引进国外计算机系统,虽然有第一代操作系统,开发了一些管理信息应用软件.但由于其不具备交互式功能,因此也不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工作界面。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处理技术才开始起步,在电费计算和财务辅助管理上进行探索性试验系统开发。但由于使用的都是集中型的中型和小型计算机.缺少汉字处理系统,没有实用价值,也不能推广应用。

2.第二阶段:20世纪8090年代初

这一阶段为信息化初级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中有了单项及初级应用;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的广大业务领域得到应用,电力行业广泛使用计算机系统,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

19801995年是属于专项业务应用的阶段,也称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初步开展了管理协调措施,如建立电力工业计算机应用领导小组,引进国外计算机系统,进行计算机培训.同时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访问系统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召开了第一届电力工业计算机应用工作会议,成立了计算机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负责电力工业部计算机应用规划和信息化建设领导工作,同时成立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专家委员会。从此电力信息化建设逐步走向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时期。为推进电力工业的现代化发展,电力部引进一批国外中型和小型计算机,并组织较大规模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培训,为电力工业计算机水平的第一次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方面为电力工业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作了技术准备。特别是引进国外微机后,计算机系统汉化的实现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为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生产和管理上的应用提供了发展空间,为电力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创造了条件。

这一阶段,电力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进人了实质性发展阶段。从大用户电费管理开始,相继在工资、统计、人事、财务、物资、安全、生产技术、设计、施工、档案、图书情报等各个领域,不同程度地用上了微型计算机。此外,发电厂、变电站的管理信息单项应用系统纷纷开始建设,各网省公司及国家电力部建立了一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如变电站的无人值守系统、电力工程设计的CAD技术等;还开始利用国际卫星通信网络进行信息服务,如电力科技情报所于1983年成为全国第一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