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限颂:谈文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无限颂:谈文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4.75 6.0折 58 全新

仅1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菲利普·索莱尔斯著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932077

出版时间2017-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9298879

上书时间2023-11-1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菲利普·索莱尔斯(PhilippeSollers,1936—)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法国当代有名小说家、评论家、思想家、结构主义的思想先锋之一,与罗兰·巴特同为结构主义代表人物。
《无限颂(谈文学)》便是他《无限颂》的一部分。它是科书式的文学随感,回顾的是20世纪的欧洲的文学艺术,书中每篇文章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书里的结构主义演出的精彩盖住了他所分析的所有对象。

作者简介
? 索莱尔斯( Philippe Sollers ,1936— ) 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法国当代有名小说家、评论家、思想家、结构主义的思想先锋之一,与罗兰?巴特同为结构主义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天堂》、《女人们》、《游戏者的画像》、《例外的理论》、《无限颂》等。

目录
目录 1 普鲁斯特的法眼 46 《女人们》和女人们 68 艾玛? 包法利 75 战斗中的写作 86 塞利纳的诞生 92 帕斯卡尔的时代 98 兰波的天赋 104 阅读和阅读之声 109 直面莎士比亚 116 荷尔德林与俄狄浦斯 120 看不见的诗歌 125 马拉美的悲剧 131 马拉美的幽灵 135 拉法耶特夫人的秘密 138 拉封丹的哲思 143 真正的赛维尼夫人 150 拉布吕耶尔的法眼 155 小说的自由 160 文学与政治 167 巴尔扎克和他的复制品 169 马拉美的爱情 175 魏尔伦的坎坷命运 180 愚比的胜利 186 阿尔托事件 192 巴塔耶 195 塞利纳,替罪羊 200 巴塔耶的社团 205 阿拉贡的秘密 210 阿拉贡档案 215 克洛岱尔再认识 221 萨特的发现 225 莫里亚克的政治 231 反抗者的肖像 237 萨特和波伏娃 244 杜拉斯,通灵者 250 布考斯基与世间之荒唐 254 深渊中的蓬热 259 巴洛克戏剧 262 作家,女人,死亡 268 福克纳的光芒 276 无法驯服的福克纳 282 斯科特? 菲茨杰拉德的复仇 287 清醒的贝娄 292 知识分子与作家 296 关于普鲁斯特 316 捍卫无限 331 巴塔耶的孤独 355 唐璜与卡萨诺瓦 372 关于阿尔托 394 作为对话的小说 406 生与死 422 爱情小说 433 佛罗伦萨的魔鬼

内容摘要
    普鲁斯特的法眼

     对于素描和油画,普鲁斯特并没有什么天赋,为此他苦恼不已。对音乐也没有什么禀赋,这同样也是他的苦痛之一。然而,对于雕塑和建筑,普鲁斯特则能感同身受。那些大教堂业已建成,过去的已经过去,再也无法有所建树,因此必须要去发现其他一些什么。据他自己所说(当然我们不一定要这么认为),在表象的漩涡里他常常想心甘情愿地当个小裁缝。当作家?你们想不到,他从来也没有想过。整个((追忆似水年华》(A la recherche du tempsperdu)就是在告诉我们叙述者直到很后都认为他将不会动笔写作。对于一部同时浓缩了建筑、雕塑、素描、油画、戏剧和音乐的天才之作来说,这真是“天才的把戏”。“逝去的时间”是对“形式”的人为分离,“重现的时间”则让“形式”重新聚合了起来。

     普鲁斯特的手一刻不停地写。异常清醒的大脑消耗着那日渐疲累的身体,他的身体逐渐成了一个活的“词语拼写器”。这身体知道很多,感受了很多,经历了很多。他睡觉时观察自己,醒来时观察自己,做梦时观察自己,呼吸时(正因为如此)观察自己,阅读时、观看时、倾听时、恋爱时观察自己。从繁文缛节的上流社会到逍遥的妓院,从“性战争”到地狱般的嫉妒,从沙龙到隐匿的窥淫癖,这位行走在大地上的过客其实是个卖命于自己的间谍,而他自己的目标,说到底就是真理。时间是有限的,必须加快脚步,这位探索者有个重大发现,也就是触及了时间和回忆的本质。这种回忆根本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也不是我们所说的那样。只有在讲述这一发现可能出现的场景时,这一发现才能显现,或者说,是在讲述对某些场景和相遇的不可思议的回忆时,无意问才导致这一发现的显现。真理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四处游走,但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它等着我们,而我们却一直爽约。我们总是处在感光片的边缘。他的手在纸上不断游走(书写优雅、柔韧,犹如地震图谱),一幕幕情景和一个个形象跃然纸上。有时,某个形象穿越字里行间时,竭力抵抗,想赖在书页里不走。在消失之前,它像一只不想被擒住、被碾死的虫子一样留下了斑点。那是个未被消灭的孤魂,是招魂仪式中的幽灵,是个鬼脸,一个黑影,一个眼色。去地狱的人应期待幽灵的出现。当普鲁斯特惊讶于自己的胆量,从“纸片”和不停转动的《圣经》卷轴中抬起头来的时候,有时会在草稿的边缘或是整张纸上涂涂画画。是绘画吗?不是。确切地说,是对有待寻觅的矛盾词语的涂涂改改、乱写乱画、圈圈点点。在这方面,普鲁斯特的风格更接近立体派,而不是印象派。这种风格在于拼凑各种异质元素以及一些不同的感知视角。例如:“小铃铛清脆的铁质铃声不时响起、无休无止、吵吵嚷嚷。”Ⅲ这就是贡布雷。有时他会停下来,让“人物”在他用页面筑成的“墙面”上滑过,如同神奇的幻灯片投影一样。在此期间,他会想到另一种东西,能吸收这种投影的言语形式,让这种投影再次汇入其鸿篇巨制的言语形式。这是种呼唤、涂鸦、漫画,他似乎想在那一刻定格自己的视角。残暴而富有穿透力的视角。视觉上的幻觉等着被分析、被透视,同样,与画面同步的声音也应被解构,现实生活中的声音有如电影里的声音,必须从口音、音高、语调、遗传、委婉、隐言等多方面予以解构和分析。普鲁斯特说,我的作品是攻击,是懈怠,是一种规则,是一座教堂,是一种体制,是一种障碍,是一段情谊,是一个孩子,是一个世界。一切都臣服于他的脚下。

     是言语的拼凑吗?是源自于那只有着万千视角、长在外部的“内眼”的言语拼凑吗?夏吕斯:“他那簇花白的头发,笑眯眯的眼睛和被单片眼镜抬高了的眉毛,以及插着红玫瑰花的饰纽孔,构成了三角形的三个角,抽搐着,变幻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P1-3

主编推荐
法国当代有名思想家?索莱尔斯百科全书式的文学随感。

精彩内容
对于才华横溢的索莱尔斯而言,谈论任何事物都不在话下。在《无限颂》一书中,针对艺术家以孤独闻名的论点,索莱尔斯的辩论堪称很好,而其讨论的话题也各式各样、毫不重复——戴安娜、五月风暴、塞尚、培根、毕加索、德波、普鲁斯特、莎士比亚、卡蜜儿、蓬热、巴塔耶……这部作品里汇集了使徒索莱尔斯的研究、论文、序言以及演讲。索莱尔斯似乎要建造一座文学堡垒,使其可以对抗幽灵般的“对手”。仅仅是书的内容就足以令人头晕目眩,而那么多的引用更让人迟疑是否要读进去。本书是《无限颂》谈文学的部分,谈论了包括莎士比亚、荷尔德林、马拉美、普鲁斯特、兰波在内的众多文学大家,体现了作者对这些大师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思想洞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