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训诂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训诂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4.21 6.2折 88 全新

库存4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浩菲著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776545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13667919

上书时间2023-09-2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训诂与训诂学

第二节 学习训诂学的目的和作用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训诂学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中国训诂学发展概况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训诂学的萌芽

第三节 训诂学的初步发展

第四节 训诂学的兴盛

第五节 训诂学的深入发展

第六节 创发新义阶段的训诂学

第七节 释难解纷与训诂学的理论建设

第八节 白话文注释及训诂学学科体系的建立

第三章 训诂体式

第一节 随文注释体(上)·传注单用体

第二节 随文注释体(中)·传注合用体

第三节 随文注释体(下)·其他体式

第四节 文献正文体、考证体、总论体

第五节 翻译体、释例体、图解体

第六节 训诂工具书体

第七节 有关训诂体式的一些问题

第四章 句读与标点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古书句读方式

第三节 标点古书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校勘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校勘内容(上)·校文字[Ⅰ]

第三节 校勘内容(中)·校文字[Ⅱ]

第四节 校勘内容(下)

第五节 校勘方法

第六节 进行校勘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作序

第一节 统序

第二节 分篇序

第三节 介绍注文的序

第四节 作序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 标音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基本标音法

第三节 组合标音法及其他标音法

第八章 释词(上)

第一节 义训法(一)·专门训法

第二节 义训法(二)·一般性通用训法[Ⅰ]·直接定义法

第三节 义训法(三)·一般性通用训法[Ⅱ]·直接定义法续

第四节 义训法(四)·一般性通用训法[Ⅲ]·间接定义法和疏证法

第五节 义训法(五)·通释性通用训法

第九章 释词(中)

第六节 声训法(一)以声通义法

第七节 声训法(二)明正借法

第十章 释词(下)

第八节 形训法

第九节 释词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十一章 解旬

第一节 翻译性解句法

第二节 说明性解句法

第三节 综合性解句法

第四节 解句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十二章 揭示语法

第一节 揭示不同词类法

第二节 揭示某些词的语法特征法

第三节 揭示句法方面的有关问题法

第十三章 揭明写法

第一节 揭明修辞格法

第二节 揭明其他写法法

第三节 评论写法法

第十四章 综合性训解

第一节 考辨法

第二节 论述法

第三节 发凡立例法

第四节 其他训法

第五节 整个训诂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重要问题

附录一 训诂学重要用语索引

附录二 主要训式索引

整理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训诂与训诂学

训诂学是我国的一门传统学问,历史悠久,但出于种种原因,直到目前,学术界对这门学科的名称定义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字义学,有的认为是语义学,有的则认为是一门综合性的解释学。而且与此相关,在学科归类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训诂学学科体系的科学化进程,影响了训诂学课程的教学,也影响了学术交流、古籍整理和辞书编制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克服训诂学名称定义的混乱和分歧,便成了这门学科的研究和发展中所遇到的首要问题。

我们认为,首先,作为训诂学学科名称基本用语的“训诂”二字,是两个训诂体式名称“训”与“诂”的合称,只能按照训诂体式名称来理解,不能作别的解释。先秦两汉,训诂体式名称已经很多。有一个字的名称,如“传”、“故”、“诂”①、“说”、“训”、“解”、“记”、“义”、“序”、“微”、“注”等;也有两三个字合称的,如“章句”“训诂”“解诂”“解说”“注训”“故训传”等。②魏晋以下,各种各样的训诂体式名称越来越多。很明显,“训”与“诂”是众多训诂体式名称之中的两个,两者可以对言,可以散言,也可以合用。对言时是有区别的。如唐代孔颖达解释《毛诗·周南·关雎诂训传》时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又如《尔雅》的《释诂》与《释训》,前者所释大多为一般基本词汇,后者所释为联绵词和句子。两者散言,没有什么区别。如三家《诗》有《鲁故》《韩故》《齐后氏故》,汉代贾逵有《尚书训》,高诱注《淮南子》篇篇称“训”。称“故”,称“训”,因时因人而异,都是指注解工作。两者合用称“训诂”,就是从众多的训诂体式名称中标举“训”与“诂”两体之名,以少概全,作为一个词语看,概指各种有关的注解工作。如《后汉书·刘陶传》云:“陶明《尚书》《春秋》,为之训诂。”所谓“为之训诂”,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给这两种书作注释。再如《陈元传》云:“父钦,习《左氏春秋》……元少传父业,为之训诂。”也是指给《左氏春秋》作注解。这种用法历代相承,一直沿用到今天。既然是给各种书籍作注解,那么除了《尔雅》《说文》之类的训诂工具书之外,注解别的书籍,所要注释的方面就很多,不仅仅限于解释字义或词义。因此,如果根据“训”与“诂”这两个训诂体式名称对言时的含义来理解作为学科名称“训诂学”中合用的“训诂”一语,从而以此给“训诂学”下定义,认为训诂学就是“字义学”“词义学”“语义学”,那就不妥当了。训诂学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而且有它自己的特征,不应该根据“训”与“诂”这两个训诂体式名称对言时的含义来给“训诂学”下定义。这就是说,作为训诂体式名称而合用的“训诂”一语,意思跟现在我们常说的“注释”“注解”相同。因此“训诂学”也可以称作“注释学”或“注解学”,只是为了保持这门学问称名上的传承关系及统一性,才沿用了历代常用的“训诂”这个词语,一般仍称作“训诂学”,不称作“注释学”或“注解学”。

其次,“训诂”与“训诂学”虽然关系密切,但两者情况不同:单用的“训”与“诂”兼具动词和名词两种功用,合用的“训诂”一词也是这样。注解书籍叫“训诂”,书籍的注解也叫“训诂”。“训诂学”却只能是一个名词。作为一种事业的训诂,它的工作对象是需要加以注释的书籍;工作任务是给一种既定的书籍作注解;工作方面依照今人从事训诂工作的一般进程,依次有标点、校勘、作序、标音、释词、解句、补释、揭示语法、揭示写法、翻译、作图、考辨疑误、论述要意、发凡立例等;工作性质是具体的、实践的。但是,作为一门科学的训诂学,它的研究对象则是一切现成的训话资料,包括一般训诂著作及训诂工具书等;工作任务主要是写出专门论著,指导训诂工作;工作内容是研究训诂的体式、方面、方法、理论等;工作性质是抽象的、理论的①。为显明计,两者的区别可以表解如下:……



精彩内容

本书在内容安排上一扫前人杂目并陈、主次不明的旧规,以介绍中国历代群籍训诂著作中所反映出来的的训诂学体系--包括训诂体式、训诂方法、训诂理论--为内容,其中又以训诂方法的介绍为主。在章目编排上,各辟专章,专门介绍。主体章目的编次,以今人从事训诂工作的一般进程,即以训诂方面的缓急为序,方法论贯穿其中。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