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和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你和我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3.66 6.4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万方著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220108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9819769

上书时间2023-09-2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万方,当代作家、剧作家。自幼受父亲曹禺影响,对文学、戏剧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六十年代插队、当兵;八十年代开始创作小说、舞台剧、电影及电视剧。代表作有小说《纸饭馆》《空镜子》等。电视剧《空镜子》《女人心事》等,电影《日出》《黑眼睛》,舞台剧《冬之旅》《新原野》等。作品曾获得“金鸡奖”“金鹰奖”“文华奖”等各类奖项。

目录
《你和我》无目录

内容摘要
     以下是我努力复原的情景,时间是1974年7月14号。 沈阳市中心,一座六层的灰色大楼,有人在走廊里叫:小万!小万!呼喊声在楼道里撞来撞去,发出回响。这座楼是沈阳军区前进歌剧团的驻地,当时我正在乐队女生宿舍里聊天,听到喊声赶紧跑到走廊上。原来是教导员找我,我有些诧异,他找我干什么呢? 下楼来到办公室,敲门,喊:报告!屋子里只有教导员自己,坐在办公桌后面。一直以来的直觉告诉我这位领导并不喜欢我,原因不明,也许是我们之间太少交集,彼此漠不关心,是天天见面的陌生人。他找我干什么呢?这位脸色黑黑的小个子男人,看到我进来没有立即开口说话,这个不正常的停顿让我察觉到他并不愿意找我来,是不得不这么做。到底他找我干什么? 是这样,他说,我们接到电话,你妈妈病重,团里研究了一下,批准你今天就回去。这有一封你的电报。他从桌上拿起一张纸递向我。 我拆开信封,看到电报纸下方五个很小的字:母病重,速归。我没有反应,人卡在一个混沌的缝隙里,动弹不得。也许几秒钟,也许十几秒,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谁打来的电话? 你家的邻居,姓周。教导员回答。 我知道那个姓周的,我当然知道那个人。打电话是很困难的.尤其是长途电话,连想都不要想。但周同志打来了电话,他从哪打的?单位吗?应该是单位。那爸爸呢,他在哪儿,在干什么?思绪蠕动着,毫无方向。已经没有什么话可说了。好,我说,只说了好,然后转身离开。 我的表现很冷静,怎么会那么冷静,在不该冷静的时候。后来当我逐渐对自己有所了解,发觉在某种紧要关口我总是回身关门,把别人、把世界阻挡在外面,把自己留在孤岛上,对我来说这孤岛比其他任何地方更容易忍受,更安全。 记忆从来不可靠,尤其是对痛苦的记忆。情感会淹没很多细节。离开教导员办公室,上楼回到宿舍,接下来我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没有多少清晰的回忆可以填补那段混混沌沌的时间,只有些若隐若现的影像。我去找了小闰,幸亏有小闰。她是列车员,跑的就是沈阳至北京的特快,那晚不是她值班,但她保证我能上车,告诉我找谁。当我想起小闰,她的样子栩栩如生,头上扎着两个小抓鬏,爱笑,笑起来嘴咧得大大的,露出两排方方的大牙齿。好多次她从北京给我带东西来,都是我爸爸到北京站买张站台票,找到她的车次,再找到她,把东西交到她手上,有糖果,有装在瓶子里的肉末炒榨菜,有《基督山恩仇记》。 7月14号那天还有其他人,歌剧团里我的朋友,雪桦,亚兰,小曲,她们知道了“母病重,速归”一定给予我很多的安慰,帮我安排些必要的事,但是我什么也想不起来了。我在孤岛上。 我是通过工作人员的入口进站的,军装很有用,没有人喜欢为难一个穿着军装的小姑娘。小闰的同事让我先在列车员休息的地方坐坐,等开车再给我找座位。我听到了发车的铃声,听到列车员“嘭”地关闭车门,感觉到咣当一震,站台开始向后移动。二十点四十分。正点。 列车咔嗒嗒咔嗒嗒从黑夜冲向黑夜。我看见自己映在车窗上那张困顿茫然的脸。我知道她已经不在人世了吗?我那样想过吗?答案很肯定,不,没有。我不认识死亡,也不想认识,更关键的是我不能与死亡为伴度过那么漫长的一夜旅途。 妈妈,妈妈,我没有翅膀,我不会飞,不会魔法,无法穿越浓密的黑夜……只能坐在挤满旅客的车厢里。座位上的人七倒八歪,在照度不足的灯光下像是昏迷过去了,个别人的睡姿那么难看,甚至像死去一样。我一分钟也没有睡,没有闭眼,一夜不闭眼是很可怕的,但在那种情况下很正常。是的,前方有件事在等着我,或者说我在等着它,随着列车前进的节奏我和它的距离在缩短,越来越近,它正一点点褪去衣服,露出巨大而赤裸的模样,咔嗒嗒咔嗒嗒咔嗒嗒…… 发现她死的时候,她躺在床上,是孙阿姨在早晨发现的。掀开盖在她身上的被子,她的身旁身下全是药片,安眠药。她不是自杀,是吃多了药,吃了又吃,根本不知道自己吃了多少,根本无所谓了。但她没想死,这点我可以肯定,她没有那么勇敢,也没有那么胆小,很关键的是她爱我们,还想见到我们。她的问题是离不了安眠药,依赖它,1974年7月的这个夏夜,安眠药要了我妈命。 即便已经过去了四十三年,回忆仍然令人痛苦,令人望而却步。活得越久我越懂得要感恩一件事,忘却,我感激忘却,没有忘却人很难正常健康地生活下去。 我突然明白写这本书对我的意义了,它要求我活得健康,有健康的心态,不是医学的标准,是我自己的标准。我必须是一个没有太多心理疾病的心态正常的人,一个写作者。我够格吗?P1-3

主编推荐
你和我,所有不同的故事,都被写进了这一出人生大戏:

 女儿以毫无保留姿态直面众说纷纭,寻找一个你不知道的戏剧大师曹禺

 一个真诚如孩子、敏感怯懦、热烈孤寂、如假包换的艺术家

 一场民国时代流动的盛宴:名门闺秀的现代爱情、文豪挚友的一生情义、动荡岁月里的离家和归家

 比《我们仨》更阔大,比《平如美棠》更深厚

 一份等待开启的家族档案:情书、家书、老照片,尘封近百年

 一部设计成艺术品的人生回忆录:手稿折页+巨幅水墨画+作者笔记

 



精彩内容
 这是曹禺之女万方的一部长篇非虚构作品,一种如戏剧舞台般穿梭时空的家族回忆录。 家,是出发的地方: 戏剧大师曹禺从孤寂的童年出发,写下一个时代的背影; 名门闺秀译生从静如止水的书画人生逃离,奔向一段新式爱情; 女儿穿行在岁月之间,沿着父亲母亲的足迹,寻找真相,寻找他们人生的秘密。 他们的爱情是不被允许的吗? 父亲真的为声名所累江郎才尽了吗? 时代的伤害和人性的脆弱是可以被原谅的吗? 父亲母亲的爱情、父亲与巴金一生的友情、家书里的父女深情…… 这是一部由真相、真诚、真性情交织起来的回忆录,那些民国名流的故事早已远去,作者对父母人生的追问和记录,是对真相的好奇,也是对理解的渴望——理解不wanmei的父母,同时原谅那个年轻无知的自己。 家,是照见自己的地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