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发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发微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7.24 6.4折 58 全新

库存5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成中英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93900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11041604

上书时间2023-08-1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成中英,祖籍湖北省阳新县,1935年生於南京,1955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获华盛顿大学哲学与逻辑学硕士学位,196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国际中国哲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主席、国际易学导师资格评审委员会主席,IACEDM国际环境决策管理咨询委员会环境哲学总顾问。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引论:政治哲学与中国政治哲学
  政道与治道
  中国的政治哲学
  中西政治之别
第二章  中西政治哲学的比较
  三重证据法
  文化与环境
  德化论与契约论之对照
第三章  易道社会自然起源观:德化论与融合论
  中国之政统
  中国政治的六大特性
  其命维新
第四章  西方契约论的历史演化及其中国因素
  契约论的渊源与霍布斯的王权辩护
  洛克的契约论源于儒学
  康德契约论与罗尔斯两正义原则
  对罗尔斯的三点质疑
  高蒂尔的契约论
  契约论的全球化应用与德化论
第五章  自然宇宙论下的宪制发徼
  中国政治传统中的契约因素
  德化论的自然和理论根源
  德化论的历史意义
第六章  孔子的两个模型
  德化论与契约论的互补
  自由与平等的东西方差异
  坚持中国文化主体性
第七章  仁政与王道
  今古文《尚书》与疑古问题
  高一志与《西学治平》
  仁政与禅让
第八章  礼、信与王制的整合
  孔子与宪法
  《尚书》里的周制与宪制思考
  《尚书与古代政治》
第九章  政治体系化及其全球性与现代性
  合内外之道
  《洪范》大法的解释
  中国之政统
  周制模式
  再论孔子的两个模型
第十章  本体基础的接引
  大中之政
  法治与德治
  人治与法治
  天人合一——本体论的接引
第十一章  中国政治哲学的贯通:本、体、知、用、行
  《大学》的体系化
  中国有政统
  人治为主,法治为辅
  生态道德政治经济体系
  中国政治哲学的当代运用
第十二章  合道性与三统之辨:道统、政统、学统
  道统、政统、学统的关系
  中国政统的起源与形成
  中国政治哲学六大特征及其动态演进
  集权分权与治统平衡
  中西互鉴与道统的当代阐释
第十三章  羊文化、伏羲时代与《易经》卦画符号系统
  哲学与中国政治哲学的起源
  羊文化与伏羲时代
  三大符号体系与政治哲学整合
第十四章  儒学的宪制发引:从《洪范》到“正名”
  什么是宪制
  宪法的伦理基础
  宪法的目标与形式
  儒学与宪制
  孔子和宪制中的“正名”问题
  儒学宪制发引的八个特点
第十五章  德性论基础上的民主法治
  政、治、道:中国政治价值的前瞻意义和批判意义
  中国古代经典中的政治认知和价值目标
  中国古代民主、平等、自由等价值的表达和实现方式
  近代中国政治遭遇的困境和转变
  对福山理论的回应和中国政道的当代意义
  回顾与小结
第十六章  政道与治法:论黄宗羲的政治哲学
  问题及方向
  儒家的政治理论
  黄宗羲对儒家政道的推进
  黄宗羲思想中的孟子与民本法制
  黄宗羲思想中的苟子与公共行政管理
  黄宗羲的评价
第十七章  《尚书》的政治哲学:德化论的发展
  中国古代政治哲学问题的提出
  中国政治哲学的根源及重心
  《周易》哲学与《尚书》哲学的关联
  天命思想与《尚书》中的德与德化
  德化、政道与治道
  “政于治”与治道的认识
  “三德”与“三政”
  结论:“德、政、治、法”的合一
第十八章  董仲舒政治哲学的形上基础及其现代诠释
  武帝问策的哲学背景
  董仲舒从诸经之学处受到的影响
  董仲舒从诸子之学处受到的影响
  对诸经诸子之学的整合
  从形上基础到现代诠释
  结论
关于本书各章整理情况的说明

内容摘要
本书旨在从本、体、知、用、行五个层次对政治哲学问题做出中国本位的回答,同时又兼顾与西方政治哲学及现当代中国相关理论思潮进行比较考察,力图在世界哲学与政治文明传统交汇互鉴中,给子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以应得之光彩及地位。

主编推荐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自有其本体渊源和传承系统,政道与治道均留下丰富理论遗产,但是从晚明持续到清末民初的西学东渐风气,以及西力东迫、中华民族几陷危亡的现实,使得很多知识分子习惯于接受由欧美“politics”传统及其历史法政制度经验译介而来的新式“政治哲学”思考。断鹤续凫虽觉一时顺畅,但终难免圆枘方凿、不接地气之忧,这对从中国出发思考政治哲学问题十分不利。本书意图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做出正本清源论述,力图在世界哲学与政治文明传统交汇互鉴中,给予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以应得之光彩及地位。

精彩内容
     本书旨在从本、体、知、用、行五个层次对政治哲学问题做出中国本位的回答,同时又兼顾与西方政治哲学及现当代中国相关理论思潮进行比较考察,力图在世界哲学与政治文明传统交汇互鉴中,给子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以应得之光彩及地位。

媒体评论
在世界哲学与政治文明传统交汇互鉴中,给予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以应得之光彩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自有其本体渊源和传承系统,政道与治道均留下丰富理论遗产,但是从晚明持续到清末民初的西学东渐风气,以及西力东迫、中华民族几陷危亡的现实,使得很多知识分子习惯于接受由欧美“politics”传统及其历史法政制度经验译介而来的新式“政治哲学”思考。断鹤续凫虽觉一时顺畅,但终难免圆枘方凿、不接地气之忧,这对从中国出发思考政治哲学问题十分不利。
本书意图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做出正本清源论述,力图在世界哲学与政治文明传统交汇互鉴中,给予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以应得之光彩及地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