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地理学
  • 动物地理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动物地理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63.71 6.4折 255 全新

库存2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兆元,董贵信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39636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255元

货号12278506

上书时间2023-10-2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综合过去30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演化和适应两个维度论述物种分布问题,是目前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动物地理学内涵及范畴的学科专著,也是论述该学科**研究进展的科学专著。通过绪论和物种多样性,系统介绍本学科内涵、历史脉络以及生物学概念和理论;通过描述地理空间的环境分异和生物相以及环境的历史变迁,以阐述环境压力及其动态性。用部分兽类分布区的历史变迁和地质时期动物区系来展示动物分布区及区系的动态性,通过介绍当代世界和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来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以及演化背景、当代环境与物种适应的统一性。最后结合作者的**研究发现来探讨本学科在当代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价值。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动物地理学的定义  2

第二节  动物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3

一、动物地理学是古老的科学  3

二、动物地理学是新兴科学  19

第三节  本书的结构  21

参考文献  23

第二章  多样性  25

第一节  物种  26

一、物种定义  26

二、物种定义在使用中的困难  30

三、当代分类学中物种鉴定手段及存在的问题  32

第二节  多样性的实现  33

一、成种机制  33

二、成种时间  36

三、物种维持机制  37

四、分类单元、分类系统、演化历史及物种多样性  38

第三节  自然选择、适应和分布  41

一、自然选择单位  41

二、适应  46

三、适应辐射和物种多样化  49

四、分布  55

参考文献  60

第三章  地理空间的环境分异和生物相  65

第一节  驱动环境分异的主要因子  66

一、地表水热分布的基本格局  66

二、改变水热分布基本格局的因素  69

三、环境分异对生物的影响  73

第二节  环境分异与生物相  75

一、潮间带(intertidal zone)  76

二、湿地  78

三、森林  81

四、草原(grasslands)  90

五、荒漠(deserts)  92

六、苔原(polar tundra)和冰原  93

七、垂直景观  95

第三节  环境的动态性  95

参考文献  96

第四章  地球环境的历史变迁  99

第一节  古海陆相  100

一、地球构造  100

二、海陆相演变  101

第二节  古气候  108

一、温度  108

二、湿度  111

第三节  海平面升降  116

第四节  造山运动  118

第五节  第四纪环境变化对生物区系的塑造  118

第六节  区系的动态性  119

参考文献  120

第五章  部分重要兽类分布区的历史变迁  123

第一节  绪论  124

第二节  有袋类  127

一、关于有袋类(有袋下纲Marsupialia)  127

二、有袋类的起源和分布区的演变  128

三、现代有袋类区系形成  130

第三节  灵长目  130

一、关于灵长目  131

二、类灵长类的起源和分布变迁  132

三、现代灵长类的起源和分布变迁  133

四、猿类的起源和分布变迁  137

第四节  鲸偶蹄目  143

一、关于鲸偶蹄目(Cetartiodactyla)  143

二、类有蹄类的起源和分布变迁  145

三、现代鲸偶蹄目的起源和分布变迁  146

第五节  奇蹄目  155

一、关于奇蹄目(Perrisodactyla)  155

二、类奇蹄类的起源和分布变迁  156

三、现代奇蹄目的起源和分布变迁  157

第六节  食肉目  162

一、关于食肉目(Carnivore)  162

二、食肉目的起源和分布变迁  170

第七节  长鼻目  181

一、关于长鼻目(Proboscidea)  181

二、长鼻目的起源和分布变迁  182

参考文献  186

第六章  地质时期的动物区系Ⅰ:古生代和中生代  207

第一节  绪论  208

一、隐生宙  208

二、显生宙  209

第二节  古生代概述  209

第三节  寒武纪  210

一、地理和环境  210

二、生物区系  210

三、寒武纪生物灭绝事件  212

第四节  奥陶纪  212

一、地理和环境  212

二、生物区系  214

三、奥陶纪—志留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216

第五节  志留纪  216

一、地理和环境  216

二、生物区系  217

三、志留纪生物灭绝事件  217

第六节  泥盆纪  218

一、地理和环境  218

二、生物区系  218

三、晚泥盆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220

第七节  石炭纪  221

一、地理和环境  221

二、生物区系  222

三、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  225

第八节  二叠纪  226

一、地理和环境  226

二、生物区系  226

三、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  228

第九节  中生代概述  230

第十节  三叠纪  231

一、地理和环境  231

二、生物区系  232

三、三叠纪—侏罗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234

第十一节  侏罗纪  235

一、地理和环境  235

二、生物区系  236

第十二节  白垩纪  237

一、地理和环境  237

二、生物区系  238

三、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  240

参考文献  242

第七章  地质时期的动物区系Ⅱ:新生代  259

第一节  新生代概述  260

一、新生代各时期划分  260

二、新生代气候变化  260

三、古近纪  261

四、新近纪  261

五、第四纪  262

第二节  古新世  262

一、地理和环境  262

二、生物区系  263

三、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  265

第三节  始新世  266

一、地理和环境  266

二、生物区系  268

三、始新世—渐新世生物灭绝事件  270

第四节  渐新世  271

一、地理和环境  271

二、生物区系  272

第五节  中新世  275

一、地理和环境  275

二、生物区系  275

第六节  上新世  282

一、地理和环境  283

二、生物区系  283

第七节  更新世  287

一、地理和环境  288

二、生物区系  292

第八节  全新世  297

一、地理和环境  297

二、人类扩张  298

三、第四纪生物大灭绝  300

参考文献  303

第八章  当代世界动物地理区划  329

第一节  动物地理区划方案  330

一、小达灵顿方案  330

二、当代国际方案  332

第二节  古北界  334

一、古北界范围  334

二、古北界动物区系的形成基础  335

三、古北界动物区系  336

第三节  新北界  338

一、新北界范围  338

二、新北界动物区系的形成基础  339

三、新北界动物区系  339

第四节  新热带界  341

一、新热带界范围  341

二、新热带界动物区系的形成基础  341

三、新热带界动物区系  342

第五节  南极界  348

一、南极界范围  348

二、南极界动物区系的形成基础  348

三、南极界动物区系  348

第六节  非洲热带界  349

一、非洲热带界范围  349

二、非洲热带界动物区系的形成基础  349

三、非洲热带界动物区系  350

第七节  印度马来界  356

一、印度马来界范围  356

二、印度马来界动物区系的形成基础  357

三、印度马来界动物区系  358

第八节  澳大拉西亚界  360

一、澳大拉西亚界范围  360

二、澳大拉西亚界动物区系的形成基础  360

三、澳大拉西亚界动物区系  361

第九节  大洋洲界  361

参考文献  362

第九章  中国动物区系区划  369

第一节  当代中国动物区系演化背景  370

一、西北动物区系  370

二、青藏高原及周边动物区系  372

三、东部季风区动物区系  375

第二节  当代中国动物区系区划简介  379

一、蒙新高原耐旱动物群——蒙新区  379

二、青藏高原耐寒动物群——青藏区、西南区  381

三、季风区耐湿动物群——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  382

参考文献  389

第十章  保护生物地理学  391

第一节  人类纪元  392

一、物种灭绝  392

二、人类生存与物种灭绝  394

三、物种灭绝和人类生存  397

第二节  保护生物地理学简介  398

一、保护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地理学  398

二、保护生物地理学研究  399

三、网络分析、群落研究及其在保护中的应用  402

参考文献  412

附表  415

附录  广东省长隆慈善基金会简介  486

后记  487

内容摘要
本书旨在为读者呈现动物地理学的内涵、框架和近期新进展。生物地理学是关于物种分布的科学。物种的分布涉及演化历史以及对具体时空环境的适应。因此,本书将生物学和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交融在一起来解释物种的存在。基于此,首先对动物地理学进行系统简要的回顾。针对当代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本书简要介绍保护生物地理学的使命及其研究领域。

精彩内容
本书综合过去30年来国内外的近期新研究成果,从演化和适应两个维度论述物种分布问题,是目前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动物地理学内涵及范畴的学科专著,也是论述该学科近期新研究进展的科学专著。通过绪论和物种多样性,系统介绍本学科内涵、历史脉络以及生物学概念和理论;通过描述地理空间的环境分异和生物相以及环境的历史变迁,以阐述环境压力及其动态性。用部分兽类分布区的历史变迁和地质时期动物区系来展示动物分布区及区系的动态性,通过介绍当代世界和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来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以及演化背景、当代环境与物种适应的统一性。最后结合作者的近期新研究发现来探讨本学科在当代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