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中医儿科学术经验与流派传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原中医儿科学术经验与流派传承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40.3 4.7折 298 全新

库存2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丁樱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72506093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11643596

上书时间2023-10-1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丁樱,第四届国医大师,河南省第一位女国医大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77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现任河南中医学院儿科学科带头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副会长,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大疑难病项目“小儿紫癜性肾炎中医综合方案的示范研究”首席专家。2017年被评选为“全国名中医”。2022年被评为“国医大师”。



目录

第一章历史沿革及传承/1

一、总论/1

(一)中原中医药文化的特色/2

(二)中原中医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及儿科发展史/2

二、中原中医儿科简介——豫中、豫北、豫南/3

(一)概况/3

(二)近代中原儿科基地介绍/4

(三)河南省中医、中西医儿科学会/12

第二章豫中流派传录(郑州、平顶山)/14

一、郑氏/14

(一)郑冉之/15

(二)郑颉云/15

(三)李晏龄/16

(四)张静亭/19

(五)马荫笃/20

(六)郑建民/21

(七)史纪/22

(八)郑琼华/23

(九)丁樱/24

(十)刘霞/24

(十一)翟文生/24

(十二)朱珊/25

(十三)黄岩杰/26

(十四)宋桂华/27

(十五)张春萍/28

(十六)郑春燕/28

(十七)琚玮/29

(十八)郑宏/30

二、苗氏/30

(一)苗德卿/30

(二)苗丕宪/31

(三)张子萍/32

三、黄氏/34

(一)黄克质/35

(二)黄明志/36

(三)丁樱/37

(四)赵坤/40

(五)成淑凤/41

(六)李兴永/42

(七)马丙祥/44

(八)黄性/45

(九)任献青/46

(十)宋纯东/47

(十一)闫永彬/47

(十二)都修波/48

(十三)郭庆寅/48

(十四)陈文霞/49

(十五)马淑霞/50

(十六)姚献花/50

(十七)周正/51

(十八)张霞/52

(十九)张炜/52

(二十)李君/53

四、中西医结合支脉/53

(一)李晏龄/53

(二)高智铭/53

(三)范忠纯/55

(四)邓先军/56

(五)高雅/57

五、其他/58

(一)陈和/58

(二)谢畅怀/59

(三)谢文英/60

第三章豫北流派传录(安阳)/81

一、安阳王氏/81

(一)王瑞五/82

(二)王大璋/83

(三)张淑琴/83

(四)杨之藻/85

(五)王梅花/85

(六)李法义/86

(七)许靖三/86

(八)郑启仲/87

(九)王启明/88

(十)王黎明/89

(十一)孟牛安/89

(十二)杨颖/90

(十三)郑宏/90

第四章豫南流派传录(南阳、驻马店)/93

一、南阳段氏/93

(一)段宗谦/94

(二)段敬恭/94

(三)段绍礼/94

(四)段家让/95

(五)段彩庭/95

(六)段星三/96

(七)段春华/97

(八)段天禄/97

二、驻马店王氏/100

(一)王保恩/100

(二)王瑞华/101

第五章学术思想/102

一、郑氏支脉/102

(一)郑颉云学术思想/102

(二)李晏龄学术思想/105

……

(二)省级/666

第十二章中原中医儿科大事记/676

一、豫中——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暨一附院儿科)/676

(一)孕育期/676

(二)开拓期/676

(三)发展期/677

二、豫中――平顶山/680

(一)开拓期/680

(二)发展期/680

三、豫南——南阳/681

(一)开拓期/681

(二)发展期/681

四、豫北——安阳/681

(一)开拓期/681

(二)发展期/681



内容摘要

第一章历史沿革及传承

一、总论

中原“中天下而立”,中原中医药文化也依托于传统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原沃土,既具有中原文化的根源性和地域性,又具有鲜明的人文属性,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有机统一;在信息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的当今世界,中原中医药文化以其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原中医药文化不仅以其鲜明的特色著称于世,而且在中医药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原文明的根源性、中医基础理论观念构建的核心性、引领风华的辐射性、多家学说的包容性成就了中医药文化的不断发展,绵延至今。中医药发展史上有两个高峰均在河南,一是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创造性地完成了以六经辨证、脏腑辨证为主,理法方药齐备的中医药临床医学体系,被后世尊为“万世医宗”,其方通称为“经方”;二是北宋时期,是中医药规范发展时期,设置了专门的医事、教育、管理机构,也为金元时期中医学术争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后世中医药的发展繁荣。

中原儿科荟萃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小儿养育和疾病防治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对中原地区人民的繁衍昌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当代儿童健康学术的继承和发展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中原中医药文化的特色

1.源远流长的历史

中原地区为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和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万里母亲河——黄河两岸,千里太行山脉、千里伏牛山脉东麓,在古代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的中心。广义的中原是指以中原七大古都群(洛阳、开封、商丘、安阳、郑州、南阳、许昌)为中心,辐射黄河中下游地区并包括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及安徽西部的广大平原地区;狭义的中原即指天地之中、中州河南。黄河中下游地区具有明显的地理、气候和资源优势,极大地推进了古代文明的发展,早在公元前1324—1255年,殷墟甲骨文就有人体解剖的描述及疾病的记载。

2.精湛的诊疗技术

中原是中医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的发源地,洛阳正骨、焦作四大怀药加工与炮制等先后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遗迹如少林伤科及禅医也日益受到重视。受中原文化中和理念的影响,无论是传统用药还是针刺治疗,均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融会贯通,以调和阴阳为重要的指导原则。

3.神奇瑰丽的文化遗产

春秋战国时期至今,中原大地流传着不少中医药文化的经典著作,可谓汗牛充栋。此外,洛阳龙门石窟的药方洞、南阳温凉河畔的医圣祠、新密境内的岐黄文化遗迹、辉县市苏门山南麓的百泉药会、禹州中药材交易市场、鹤壁五岩山的药王洞、安阳汤阴扁鹊庙、南阳菊潭、商城汤泉池等作为不可移动的中原中医药文化遗产,对丰富中医药文化内涵、提升中医药文化品位、开拓中医中药市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

4.种类齐全的中药资源

中原是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中药种类和储量均居国内领先地位。焦作的四大怀药,西峡的山茱萸,济源的冬凌草,方城县的裕丹参,禹州的禹南星、杭白菊,封丘县的金银花,等等,依赖得天独厚的黄河中下游气候和环境,皆以道地药材而著称。禹州、百泉、归德、马山口河南四大药都和商丘“大年堂”、许昌“保元堂”、南阳“万兴东”、三门峡“长寿堂”等河南老字号中药店也都需要进一步挖掘和保护。

(二)中原中医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及儿科发展史

自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标志着中医学理……



主编推荐
中医儿科精华荟萃于一本,读一本书如跟诊数十位儿科大家

精彩内容

本书记载了近代中原地区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渊源、不同地区流派分布、以及不同学派的学术经验临床验案及相关业绩学术贡献,是中原中医儿科极为重要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见证。全书共分五大部分:分别为历史沿革、专家传录、学术及临证经验、科研现状和中原中医儿科大事记进行着笔,从不同角度追溯流派故事,梳理专家生平,同时对相关学术经验进行挖掘,并对专家的学术业绩(优势病种、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教材、著作、论文、专利、获批荣誉、学会任职)进行汇聚。同时并对近代中原中医儿科的重大事件(如各地儿科建设重大事件、河南中医儿科学会发展等)进行归纳,从而最大程度地展示并完善中原中医儿科流派的发展史。对临床医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学术价值和历史传承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