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汇通症状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西医汇通症状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3.38 4.3折 78 全新

库存4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戴恩来,李应东主编

出版社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2427748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1318518

上书时间2023-10-3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内科

第一节发热

第二节咳嗽与咳痍

第三节咯血

第四节呼吸困难

第五节发绀

第六节心悸

第七节胸痹

第八节高血压

第九节眩晕

第十节意识障碍

第十一节恶心与呕吐

第十二节呕血

第十三节吞咽困难

第十四节腹痛

第十五节腹泻

第十六节便秘

第十七节黄疸

第十八节便血

第十九节消瘦

第二十节水肿

第二十一节血尿

第二十二节多尿

第二十三节尿失禁

第二十四节排尿困难

第二十五节糖尿病

第二十六节 肥胖

第二十七节痹病(关节痛)

第二十八节骨质疏松

第二十九节皮肤黏膜出血

第三十节失眠

第三十一节抽搐与惊厥

笫三十二节精神障碍

第二章外科

第一节骨折

第二节┄针剌庥醉

第三章妇产科

第一节月经过多

第二节痛经

笫三节┄生殖道炎症

第四节多囊卯巢综合征

第五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第六节不孕症

第七节晚期产后出血

第八节产后身痛

第四章儿科

第一节小儿脑性瘫痪

第二节小儿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第三节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

第四节 小儿遗尿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内科

第一节发热

一、概念

发热(fever)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野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码,使体温升高超出了正常范围,或者患者自己感觉身体局部或全身体温增高,而实际测量体_在正常范围之内。

正常人体体表温度一般为36~37℃,常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稍有波动。在一日中,下午体温略高,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略高于平常,还可受到进餐、运动等影响,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

二、中医认识沿革

发热是很常见的症状之一。先秦时期《左传》记载:“天有六气……淫生六疾。六气日阴、阳、风、雨、晦、明也……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古代医家对发热的认识,分散在以发热为主症的相关疾病中,如《黄帝内经》中的“热病”、《难经》中的“广义伤寒”、《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伤寒”,以及后世刘完素的“火热论”、李东垣的“阴火论”、朱丹溪的“相火论”、温病学派的“广义温病”等,均对发热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黄帝内经》中的热病

《黄帝内经》中将感受外邪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的一类疾病称为“热病”。有关内容分见于《素问·热论篇》《素问·评热病论篇》《素问·刺热篇》以及《灵枢·寒热病篇》《灵枢·热病篇》,指出热病病因“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有伏邪致热,如“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热病的治法为“五十九刺”以及汗泻;热病的调护需注意“食肉则复,多食则遗”等。由此可以看出,热病在当时常见。

(二)《难经》中广义伤寒之热病

《难经》提出“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将各种外感热病总称为“伤寒”,在广义伤寒之下,其又分为五种不同的疾病,均可致热。

(三)《伤寒论》之热病

《伤寒论》吸收了《黄帝内经》中的六经分类方法,增添了外感后机体阴性病证的表现及证治。《素问·热论》中六经证候只有热证,没有阴寒证,但仲景总结出六经病证中既有发热恶寒的太阳病、壮热烦渴的阳明病、邪居半表半里的少阳病,也有里虚寒的太阴病、虚体伤寒的少阴病、寒热错杂的厥阴病,总结了由轻而重、从表入里的热病一般传变规律,以及“合病”、“并病”、“直中”等疾病特殊发生发展的情况,极大指导了后世的临床诊疗。开创了六经辨证的外感热病诊疗体系。

(四)刘完素的“火热论”

金元时期,社会上逐渐产生了滥用温燥药物治疗疾病的风气,导致很多误用过热之剂的弊端,刘完素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以及“六经传受,由浅至深,皆是热证”的火热致病理论,认为“六经传受,皆是热证,非有阴寒之病也”,治疗以寒凉泄邪为主。

……




精彩内容

本书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四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发热、咳嗽与咳痰、骨折、针刺麻醉、月经过多、痛经、小儿脑性瘫痪、小儿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