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改革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改革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6.14 4.7折 98 全新

库存14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任红梅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13637589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3922842

上书时间2023-11-0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宋敏,男,管理学博士、理学博士后、教授、美国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现为西安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导师、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管理。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2部,获得陕西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陕西省教学成果奖多项,主持参加重量、教育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课题多项。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7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7一、选题背景 7二、研究意义 3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述评 4一、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4二、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4三、研究现状评析 17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内容 18一、研究目标 18二、研究内容 19第四节 研究方案和方法 20一、研究思路 20二、研究方法 20三、技术路线 21四、可能的创新之处 22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4第一节 基本概念 24一、关于低碳发展的概念 24二、关于碳排放的相关概念 26第二节 理论基础 30一、生态文明思想理论 30二、流域经济理论 31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33四、环境经济学理论 34五、公共物品理论与产权理论 35第三节 低碳发展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37第三章 黄河流域低碳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38第一节 黄河流域概况 38一、自然概况 38二、经济发展状况 39三、 生态环境状况 40四、能源生产与消费情况 42第二节 黄河流域治理实践经验 44一、治理实践 44二、治理经验 44第三节 黄河流域低碳发展现状 45第四节 黄河流域低碳发展的制约因素 47第四章 黄河流域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 52第一节 黄河流域的碳排放状况 52一、碳排放计算方法 52二、碳排放的结果分析 53第二节 黄河流域的碳排放强度状况 59一、碳排放强度的结果分析 59二、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分析 62三、碳排放强度的发展趋势预测 64第三节 黄河流域碳排放强度的驱动因素 66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66二、地理探测器 67三、单个驱动因素作用强度分析 67四、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 69第四节 小结 70第五章 黄河流域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收敛性及影响因素 71第一节 黄河流域碳排放效率的情况 71一、超效率SBM模型 71二、碳排放效率结果分析 72第二节 黄河流域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 73一、动态差异演变分析 73二、区域差异结果分析 74第三节 黄河流域碳排放效率的收敛性 76一、收敛性分析方法 76二、收敛性结果分析 77第四节 黄河流域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 79一、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79二、空间杜宾模型 80三、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 80四、空间杜宾模型的检验与选择 81五、影响因素的检验结果 81第五节 小结 83第六章 黄河流域碳排放权省域分配及碳减排潜力评估 84第一节 碳排放权的交易发展现状 84一、碳排放交易的发展现状 84二、黄河流域碳排放交易发展的必要性 85第二节 黄河流域碳排放权的分配指标体系 85一、碳排放权分配指标体系的确定 85二、指标的筛选与处理 87三、碳排放权测算及省域分配模型 87四、数据来源 89第三节 黄河流域碳排放权的省域分配 89一、碳排放权分配权重结果 89二、碳排放权配额结果分析 90三、碳排放空间余额及其分类 92第四节 黄河流域的碳减排潜力评估 94一、碳减排潜力评估方法 94二、碳减排潜力结果分析 95第五节 小结 96第七章 基于公共利益主体博弈的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98第一节 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98第二节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现状分析 99一、生态补偿现状 99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01第三节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公共利益主体博弈分析 103一、博弈层次划分及方法选择 103二、黄河流域上下游地方政府间博弈 103三、引入中央政府激励约束机制的黄河流域政府间博弈 106四、黄河流域微观利益主体与地方政府间的博弈 112第四节 小结 114第八章 黄河流域低碳发展转型的路径 115第一节 加强黄河流域碳排放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治理 115一、建立健全流域一体化发展机制 115二、构建黄河流域协同发展的社会治理体系 117第二节 发挥流域各省区优势,探索新型产业发展及碳减排模式 119一、做好重大产业布局设计 119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121三、制定差异化减排措施 122第三节 优化和完善黄河流域碳排放治理配套机制及政策 124一、形成流域碳排放治理创新体制机制 124二、健全黄河流域碳排放治理资金保障政策 125三、建立健全流域经济环境耦合协同的支撑体系 125第四节 打造宜居的黄河流域环境与优质的黄河文化品牌 128一、加快建立流域民族事务协同治理机制 128二、注重黄河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129三、促进黄河流域文化传播与高质量发展 131第五节 建立多元化的协同联动机制,配套制度完备的保护机制 132一、加强政府间合作共谋机制 132二、推进补偿资金的横向转移支付 133三、健全协调沟通的对话平台 134四、强化生态补偿的法律技术支撑 135后记 137参考文献 139

内容摘要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黄河流域依旧面临着经济发展水平低和资源环境约束两大难题,低碳发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路径,同时也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本书综合运用低碳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理论,对黄河流域的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效率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流域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规律进行总结,对促进流域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主编推荐
·对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规律进行归纳;·对促进流域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精彩内容
农业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产出水平提升,相应地带来农村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着供给总量规模扩张的低效运行,供给结构“软”“硬”失衡困境和供给效能的边际收益递减困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和缺乏对农村居民文化需求的有效把握,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难以激发、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政治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价值分离,供给主体条块化分散难以形成不同供给主体之间的协同供给加剧供需偏离。构建网络化供给机制,发挥多元供给主体优势,实行供给模式创新,供给决策的公共选择机制以及满意度主导的绩效评价机制,多种机制共同运作,矫正供需偏差。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改革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拓宽多种资金来源渠道,夯实人才支撑,加强审计监督等。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优势,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战略,以需求导向实现精准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供给,激发农村居民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两个中心”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作用,弥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短板,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能。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