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辅广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辅广传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9.04 4.8折 60 全新

库存3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天杰,郁震宏著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ISBN9787507557152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0元

货号12865539

上书时间2023-08-08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天杰,浙江桐乡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现任杭州师范大



目录

第一章 辅姓渊源久

第二章 崇德有少年

第三章 从游吕东莱

第四章 问学朱文公

第五章 二上武夷山

第六章 考亭诸生老

第七章 归筑传贻堂

第八章 著述为己任

第九章 浅草掩真儒

第十章 庶几曾闵徒

附录

年表

小传

从祀孔庙资料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 辅姓渊源久

姓氏,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辅,是一个稀姓,但重量级的人物却不少,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宋朝的辅广,朱熹门人,开宗立派,著作等身,后又获得从祀孔庙的殊荣;辅广之父辅逵,虽是一介武夫,却官至泰州知州。

辅姓,一般认为起源于春秋战国之际晋国的知(“知”同“智”,《资治通鉴》作“智”)姓。知氏,晋国六卿之一,得姓始祖为晋国上卿知庄子。春秋初,晋国相国荀息之孙苟首(又称知首、智首,谥号“庄”),食采于知邑,官至中军佐,史称知庄子,其后别为知氏。知氏世代为卿,六世即知宣子知申(又作荀申),七世知襄子知瑶(前506—前453,又称荀瑶、智伯,谥号“襄”),先后担任正卿。据《国语·晋语》记载:

知宣子将以瑶为后,知果日:“不如宵也。”宣子曰:“宵也狠。”对曰:“宵之狠在面,瑶之狠在心。心狠败国,面狠不害,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知宗必灭。”弗听。知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及知氏之亡,唯辅果在。

这段题为《知果论知瑶必灭族》,大致意思是说,晋国的知宣子准备把自己晋国上卿的位置传给知瑶,但知果认为,知瑶这个人品德极差,他做了卿,将来可能有灭族的危险,不如传给知宵比较稳妥。可惜知宣子没有听从。于是知果为了规避风险,就到太史那里重新登记,另立宗庙,把自己的姓氏由“知”改成了“辅”,从此,“知果”就成了“辅果”。

果然,公元前453年,晋国的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联手杀了知襄子,并将知襄子的头颅漆为酒器,还将知氏一门灭族。知果因为事先改了姓氏,躲过一劫。这就是诸葛亮说的“昔辅果绝亲于智氏,而蒙全宗之福”,成为中国历史上审时度势、知几其神的常用典故。与辅果相反,则有豫让复仇一事。豫让不忘知襄子国士之遇,曾多次刺杀赵襄子,甚至不惜漆身吞炭,最后失败自杀,这就是千古传颂的“士为知己者死”,还被司马迁写入《史记·刺客列传》。

《国语》的这个故事,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放在了最前面,作为“三家分晋”的前奏,过去的读书人,大概都是熟悉的。据元初学者胡三省的推测,知文子传位给知襄子,大概发生在公元前496年至前472年之间,这是可信的。准此,则知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这个事件,应该也发生在这个时期。换句话说,辅氏虽然是一个稀姓,但其产生的年代,却大致可以考证出来,也即在公元前496年至前472年这二十四年之间。

知果为什么要别族,而改为辅氏?这跟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因为灭族是春秋战国常见的政治现象。不说其他国家,单说晋国,在知果之前,就发生过很多灭族事件,最著名的就是赵氏孤儿案,要不是赵武(前589—前541)被保护了下来,晋国的赵氏从此也就消失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了,后来的“三家分晋”也就无从谈起。在如此残酷血腥的政治背景之下,知果的别族,既是先见之明,亦是无奈之举。

知果别族,从常理来讲,可选择的空间特别大,他为什么不改其他姓氏,而偏偏改作辅氏呢?这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从《左传》中找寻到的一些蛛丝马迹,也许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左传》记载了晋国、秦国之间一场著名的战争,叫“辅氏之战”,发生在公元前594年,比辅姓产生的年代早一百多年。辅氏,是一个地名,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靠近黄河,当时是晋国的领土,辅氏之战的具体情况,因非本文主题所关,这里就不介绍了。

辅氏之战,对于研究辅姓的来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我们知道,《左传》中凡是带“氏”字的地名,都是古国名的遗存,可见辅氏这个地方,本是一个国家,但至少在公元前594年以前,辅国已经被晋国灭了,成为晋国的土地。到春秋末期的时候,辅氏这块土地,最有可能已经在知氏家族的封地之内。

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倒过来推测一下。首先,知氏家族的封地,政治核心在“知邑”,也就是今山西省永济市的西北,与辅氏所在的陕西省大荔县隔黄河相望,直线距离不远。其次,知果为什么不改其他姓氏,而偏偏别族为辅氏,已足以说明辅氏乃是知氏家族封地的一部分了,以采邑为氏族,是当时人的一个习惯,《元和姓纂》与《通志·氏族略》等古籍中有大量的记载。

既然辅氏是被晋朝所灭的一个古国,那么,按照当时人以国为氏的强大传统,在公元前594年以前,晋国的土地上应该早已有“辅”这个姓氏了,可惜时代太过久远,没有被历史记录下来。因此,从以上的分析可见,辅氏的来源,至少有两大系统,一支来自古辅国,一支来自辅果。因为辅果的影响大,后来的姓氏书上,说到辅姓的起源,就只写了他这一支。

辅氏的早期分布,因为起源于晋国,大多在今陕西、山西一带,唐朝人林宝的《元和姓纂》说“河东有此姓”,河东即今天的山西省。据此可见,唐朝时候,山西是辅姓的一个聚居区。《元和姓纂》

……



主编推荐

辅广,朱熹弟子,传播朱子之学的布衣圣贤,桐乡文教的开山大儒。 本书以辅氏生平为线索,以相关文献为骨干,全面呈现以辅广为中心,包括朱熹、吕祖谦以及黄榦、魏了翁等相关师友门人在内的南宋士大夫群体的生活与思想世界,以及崇德(桐乡、石门)自宋以来历代士绅对辅氏传贻精神的弘扬。



精彩内容

本书分“辅姓渊源久”“崇德有少年”“从游吕东莱”“问学朱文公”“二上武夷山”“考亭诸生老”“归筑传贻堂”“著述为已任”“浅草掩真儒”“庶几曾闵徒”十个章节介绍了辅广。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