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民间戏曲文化释义/兰州民俗文化研究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兰州民间戏曲文化释义/兰州民俗文化研究丛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7.98 6.0折 30 全新

仅1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荣耀光,铁燕

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311058456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0元

货号11114766

上书时间2023-08-2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语
第一章  戏曲本由民俗生
第二章  兰州民间戏曲的前世今生
第三章  至今存活的兰州民间戏曲
  一、秦腔
  二、眉户戏
  三、兰州鼓子戏
  四、兰州皮影戏
  五、兰州木偶戏
  六、青城西厢调小曲
  七、永登苦水下二调
  八、榆中小曲
第四章  兰州民间戏曲的基本特征
  一、地域性
(一)兰州民间戏曲与方言的密切关系
(二)兰州民间戏曲与地方民间音乐的渊源
(三)兰州民间戏曲与耿家脸谱
  二、民间性
  三、乡土性
  四、通俗性
第五章  兰州民间戏曲的民俗文化形态
  一、节令戏
  二、庙会戏
  三、礼仪戏(堂会戏)
第六章  兰州民间戏曲剧目文本特点
  一、兰州民间戏曲剧目分类及来源
(一)兰州民间戏曲剧目类别
(二)兰州民间戏曲的剧目来源
  二、兰州民间戏曲剧目文本特点
(一)兰州民间戏曲剧目的类型化
(二)兰州民间戏曲剧目的地域化审美倾向
第七章  兰州民间戏曲的文化意蕴
  一、兰州民间戏曲的文化精神构成
(一)儒家思想
(二)佛教思想
(三)道教思想
(四)民间信仰
  二、兰州民间戏曲的文化意涵
(一)家国情怀
  (二)“忠、孝、节、义”思想
(三)“中和之美”理念
第八章  兰州民间戏曲的价值功能
  一、民俗价值
  二、文化价值
  三、社会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戏曲本由民俗生

    中国戏曲文化的根源是在中国民俗文化中孕育成熟的。中国戏曲的特殊个性和文化形态与中国民俗的传承和影响密不可分。民俗和戏曲的渊源,自戏曲产生之始就已经存在了。

    中国戏曲的起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演变过程。关于戏曲的起源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观点,其中最主要的看法就是它的源头与上古歌舞分不开。“中国戏曲的起源是很早的,在原始时代的歌舞中已经萌芽了。但它发育成长的过程却很长,是经过汉唐直到宋金即12世纪的末期才算形成。。汉代,在民间就出现了具有表演成分的角抵戏,尤以名为《东海黄公》的角抵戏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又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备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分,如当时流行的歌舞戏《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使得到了进一步的融合,表演形式也变得更为多样。此时民间的歌舞戏开始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而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变文等通俗的说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了很多市民观看表演的娱乐场所瓦舍勾栏;而在其中表演的民间歌舞、说唱与滑稽戏又有了进一步综合、融汇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的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宋、金时期,戏曲艺术真正趋于成熟,宋杂剧和金院本都能演出完整的故事,剧中角色也较前增多,初步形成了我国戏曲表演分行当的体系。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也随之形成。

    王国维先生在他著名的《宋元戏曲史》中指出:由此书所研究者观之,知我国戏剧,汉魏以来,与百戏合,至唐而分为歌舞戏及滑稽戏二种;宋时滑稽戏尤盛,又渐借歌舞以缘饰故事;于是向之歌舞戏,不以歌舞为主,而以故事为主。至元杂剧出而体制遂定,南戏出而变化更多,于是我国始有纯粹之戏曲;然其与百戏及滑稽戏之关系,亦非全绝。。这一段关于戏曲发展历史的概括,其中提到的百戏,即包括了杂技、说唱、歌舞等多种民间元素,可以说是古代民间表演艺术的总称。而民间表演艺术自然就是民俗的一部分(如图1)......

 




精彩内容
本书探究了兰州民间戏曲的文化源流和民俗文化形态,提炼了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忠孝节义、中和之美等文化价值。本书适合民间戏曲、民俗文化研究者阅读,对一般读者了解兰州民间戏曲文化也有所裨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