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箱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错箱记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5.33 4.7折 53.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美]劳埃德·奥斯本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88496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3.8元

货号11508961

上书时间2023-10-3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吴钧陶,1927年生,安徽贵池(今池州市)人。笔名纸囚一世、甘木。少年时因病辍学,未再进学校读书。中国作协会员,上海市作协会员,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曾任平明出版社、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资料员、编辑、编审,连续30年左右。 创作:诗集《剪影》《幻影》《心影》《人影》,以及《吴钧陶短诗选》;散文集《留影》《云影》。 翻译(英译中):《圣诞颂歌》《炉边蟋蟀》《错箱记》《维莱特》《爱丽丝奇境历险记》《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狄更生诗选》。 翻译(中译英):《鲁迅诗歌选译》《杜甫诗新译》《杜甫诗英译150首》。主编及合译:主编《马克·吐温十九卷集》。 合译《唐诗三百首新译》《汉英对照文白对照唐诗三百首》。 黄福海、赵芸写《纸囚诗韵贯中西——吴钧陶》。 自侃:“一囚六影居士”。

目录

作者小序
第一章莫里斯的疑窦
第二章莫里斯的行动
第三章演说家逍遥自在了
第四章行李车里的司法官
第五章吉迪恩·福西斯先生和庞大的箱子
第六章莫里斯的折磨:第一期
第七章威廉·登特·皮特曼向律师求计
第八章迈克尔·芬斯伯里的假期
第九章迈克尔·芬斯伯里假期的辉煌成就
第十章吉迪恩·福西斯和布洛德伍德大钢琴第十一章音乐大师詹姆生
第十二章布洛德伍德大钢琴的最后一瞥第十三章莫里斯的折磨:第二期
第十四章威廉·本特·皮特曼的好消息第十五章“伟大的万斯”回家了第十六章皮革店最后的改组



内容摘要
     第一章莫里斯的疑窦 一个文学爱好者,舒舒服服地待在家里,他不会知道作者的艰难和辛苦。他拿着一本小说,笑盈盈地一页页翻过去,可不会想到那需要费多少钟点的工夫去查考典籍,在伯德雷恩图书馆①里从事研究,跟学识渊博而字迹难认的德国学者往返书信——总而言之,他不会想到,让他在火车上消磨一个钟头的东西,得有一个工程十分浩大的脚手架②先架起来,然后又拆掉!所以,我本来可以在这篇故事的开头先讲讲“通蒂”⑧的身世——他的出生地、家庭成分、可能从他母亲那儿遗传来的天分,以及能说明他聪慧早熟的显著事例等等——还可以写一篇文章,详尽叙述那个冠以他的名字的养老金法。这些材料都在我面前的分类架①里,但是我又不屑于这样卖弄。通蒂已经死了,我从没见过谁对他有一丝悼惜之意;至于“通蒂氏养老金法”哩,对于这篇不加渲染的故事来说,用一两句话也能够说明了。 有那么一群朝气勃勃的年轻人(人数越多越好),各人拿出一笔款子,汇总后委托受托人保管;过了一百年,出钱的死得只剩下一个人了,这笔款子连本带息就落在这个人手中,不过也只等于昙花一现;因为他这时可能耳朵已经聋了,你告诉他得了多大一笔财产,他都听不见——而且无疑他是行将就木,因此得到了等于没有得到。现在看来,这种办法显然富有异样的诗意和幽默感,因为这是一种没有一个当事人可能得到好处的办法;但是它的高尚的和公平合理的精神,使我们的祖父母一辈的人都乐于做此事。 当约瑟夫·芬斯伯里和他的哥哥马斯特曼还在穿着镶白绉边的裤子的孩提时代,他们的父亲——齐普赛街的一个富商——替他们加入了一个由三十七个人组成的资金充盈的小型“通蒂会”。人会费一千镑;约瑟夫·芬斯伯里到现在还记得当时到律师事务所去的情景,那个“通蒂会”的会员们——都是像他一样大的小孩子——聚集在一起,依次坐到办公室的那张大椅子上,在一位戴着眼镜、穿着长筒靴的和气的老绅士的帮助下,各人签上名字。他记得后来就跟这些孩子跑到律师屋后的草地上玩,他还跟一个“通蒂会”中的兄弟大打了一场,那个孩子踢痛了他的胫骨。律师正在办公室里请聚会的那些父亲和母亲喝酒吃蛋糕,听到打斗的闹声就跑了出来,两个战斗员就被拆开,约瑟夫的战斗精神(因为他比另一个年纪小)获得穿长筒靴绅士的赞许,力言他像他这样大的时候,也是这样勇敢。约瑟夫心想,他小时候是不是穿着小长筒靴,秃着小光头呢?他晚上上床睡觉,自言自语地讲海战故事,讲倦了,是不是也穿起像这老绅士的衣服,拿出酒和蛋糕来款待另一些小男孩、小女孩呢? 一八四○年,这三十七个人全活着;到一八五○年,人数少了六个;在一八五六年和一八五七年,变化更大,克里米亚战争①和孟加拉兵变②带走了九个人。一八七。年,原来的会员只剩下五个了,在我写这篇故事的时候③,连芬斯伯里兄弟两人在内,一共只剩三个人。 现在马斯特曼是七十三岁;他早已嗟叹年老力衰之苦,也早已退休,正住在他的儿子名律师迈克尔的家里,和外界少见往来。约瑟夫呢,可不同了,他还是到处走动,还不过只是半老的样子,常在他爱去走走的街道上出现。这情形是令人遗憾的,因为马斯特曼过着(即使在细枝末节上)一种典型的英国式的生活。勤劳、有规律、庄重,并且相信四厘公债,被认可为是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的基本条件。在这种种方面,马斯特曼都有着很好的表现,现在到了七十三岁,他才ab agendo①;可是比他小两岁的约瑟夫,虽然保养得不错,但是一生怠惰,为人古怪,一直叫人看不起。他从事皮革事业,但早就厌弃了业务,别人也认为此道非他所长。他喜欢博闻周知,但没有及早节制自己的兴趣,于是他的壮年很快就开始耗费在这方面。没有比这种癖好更耗损精力的了,或许只有很自然地随之而来或因之而起的热衷于演讲的癖好,才会更厉害。约瑟夫却兼有这两点;这复合症十分凶猛,使得病人到处做义务演讲,几年之内,很快又发展到更严重的程度,甚至情愿跑三十英里的路,到小学校里去对幼童演讲。他不是一个学者;他读的东西只限于粗浅的教科书和报纸;他连百科全书都没有翻过;他说人生就是他的书。他声称自己的演讲不是讲给大学教授们听的;他的演讲是直接诉之于“人民的伟大的心”,而人民的心,必然无疑,比人民的头脑更明事理,因为他的苦口婆心已经受到大家欢迎。譬如说,《如何靠一年四十镑的收入而愉快地生活》,这篇演讲就曾在失业群中轰动一时。《教育之宗旨、目标、意义与价值》,这个讲题就曾使他赢得浅见者的重视。至于他那篇有名的论说,《人寿保险与群众之关系》,在犬岛②的“工人协进会”里宣读,也曾受到盲目崇拜的男女听众的“满堂喝彩”,效果之大使他第二年就被推选为那个会的名誉会长,这职司非但没有酬劳,反而要居职者拿出钱来捐助,但是他的虚荣心却得到无上的满足。p1-5

精彩内容

《错箱记》属于“双语经典”系列丛书,为汉英对照版,是英国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和他的继子奥斯本合著的一本小说,讲述了一个装尸体的木箱被调换送错了的离奇故事。莫里斯与约翰为了得到二伯父的一笔养老金,便把他看管起来,望他长寿。二伯父约瑟夫却受不了这拘束生活,趁一次火车出事之机逃之夭夭,莫里斯兄弟误认了一具尸体,认为二伯父已死,便将尸体装入一只大木桶运回家去,企图封锁消息,制造二伯父未死的假象。谁知尸体在运送途中被人调换,在不同的人手里推来送去,加之莫里斯的堂兄从中作祟,演出了一幕幕令人捧腹的笑剧,酿成了一个出人意外的结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