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胜小康:探索乡村振兴之路:马庄村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决胜小康:探索乡村振兴之路:马庄村卷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6.95 1.9折 88 全新

库存11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莜//朱逸宁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ISBN9787559203557

出版时间2019-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88元

货号10622173

上书时间2023-08-2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朱逸宁,江苏南京人。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目录
主编寄语
01  印象马庄村
  一、村情略览
  二、马庄村的特色小康
  三、具有示范性作用的“马庄模式”
02  村落与民居
  一、村落布局
  二、不惜工本建设村庄
03  产业与集体经济
  一、早期马庄村的煤矿兴村之路
  二、新时期马庄村的探索
04  村民的日常生活
  一、村民日常之衣、食、住、行
  二、村民日常之文娱生活
  三、村民日常之节日氛围
  四、村民日常之经济生活
  五、村民日常之政治生活
05  乡村社区文化
  一、社区文化之传统文化
  二、社区文化之现代精神
  三、社区文化之马庄“第一宝”
0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一、“纫秋兰以为佩”
  二、“如何消得此良辰”
  三、马庄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
07  民兵组织建设
  一、民兵营为思想建设注入活力
  二、正确的方针引导民兵工作
  三、马庄村民兵营的深远意义
08  乡村治理
  一、为什么要强化“党旗意识”
  二、从“虚功实做”到“一强三带”
  三、农村党支部是党的坚强堡垒
  四、树起鲜红的党员旗帜
09  美丽乡村
  一、生态修复
  二、乡村规划
  三、绿色马庄
10  马庄村的领头人
  一、宝刀不老——老支书发挥余热
  二、改变马庄的老支书:凝聚“马庄精神”,带领村民突破
  三、带领全村转型的新支书:不懈进取,为了马庄的明天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内容摘要
     马庄村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因为在中国版图上,它小得几乎让人无法找到。但是,这样的一个小村庄却引发了我们的好奇。一是因为在十九大闭幕后不久,总书记就来到了这里考察,并对马庄村的发展给予了肯定;二是因为这样一个以产煤闻名的徐州村落,竟然在短短20年间成功地旧貌换新颜,从粗放式发展的“煤炭能源村”变成了生机盎然的“文化生态村”。其反差之大,让我们感到十分惊讶。因为放眼世界来看,凡是依赖资源消耗而发展起来的国家或地区,几乎都会遇到资源枯竭的发展瓶颈。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并非易事,必须有长远的眼光、独特的魄力和非凡的智慧。马庄人做到了这些。 2018年了月27日,我们次来到了徐州市贾汪区的马庄村。炎炎夏日,淮海大地暑气逼人。当走进马庄村、熟悉马庄村后,我们真正地了解到了这个远离喧嚣的“中国民俗文化村”的独特魅力。 一、村情略览 我们在徐州高铁站下了高铁,经过了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位于潘安湖湿地公园旁的马庄村。马庄村村民的热情和马庄村的盛夏一样火热。在马庄村的文化大院中,马庄村党委书记孟国栋接待了我们,在了解了我们的来意后,孟国栋书记热情地带我们参观了村史馆、神农广场,介绍了马庄村的基本情况。 我们翻看了马庄村的档案,看到了这样的描述: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的马庄村是一颗镶嵌在苏北平原上的文明之珠。马庄村靠近着潘安湖湿地公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风景秀丽,空气清新。 马庄村地处徐州市北郊,距离市中心25千米,西邻104国道7千米、京福高速3千米,东靠徐贾快速通道,南濒京杭大运河,相距2.5千米,距徐州高铁站18千米,距观音机场50千米。可以说,马庄村的地理位置很好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我们面前的马庄村,辖区面积并不算大,约有4.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约有3100亩。全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人口共计2743人,村党委下设了7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15名。近年来,马庄村异军突起,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条以旅游消费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在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突出了以文化立村、旅游惠民的特点,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从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马庄文化”和“马庄现象”,得到了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各级领导的重视和首肯,赢得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和赞扬。 在谈起马庄村时,孟国栋书记满是自豪,他向我们介绍道:“多年来,马庄村发展经济、优化人居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现今,我们马庄村已经被打造成了充满魅力的、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九大后,总书记抢先发售调研便选址在了徐州,并前往马庄村参观考察了马庄村的小康建设成果。曾经默默无闻的马庄村成为焦点,成为全国乡村文化建设的标杆。 可是,若单从GDP上来看,马庄村在全国,哪怕仅仅是在徐州市都还算不上数一数二的,那么,它究竟有何特别的潜质,不仅在江苏打出了自己的特色,而且还吸引了总书记前往考察呢? P2-4

主编推荐
书记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达成之际,我们推出这套“决胜小康”系列丛书,通过10个村庄的小康之旅,描述中国乡村的振兴之路。本书为丛书之一,从印象仰徐村、全村传统产业发展与转型、产业与集体经济、村民的日常生活与钱袋子、乡村医疗与养老、乡村社区文化、乡村教育、乡村治理、美丽乡村、马庄村的领头人10个方面进行内容安排,总结仰徐村的成功经验,以向同类乡村进行经验输出。 全书图文并茂,内容深入浅出、紧接地气、文字简洁,很好不错性、政策性、指导性强,介绍了仰徐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典型案例,鲜活样本,为推动乡村战略实施提供示范与借鉴。为相关党政干部或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精彩内容
马庄村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因为在中国版图上,它小得几乎让人无法找到。但是,这样的一个小村庄却引发了我们的好奇。一是因为在十九大闭幕后不久,总书记就来到了这里考察,并对马庄村的发展给予了肯定;二是因为这样一个以产煤闻名的徐州村落,竟然在短短20年间成功地旧貌换新颜,从粗放式发展的“煤炭能源村”变成了生机盎然的“文化生态村”。

 其反差之大,让人们感到十分惊讶。因为放眼世界来看,凡是依赖资源消耗而发展起来的国家或地区,几乎都会遇到资源枯竭的发展瓶颈。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并非易事,必须有长远的眼光、独特的魄力和非凡的智慧。马庄人做到了这些。当人们走进马庄村、熟悉马庄村后,便能真正地了解到了这个远离喧嚣的“中国民俗文化村”的独特魅力。

 本书讲述的是江苏马庄村的建设发展之路,内容丰富,从宏观上的产业布局,到微观上的人民生活变化细节,都有阐述,以小见大,很好地反映了我国小康村建设的成就。香包产业大发展,是这个村庄的经济特色。经济与文化齐头并进的小康村,让马庄村成为中国千百万乡村的代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