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8.09 4.3折 ¥ 89 全新
库存282件
作者葛荃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16082
出版时间2016-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9元
货号9021546
上书时间2023-11-24
绪说
一、现代政治文化研究概说
(一)现代政治文化的一般理论
(二)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研究
二、传统中国“道”的专制
(一)道的基本内涵
(二)孔儒之道
(三)圣王以“道”治天下
第一讲 政治价值(一):传统中国的君权至上政治价值结构
一、价值与政治价值
二、传统政治价值结构
(一)君权至上
(二)父权至尊
(三)伦常神圣
(四)均平理想
(五)明哲保身
第二讲 政治价值(二):“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实现
一、人性自觉与人的本质
二、“人道”原则与对个体人的压抑
三、圣化:“人”的价值的实现
四、结语:主体意识的断层与民族精神
第三讲 政治角色:士人的政治存在与政治心态
一、道与王的同一和冲突
二、孔子的选择与士人的政治存在样态
(一)在道与王的夹缝中求生存
(二)士人的五种出路
三、士人阶层的从属参与型政治心态
四、从士人到知识分子
(一)知识分子的规定性与士人精神
(二)士人精神的现代转换
第四讲 政治人格:从小人到圣人
一、从等级身份到政治人格
二、小人人格的“反道德”特质及其政治表现/
(一)小人人格特质分析
(二)小人的政治表现与境况
三、君子人格的道德特性与政治功能
(一)君子的道德规定性
(二)君子的政治功能
(三)君子人格与君主政治
四、乡愿与伪君子
(一)狂、狷与乡愿
(二)关于伪君子
五、内圣外王:理想人格与理想政治
(一)圣论与圣人人格
(二)内圣外王与修齐治平:儒家文化的理想人生与理想社会
(三)圣化文化与圣人宰制社会
第五讲 政治观念与意识(一):从臣民观到公民意识
一、君主政治与臣民观念
(一)臣民的忠君义务观
(二)权利主体意识的缺失
二、“尽人皆奴仆”的臣民心态
三、在实践中学会做公民
第六讲 政治观念与意识(二):“公私观”三境界
一、境界一:“以君为本”的公私观
二、境界二:“以民为本”的公私观
三、境界三:“以人为本”的公私观
四、从“以民为本”到“以公民为本”
第七讲 政治观念与意识(三):中国传统制衡观念与政治运作
一、西方文化中的政治制衡观念
二、中国传统的制衡观念及其价值构成
(一)和同论与道义制衡
(二)道义制衡的价值结构
三、中国传统制衡观念的困境与观念的转换
(一)制衡方式:苍白无力的道德规劝
(二)走出传统制衡观念的困境
第八讲 政治伦理(一):君臣之道与贤人政治
一、为君之道
(一)敬天法祖,尊师重道
(二)立公去私,任贤纳谏
(三)励精图治,勤政爱民
二、为臣之道
(一)忠君之道
(二)治民与恤民
三、贤人政治与清官期盼
(一)贤人政治模式
(二)所谓”清官期盼
第九讲 政治伦理(二):忠孝之道与传统义务观
一、忠孝三境界
(一)孝道三境界
(二)忠德三境界
二、忠孝之道的逻辑统一与实际选择的两难性
(一)忠孝统
(二)忠孝难两全
三、忠孝义务与极度扩张型亲情义务观
第十讲 政治社会化:传统中国的“教化”之道
一、“政治社会化”一般理论与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与政治人
(二)传统中国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二、教化之道
(一)学校教化
(二)循吏的教化功能与表彰循吏
(三)表彰直言、忠义、孝悌与义门
(四)地方绅士的教化功能
(五)教化与移风易俗
三、政治录用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与庸人体制
(一)政治录用与教化
(二)庸人体制与精英政治
第十一讲 政治哲学之政治信仰:政治合法性思维与中国化信仰理性
一、合法性理论与中国上古时代政治合法性思维特点
(一)西方文化传统中的合法性理论范式
(二)中国上古三代政治合法性认识的思维特点
二、先秦诸子的政治合法性论证方式
(一)“圣化”思想
(二)“君天同极”论
(三)“主阳臣阴”说
(四)“君道同体”观
(五)从君主的产生论证政治合法性
(六)先秦诸子政治合法性论证的理论特点
三、汉儒的合法性论证方式
(一)从天人关系论证政治合法性
(二)与政治合法性相关的理论问题
四、传统中国的信仰理性与恩宠政治文化性格
(一)思辨理性与中国化信仰理性的规定性分析
(二)恩宠政治文化性格:权力崇拜与“造神”情结
第十二讲 政治哲学之思维定式(一):善恶两分与政治主体思维的缺失
一、善恶两分的绝对化政治思维定式
(一)东林士人群体的“非此即彼”认知模式
(二)“善恶两分”的致思逻辑
(三)“童稚思维”的文化遗患
二、中国传统政治主体思维的缺失
(一)政治主体两层次说
(二)传统政治主体思维的缺失
第十三讲 政治哲学之思维定式(二):托古改制与归返原典政治思维
一、“托古改制”政治思维定式
(一)托古思维的源流
(二)托古改制政治思维定式的致思逻辑
(三)托古改制政治思维定式的“历史合理”与当下流弊
二、“归返原典”政治思维特点
(一)清代汉学的“求是”治学宗旨
(二)理学批判与归返原典政治思维
第十四讲 政治哲学之思维定式(三):比类逻辑与“大跃进”政治思维定式
一、比类逻辑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思维特点
(一)比类逻辑思维三要点
(二)比类逻辑与君主政治的认知和运作
(三)“死的”何以拖住“活的”?
二、斗争哲学与“大跃进”政治思维定式
(一)斗争哲学:“大跃进”政治思维定式的理念之源
(二)“大跃进”政治思维定式的致思逻辑
(三)“大跃进”政治思维定式的流弊与反思
第十五讲 传统中国的公共性探析
一、传统中国的社会性认知与实践
二、传统中国的社会性与现代公共性辨析
(一)价值内涵
(二)关注的问题与国家组织目标
(三)操作方式亦即实现路径
三、传统中国社会领域三层次说
四、转型中国对传统政治文化的承续
五、作为中国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一)历史认知与历史感
(二)主观投射与主观投射过度
(三)学术研究的“非唯一功利性
第十六讲 走出王权主义藩篱(代结语)
一、王权主义提出的政治学价值
二、王权主义提出的政治文化研究价值
三、走出王权主义即走出中世纪
参考文献
后记
《走出王权主义藩篱: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
剖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从哪里人手?《走出王权主义藩篱: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选择的切人点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价值系统。为此,我们需要先弄清楚什么是价值和政治价值。
一、价值与政治价值
“价值”一词最初是古典经济学的概念,一般认为是17世纪下半叶,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学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年-1687年)最早提出的。他在1662年撰写的《赋税论》(全名《关于税收与捐献的论文》)中阐述了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其后亚当·斯密(Adam Smith)、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等相继研究,19世纪初叶,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 Baptiste Say)提出了以效用为基础的价值论,英国的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提出了供求价值论和生产费用价值论,价值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概念。
随着人类知识的扩展,人们认识到价值问题不只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可以广泛地存在于哲学、伦理学等各种社会科学学科。18世纪,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Jeremy Bentham)及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等人提出了“效用原则”,用来作为道德价值判断的标准。所谓“效用”就是指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对于客体而言,其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大,其价值就越高;反之就越低。这一原则经过现代实用主义的引用阐发,成为判断人的行为与选择价值的一般标准。
强调价值的效用在认识上突出了主客体关系的主体性特质,从而明确了价值所含有的社会性,价值无非是作为世界主体的人对于置身其间的客体世界的关系性把握。人作为世界的主体,其对客体的需要体现在各个方面,因之关于价值的认识也是极为广泛和普遍的。由于人的社会存在既是个体的,又是群体的,与之相应,价值的表现也将分为社会即群体价值和个人价值,等等。
那么具体到政治价值,鉴于人的政治活动的社会性特征,政治价值主要表现为一系列政治准则,这些准则具有广泛的认同性,是政治主体进行政治活动、制定政治法规、设置政治制度、维护政治秩序的合理性依据和指导性原则。诚如前文所述,就一般意义而言,政治价值成为政治主体的一种评价标准,是政治主体借以认识政治现象,评估政治问题的依据尺度。如若具体言之,所谓政治价值是一个意义系统,具有明确的主体性,体现着人与外部世界的某种关系。同时,政治价值亦是一个政治系统赖以建立的根本依据,以及人们全部政治活动的终极目的。政治价值一般通过人们的政治观念表达出来。
政治价值的表现形式亦如前文所述,它“可能普遍地存在于某一共同体的政治文化之中,也可能是某一政治主体个人所独具的。对于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而言,政治价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通常需要数代人甚或千百年的承传积淀。对于个人来说,政治价值观念的形成无非是一个政治社会化(PoliticalSocialization)过程”。
研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之所以要从“政治价值系统”人手,主要是基于下面的考虑:
从文化现象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史籍传载极为丰富,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从上古传闻、先秦诸子、汉唐经学、宋明理学直至清代朴学,思想家、政论家、文人士子多如牛毛,他们留给后人的“经史子集”数不胜数。然而,这些文化现象的话语结构,历代传承下来的种种文本中使用的概念,提出的命题,思考者和叙事者们所表达的认识与观念,均表现出明显的文化传承性。后代一再重复着前代的话语,代代相沿,人们表达的认知与理念则惊人的相似、相近和相同。据此我们断定,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这种现象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内含着的政治价值准则具有一致性与贯通性。也就是说,政治价值是建构传统政治文化体系的“内在结构”,在中国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正是这一政治价值系统的相对稳定才达成了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价值分析,使我们可以透过异彩纷呈的诸多文化现象来体味一个民族的文化真质,并对中国历史上君主政治体制何以
……
《走出王权主义藩篱: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是一部运用现代政治文化理论作用方法论,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社会政治的专门之作。主要讲论和分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价值结构、政治观念与意识、政治人格、政治伦理、政治社会化、政治信仰与政治思维定式等。通过对传统中国的深入剖析,作者认为当代中国在思想文化的某些层面尚没有走出中世纪,在人们的意识和行为选择的某些方面依然羁绊于王权主义藩篱。作为一部学术专著,每个论题均有原创性学术判断,兹可以作为专业人士之研究佐助,同时也为有意愿深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政治的读者提供了一条认知路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