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城记:我们共同的历史与遗产(1860-1959)
  • 武汉城记:我们共同的历史与遗产(1860-195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武汉城记:我们共同的历史与遗产(1860-1959)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7.34 6.0折 79 全新

库存4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颖,丁援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21746815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11751684

上书时间2023-10-2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重要的省会城市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盘龙城。风光旖旎,两江穿城,孕育了这座城市独具一格人文风骨。近代以来,西方的坚船利炮踏开江关,思潮涌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首当其冲受到广泛影响,自1856年汉口开埠,武汉历经变革,逐步从传统商业市镇发展为交汇两江三镇的九省通衢,成了交融中西,引领革命的先锋。百年武汉的发展,记录了近代中国的求变与自强。
武汉完整经历了中国人的百年斗争——兴洋务、举首义、求共和,图存救亡。风云变幻,在武汉城中塑造了诸多见证变迁的历史空间和具有特色的建筑遗产,其中许多矗立至今,几乎凝结了一部立体的中国近现代转型史。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共享遗产”的角度着手,以历史演进与思潮发展为经,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为纬,对武汉百年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进行梳理,描绘出这座荆楚名城的历史品格。
白云千载,晴川历历,过去种种滚滚逝去,未来种种汹涌而至,这座刻录历史的英雄城市依然年轻活力,并且仍在承载与见证新时代中国人的智慧、坚韧与拼搏。阅读武汉、记录武汉,为我们理解近代中国曲折辉煌的一百年提供了一个层次丰富的侧面。



作者简介
武汉大学国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城市规划博士后。现就职于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共享遗产委员会专家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武汉城市史与文化遗产。著有《武昌老建筑》《武昌地标》等,英文译著《武汉城市简史》等。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共享遗产委员会秘书长,著有《文化线路》《堪舆》《一本书读懂中国建筑》《武汉历史建筑图志》《长江文明》等。

目录


 自序

 第一章理解武汉从文化交流的角度书写武汉历史

 第一节近代以前的武汉三镇

 第二节从汉口开埠到武昌首义

 第三节革命中心、临时首都与文化名城

 第四节共和国的工业重镇

 第二章规划武汉近代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

 第一节从租界规划到“一五计划”:近现代武汉的规划与建设方略

 第二节武汉的近现代转型与中西文化交流

 第三节武汉的近现代转型与三镇融合发展

 第三章营造武汉近代武汉有名事务所、建筑师及营造厂

 第一节近代武汉有名事务所

 第二节近代武汉有名建筑师

 第三节近代武汉有名营造厂

 第四章武汉“共享遗产”从“西风东渐”到“中西合璧”

 第一节从古典主义到ArtDeco:武汉近代金融与公司建筑

 第二节从“学宫”到“殿堂”:武汉近现代文化教育建筑

 第三节家宅、里分与公寓:武汉近代居住建筑

 第四节传播与融合:武汉近代宗教建筑

 第五章武汉“共享遗产”从“师夷长技”到跨越发展

 第一节从“汉阳铁厂”到“红房子”:武汉近现代工业遗产

 第二节从江汉关到武汉剧院:武汉近现代公共建筑

 第三节跑马场、健身所与体育馆:武汉近现代体育建筑

 参考文献

主编推荐
1.史料扎实、视角独特、学科交叉,从“共享遗产”及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介绍武汉的城市发展史和独特的建筑文化遗产,对梳理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发展具有参考价值,对以往研究武汉历史建筑研究中的错误有一定纠正。收集呈现百余张历史照片和实地勘察图片,展现建筑遗产今貌。 2.武汉三镇的城市史和文化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代表性,作为城市文化读物适合大众阅读。 3.武汉是九省通衢,在近年因新冠疫情的爆发而受到广泛关注,这本书为理解当地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视角。 4. 历史学家冯天瑜作序共读

精彩内容
武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坐两江、拥三镇,为九省通衢,首义之城,是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近代以来,丰富的中西文化交流为武汉三镇留下了富有特色的建筑文化遗产,其中许多矗立至今,几乎谱写了一部立体的中国近代史。本书基于“共享遗产”视角,以历史演进与思潮发展为经、城市的建设与遗产为纬,对武汉开埠以来的百年历史(1860-1959)进行了梳理。 作者对武汉的近代发展史做了较为全面的剖解,主要分为几个部分,“理解武汉”,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梳理武汉的古今历史;“规划武汉”,侧重近现代武汉的城市规划与发展; “营造武汉”,以近代武汉事务所、建筑师和营造厂为线索探究武汉城市营造的思潮; “武汉共享遗产”,对武汉各类文化遗产进行分析,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剖面。本书资料翔实,图文并茂,从人文观察角度展现了武汉独具特色的城市历史沿革。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