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与冥想的秘密(精)/瑜伽文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瑜伽与冥想的秘密(精)/瑜伽文库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0.75 6.0折 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印]斯瓦米·巴迦南达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220119606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10784916

上书时间2023-11-1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斯瓦米·巴迦南达(Swami Bhajanananda),罗摩克里希那修道院高级导师。 

朱彩红,浙江大学博士,云南大学哲学系讲师,研究领域为印度哲学、宗教哲学,出版著作和译著多部,如《<瑜伽经>讲什么》《意识瑜伽》等。

目录
目录

译者序.....................................................................001

上篇 瑜伽篇...............................................................001
帕坦伽利的《瑜伽经》演讲摘要................................ 003
帕坦伽利的瑜伽............................................................ 045
《瑜伽经》要略............................................................ 064
帕坦伽利《瑜伽经》的基本原理................................ 075 
——一条整体进路
西方现代心理学和瑜伽-吠檀多心理学...................... 118
诸瑜伽及其综合............................................................ 144
《薄伽梵歌》关于和谐与综合的启示........................ 161
——基于室利·罗摩克里希那和斯瓦米·维韦卡南达的观点

下篇 冥想篇...............................................................213
冥想的条件与达成(1).............................................. 215
冥想的条件与达成(2).............................................. 228
冥想的三条主道............................................................ 244
专注与冥想(1).......................................................... 260
专注与冥想(2).......................................................... 274
专注与冥想(3).......................................................... 288
专注与冥想(4).......................................................... 299
专注与冥想(5).......................................................... 315
冥想与自我认同............................................................ 330
冥想与自我更新............................................................ 348
冥想与自发性................................................................ 361
冥想与行动(1).......................................................... 379
冥想与行动(2).......................................................... 389
冥想与和谐.................................................................... 406

内容摘要
     上篇 瑜伽篇 帕坦伽利的《瑜伽经》演讲摘要 在《瑜伽经》里,《修习篇》应该排在前面,《三摩地》篇应该排在后面。然而,根据印度的惯例,最精深的排在最前面,比如,我们可以在《梵经》《薄伽梵歌》《拿拉达的虔信经》等经典中看到同样的惯例,最精深的也是排在第一。 这是因为,瑜伽士或成就者可以直接进入优选真理,他们无须费心去修习;而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则要从预备阶段——修习开始。 一、瑜伽传统简述 有两个主要的瑜伽传统:(1)吠檀多的瑜伽传统,(2)帕坦伽利的瑜伽传统。 这两个瑜伽传统本身的共同点很少,二者是不同的范式。它们基于接近不同的预设、背景知识和基本概念。人们在理解二者的差异时,存在着许多困惑与混淆。 帕坦伽利的瑜伽传统终结于12世纪的某个时候,其师承在13世纪或14世纪的某个时候中断。 在印度,吠檀多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而帕坦伽利的瑜伽实际上消失了。因而在大多数人那里,他们的头脑预先适应了吠檀多的思想,然后再去研习帕坦伽利的思想!可是,帕坦伽利的原初体系是不能通过吠檀多去理解的。 比如,冥想(Dhyana)、三摩地(Samadhi)等术语既出现在吠檀多体系里,也出现在帕坦伽利的瑜伽体系里。很多人看到这一点,就认为两个体系是同一回事。其实不是那样的! 根据帕坦伽利的观点,终极实相包括两个范畴:普鲁沙(Purusha,也译成原人)和原质(Prakriti)。整个宇宙出自原质。普鲁沙是灵魂,是你内部“知晓”的自我,其余一切皆是原质的显现,整个宇宙是原质的变现。人的本性是普鲁沙,它不同于身体和心意。束缚是普鲁沙与原质(世界)的牵连,解脱(Mukti)则意味着普鲁沙与原质的分离。瑜伽就是分离(viyoga)。 普鲁沙具有意识的本质,而原质是无意识的。不同于西方的理解,原质并不代表“物质”(matter),普鲁沙也不代表“精神”(spirit)。 阿特曼(Atman)与梵(Brahman)的合一即为解脱。所以在吠檀多里,瑜伽就是合一(Union,也译成联结)。 在几百年的时间里,这两个体系保持分离。第一次综合二者的尝试见于《薄伽梵歌》。然而,在吠檀多确立主导地位之后,数论哲学就被忽略了。 室利·罗摩克里希那( Sri Ramakrishna)和斯瓦米·维韦卡南达(Swami Vivekananda,也译辨喜)再次尝试综合二者,并肯定吠檀多理论和瑜伽实践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在6世纪,二者融合于一个新的体系——密教。 那么,瑜伽体式(yogasanas)又是如何产生的?帕坦伽利仅仅谈到了体式,但和今天流行的“瑜伽体式”是不一样的! 帕坦伽利根本没有提到昆达里尼(Kundalini)或萨克缇(Shakti)。昆达里尼的概念始于6世纪的哈达瑜伽。哈达瑜伽源于一名伟大的瑜伽士或圣人,名叫鱼帝(Matsendranath),出生在孟加拉。他的思想主要传给了普通人,也就是穷人。他的弟子是牧牛(Gorakhanath)。这便是密教瑜伽。 室利·罗摩克里希那恢复了这三大传统,即吠檀多瑜伽、帕坦伽利瑜伽、密教瑜伽,但主要恢复的是密教瑜伽。我们在罗摩克里希那传道会的修习等,就是基于密教传统。再者,斯瓦米·维韦卡南达恢复的则是吠檀多传统。 然而,原初的帕坦伽利体系没有得到接近的恢复,因为师承中断了。大约100年前,斯瓦米·哈瑞哈拉南达·阿冉雅(Swami Hariharananda Aranya)恢复了帕坦伽利瑜伽。 胜王瑜伽(Raja Yoga)既不属于吠檀多传统,也不属于帕坦伽利传统,而是属于密教传统。不过,我们在此讲述的,不是胜王瑜伽,而是帕坦伽利的瑜伽。这里谈的是普鲁沙和原质的分离。 P4-6

主编推荐
经典是火焰燃烧之后的灰烬,斯瓦米·巴伽南达通过诠释经典让火焰重新燃起

精彩内容
《瑜伽与冥想的秘密》是作者对瑜伽与冥想两大热门话题所做思考的文集,将印度哲学与西方哲学、瑜伽文化与西方心理学做了比较,阐释了瑜伽与冥想实践对人们获得圆满人生的影响,以其广博的知识,深入的研究,向读者澄清了瑜伽与冥想领域普遍存在的一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疑惑和问题,可谓是对瑜伽与冥想的正本清源之作。

媒体评论
印度贡献给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瑜伽和冥想,帮助我们在复杂炙热的生活中寻得平衡与清凉,但也留给我们同样多的迷惑,甚至面临被误导的危险。本书则会引领我们进入正见之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