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傅庚生,教授(1910-1984),号肖岩,辽宁沈阳人。曾执教于东北大学、华西大学、东北中正大学、辽东学院、西北大学等院校。先生是二十世纪我国有名的古典文学鉴赏家、杜甫研究家,著作有《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中国文学欣赏发凡》《中国文学批评通论》《文学赏鉴论丛》《杜甫诗论》《杜诗散绎》《杜诗析疑》等。
目录
书旨与叙录 傅 光 1
一 文学与要素
二 了解与欣赏
三 研究与创作
四 明诚与端志
五 授受与一贯
六 学思与兼通
七 咬文与嚼字
八 缘情与度理
九 深入与旁通
一 分析与综合
一一 情辞与本色
一二 风格与人格
一三 格调与趣味
一四 情景与意境
一五 醇美与含蓄
一六 深隐与卓秀
一七 梦幻与光影
一八 诗情与画意
一九 言辞与声韵
二 诵读与吟咏
二一 神气与灵感
二二 复古与革新
二三 汉赋与俳优
二四 抑李与扬杜
二五 秦李与三瘦
二六 新诗与前瞻
索引
后记 / 傅侃
内容摘要
傅庚生著的这本《中国文学欣赏发凡(精)》采撷作者自《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出版后直至1962年二十
年间撰著的与文学欣赏相关的文章,汇为一编。仍因《举隅》釐为廿六章,没有简单地将这些文章罗列汇编起来,而是将其编排在二十六个题目下,一是使全书整齐划一,更具条理;二是内容上由浅入深,易于收循序渐进之效;三是与《举隅》更易两相参证,比并阅读。
顾名思义,“发凡”者,乃是发凡起例,以明文学欣赏循序渐进的过程;“举隅”则是给予欣赏的例说,希望读者可以隅反的。《发凡》是以语体文写作,更多适合今天的读者,而且,指出欣赏须从自我人格的驯制开始。读者由“发凡”而“举隅”,从文字上说,是从语体而文言,对于言语的适应也会更加容易些;从内容上说,自“发凡”入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欣赏的眼界自然逐渐开阔,再读“举隅”的例说,会更容易把握其方法与脉络。由《发凡》拾阶而上、观其大意;再到《举隅》登堂入室、探骊得珠。
主编推荐
本书有别于传统的诗话、词话等,在吸纳前人前说的基础上,阐述了作者的“一家之见”,因此,这是一本个性的古典文学欣赏之书。“修辞立其诚”,不仅是做人的根本,且尤是学文的先导。本书于端志、明诚等立身务本的精神,独多阐发,这是应该着重说明的。
《发凡》的写作是在作者的名作《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之后,所以不少内容都有作者新的理解与发挥,可以说是更进一境了。《发凡》*章《文学与要素》可说是《发凡》《举隅》两书的总纲,也是作者文学欣赏的总依据。《发凡》与《举隅》在有些内容上是可以两相参证与互为补充的,比如《发凡》的《了解与欣赏》与《举隅》的《精研与达诂》、《发凡》的《风格与人格》与《举隅》的《善美与高格》、《发凡》的《深隐与卓秀》与《举隅》的《辞意与隐秀》、《发凡》的《言辞与声韵》与《举隅》的《重言与音韵》等等。两书可谓珠联璧合、若合符契。
精彩内容
《中国文学欣赏发凡》采撷作者自《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出版后直至1962年二十年间撰著的与文学欣赏相关的文章,汇为一编。仍因《举隅》釐为廿六章,没有简单地将这些文章罗列汇编起来,而是将其编排在二十六个题目下,一是使全书整齐划一,更具条理;二是内容上由浅入深,易于收循序渐进之效;三是与《举隅》更易两相参证,比并阅读。
顾名思义,“发凡”者,乃是发凡起例,以明文学欣赏循序渐进的过程;“举隅”则是给予欣赏的例说,希望读者可以隅反的。《发凡》是以语体文写作,更多适合今天的读者,而且,指出欣赏须从自我人格的驯制开始。读者由“发凡”而“举隅”,从文字上说,是从语体而文言,对于言语的适应也会更加容易些;从内容上说,自“发凡”入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欣赏的眼界自然逐渐开阔,再读“举隅”的例说,会更容易把握其方法与脉络。由《发凡》拾阶而上、观其大意;再到《举隅》登堂入室、探骊得珠。
媒体评论
钱钟书:庚生先生大著,夙所研诵,心仪已久。与光先生当有乔梓之谊,家学相传,益深忻佩。
霍松林:传世君犹馀凤髓,说诗谁更解人颐。
陈贻焮:先师论学,自出机枢,折中当理,妙达古人之诣,以成一家之言。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