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庐医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冷庐医话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7.56 6.0折 46 全新

库存2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陆以湉,李明,沈成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21424997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6元

货号11242980

上书时间2023-07-18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明,中医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师从颜氏内科颜新教授及上海市名中医王大增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金牌教师,龙华医院示范中医科主治医师,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客座讲师。从事中医内、妇科疾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20年。主持或参与教育部、上海市卫生局等科研课题15项,发表学术论文21篇,编写学术专著6部。

沈成,中医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医古文教研室讲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对外金牌教师。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一项。

目录
全书点评
自序
卷一
  医范
  医鉴
  慎疾
  保生
  慎药
  求医
  诊法
  脉
  用药
卷二
  古人
  今人
  古书
  今书
卷三
  形体
  中风
  伤寒
  阴证阳证
  暑
  暑风
  霍乱转筋
  热
  热入心胞
  疫
  痧
  疟
  三阴疟
  痢
  泻
  疝
  咳嗽
  噎
  吐
  头痛
  胁痛
  腹痛
  肝病
  七情
  不寐
卷四
  吐血
  诸血
  汗
  疸
  肿
  消
  伤食
  邪祟
  疠
  耳
  目
  喉
  舌
  齿
  腿
  杂病
  妇科
  胎产
  乳
卷五
  幼科
  痘
  疳
  外科
  疔
  针灸
  药品
  食忌
  酒
  鸦片烟
  杂方
  质正
  跋
补编
  弁言
  医范
    医宗四大家
    何书田
    张梦庐
    《赤水玄珠》
    《难经经释》
    《医学源流论》
  选案
    《续名医类案》
    学医宜慎
  录方
    干霍乱治法
    苦参子治休息痢
    蜈蚣入腹
    青腿牙疳方
    目疾秘方
    治疮秘方
    汤火伤方
    巴鲫膏
    五圣丹
    沈妪传方
    许秀山传方
    家传单方
    禁咒治病法
    油污衣方
  宜忌
    食忌
    药忌
    饧
    常食之物
    饑饥饿解
  博物
    麒麟
    麈角解
    鼠
    猴经
    鲥鱼
    蠼螋
    苍耳子虫
    孑孓虫
    槟榔
    槜李
    火浣布、凤首木、火油
    自然气化
    须发早白

内容摘要
《冷庐医话》为晚清学人陆以湉的医学论著,全书共五卷。近代曹炳章将陆氏所著《冷庐杂识》中涉医事的内容摘出,编辑成补编一卷,使全书内容更加充实。第一卷讲述行医规范、道德准则、诊疗宜忌和诊疗方法,第二卷陆氏对古今有名医家和医著加以品评,第三至五卷收录了历代名医的各科验案,陆氏详述辨治得失并加以述评,言多中肯。书中记录了鸦片烟的危害和戒烟方法,还记载了一些具有迷信色彩的鬼神致病论,读者在学习时应全面看待,合理判断。本次整理,点评专家参考历代典籍对书中涉及典故、名词加以注释,对医论、医案补充评述;增加了“全文点评”,对《冷庐医话》的成书背景、成书年代加以考证,并对全书主要学术思想加以归纳总结,便于读者了解全书概貌。本书对临床医师、中医教学、科研人员、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主编推荐
全书点评 晚清学人陆以湉(1802—1865),字敬安,号定圃,浙江桐乡县乌青镇人。陆氏一生著作颇丰,计有《楚游录》1卷、《冷庐杂识》8卷、《苏庐偶笔》2卷、《寓沪琐记》4卷、《吴下汇谈》2卷、《再续名医类案》16卷、《冷庐医话》5卷。 《冷庐医话》原为手抄本,1897年正式刊印出版。全书近十万言,涉及先秦至清代的医理、医史、各家学说、临床各科的近百种著作,文笔流畅,通俗易懂,涵盖了众多名医的论著、医案、诊法方药等内容。文章引经据典,言简旨深。陆以湉博览群书,旁征博引,对前人的论著、医案等阐发己见,论述医理,对当代医学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书中引述的众家之言可反映晚清民间医疗状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一、成书背景 《冷庐医话》撰于清朝后期,清政府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强化了医疗制度法规。同时,江南地区经济繁荣,兴盛的医疗市场吸引了大量科举失利的儒生,在提高医界整体文化水平的同时,也引起了不正当竞争和争名逐利的乱象。同时,伴随着传教士而来的西方医学逐渐在中国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中西医相互交杂,对陆以湉的学术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冷庐医话》的前两卷中,陆氏以古论今,借古代医案讨论医者的职业操守和行医规范;后篇对西医有所涉猎,论及合信的《西医略论》,认为西方医学不仅外治方法较多,内治用药也与中医学存在很大差异。 二、主要学术思想 1.重视医德修养 陆氏重视医德修养,在《冷庐医话》卷一中首列“医范”“医鉴”两篇,以上古名医的医案、医事为例,探讨行医规范。后文中又颇多笔墨,再三强调医德修养的重要性,为业医者示以准绳,树立典范。他认为:“医者之品学不同,必取心地诚谨,术业精能者,庶可奏功”。他在“今人”称赞钮松泉“精外科术,贫者求治不取钱,且赠以药,制药不惜重值,拯治危症甚多”。“医范”提到金辂“精保婴术,终身不计财利,不避寒暑,不先富后贫”;孙燮和“志切救世,专精岐黄,就医者不论贫富”。在面对患者时,陆氏认为医者“宜从容详慎”,“不特审病当然即立方,亦不可欲速贻误”,以免疏忽致误,提出了“说症必详”“察药必慎”和“录方必勤”等具体实施要则。他对严肃认真的医者赞赏有加,如“今书”记载如皋顾晓澜,博学有才,医理精专,“治一证必刻意精思,寝食俱废,方定,卒起沉疴……求治病者踵相接”;山阴孙燮和,志切救世,详审精密,“可以为医者法也”。对疏忽从事者,陆氏毫不客气地大加批驳,“医鉴”记载杭州某医治热病,用犀角7分,误书7钱,病者服药后胸痛气促而殒,陆氏疾呼“此皆由疏忽致咎也”。对“近时所称名医,恒喜用新奇之药,以炫其博,价值之昂不计也,甚至为药肆所饵”的卑劣行径同样加以斥责,既切中时弊,又具有现实意义。 2.博识多闻,针砭流弊 陆氏主张学医者应当多读书,博采众家之长,学古而不拘泥于古,多读书而不读死书。他认为过分强调师承不利于学术发展。“医者专主一家之言,不知虚怀好学,博采精研,而欲免以误人也,岂可得哉”?陆氏认为中医治病“法无定法”“法无常法”,需要在常年临床实践中体会中医诊疗的灵活变通。“今书”中言:“有志于学者,诵习古书,而又潜研诸家,弃驳取纯,融会而贯通之,何患道之不明、不行乎?”陆氏在该篇指出:“习医者当博览群书,不得拘守一家之言,谓已尽能事也。”强调“欲求心得,正非多读古书不可,盖不博亦断不能约也。此皆可为医学津梁”。“医鉴”中记载某医治不得寐,引半夏秫米汤“覆杯则卧”,解为令病人服药后,扣杯于桌上,如是可安卧。又治脚疔,引“膏粱之变,足生大疔”,以为确征。不知足者,能也,非专指足而言。对此恣意曲解,陆氏感慨“近世医者,能读《内经》鲜矣”,斥责其“妄引《经》语致成笑端”。陆氏认为医者除广泛阅读之外,还应该深入接触社会,凡天地阴阳、人文地理,均应知晓,否则疑病难断,反被迷惑。他提到:“习医术者,诚不可不博识多闻也”“医非博物不能治疑难之症”。“医范”不乏此类案例,如“余戚王氏女,遍体红瘰,痛痒不已,饮食为减。延医视之,以为疮也,治数旬不愈,后延名医张梦庐治之,审视再四,曰:此必为壁虱所咬,毋庸医也。归阅帐枕等,检弃壁虱无数,果得瘳”。 陆氏不仅对“不谙方书”的庸医和拘泥定法、不知变通者予以抨击,还对当时医界盛行的“乩方之风”和江湖“捉牙虫”的诡计加以斥责。他以亲眼所见为例,记录了“都门章子雅患寒热,乩方用人参、黄芪,痰塞而殒;萧山李仪轩老年足痿,乩方用附子、熟地、羌活、细辛等味,失血而亡”。他认为这些乩方术士依托于神仙显灵,“效则谓仙之灵,不效则谓其人当死,乃假手于仙以毙之也”。陆氏对古书中一些不符合医学常识的论述也加以批评,如“本草”中有“水银久服,神仙不死”的记载,陆氏则认为“服之者鲜不受其害,是岂可过泥其辞乎”?陆氏赞成明代医家缪仲淳的观点:“善乎缪氏仲淳之言曰:自唐迄今,因服石乳而发病者,不可胜纪,服之而获效者,当今十无二三”。对《备急千金要方·房中补益》篇倡导的“行房忍精不泄”可延年益寿的观点持否定态度。 3.精于诊法,强调四诊合参 《冷庐医话》中引述医著近百种,其中医案记录详细,多有四诊内容。陆氏强调诊疗中应熟悉运用各种诊法并加以综合分析,强调四诊合参。如望形体、面色以辨戴阳证,他指出戴阳证“症见烦躁欲裸形,或欲坐卧泥水中,舌淡苔黄,口燥齿浮,面赤如微酣,或两颧浅红,游移不定”。望排出物辨别寒热时,推崇沈棣怀的《医学三书》,认为其“论至为详确”,“阳病下利,便脓血,协热也。阴病下利,便脓血,下焦不约而里寒也”。又引汪苓友《伤寒辨证广注》之言:“少阴里寒便脓血,色必黯而不鲜,乃肾受寒湿之邪,水谷之津液为其凝泣,酝酿于肠胃之中而为脓血”。陆氏专列“舌”篇,详论舌诊,云:“黑苔冷滑者必无阳证,而黑苔干刺者,有阳证复有阴证矣。临证者可不慎欤?”又言:“淡舌白苔,亦有热症;黄厚满苔,亦有寒症;舌绛无津,亦有痰症。当以脉症便溺参勘。”不过“临症视舌,最为可凭,然亦未可执一”,故四诊合参,是谓得道。 陆氏重视问诊,谓“非详问得之,奚由奏效”。以《伤寒论》为例,指出“《伤寒论》六经提纲,大半是凭乎问者……此孙真人所以未诊先问也”。他批评那些故弄玄虚、自视甚高,对病家叙述不以为然的医家,指出“脉理渊微,知之者鲜,惟问可究病情。乃医之自以为是者,往往厌人琐语,而病家亦不能详述,此大误也”。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在“今书”篇赞誉钱经纶的《问法要略》,称其“语约而意详,胜于张景岳之《十问》”。陆氏又以实例详述问诊的必要性。“用药”中记载,林学士面色顿青,形体瘦削,夜多惊悸,杜某询知喜食海蛤,味咸,故心血衰,令多服生津液药而病愈;某富商患腹胀,百药无效,反而加重了呕吐,纳食减少并羸,一草泽医询知其夏多食冰浸瓜果,取凉太过,脾气受寒,医复用寒凉,重伤胃气,以丁香、木香、官桂健脾和胃,肺气下行,由是病除。此皆因偏嗜食物,必问而知之。书中卷一“诊法”专论问诊,可见陆氏对问诊之重视。篇中指出,凡看妇人病,“入门先问经期”“当先问娠”,产后病“须问恶露多少有无”,并称“此妇科要诀也”。 陆氏脉诊案例众多,他认为“医之切脉,以审慎为工,捷于按脉,乃市医苟且之为”。当脉症不相合时,必有一真一假,须慎辨之。此时从脉从症,全凭临床经验与学识。有脉症相符者,如卷四“吐血”中,徐氏妇吐血倾盆,脉左沉右洪,重按有根,血止以后,右脉浮大无力,是将有虚脱之患,益气养阴而愈。有舍症从脉者,如陈某咳嗽吐痰有血,夜热头眩,胸膈不舒,脚膝无力。医生用滋阴降已半年,饮食渐少,精神渐羸。陆氏诊其脉,见两寸关沉数有力,两尺涩弱而反微浮,曰“此上盛下虚之症”。后病人以清气养营汤与固本丸间服,三月后病瘥而受孕。陆氏指出脉象有常有变,不可不知,如:“脉数时一止为促,促主热,然亦有因于寒者,如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观此益知临症者不可专凭脉矣。”惟有四诊合参,方为辨识复杂证候的要津。 4.重视民间单方验方 陆氏重视民间流传的灵验单方,认为“吾人不能遍拯斯民疾苦,宜广传良方,庶几稍尽利济之心”。他广泛求教于佣工、匠人,收集民间验方并亲身实践,去粗存精,辑录成册,济世救人。如他记录的以土牛膝熏洗疗痔疮,白槿花内服治赤痢,均为亲试之民间验方。亦例举单方验案,加以佐证。如“陈某,秋间下痢月余,诸药不效”,以白槿花五六朵焙干研粉,调白糖水数服而愈。又记载童尿清热解毒,活血止血,内服治疗中暑、呕血、衄血、产后百病、跌伤等有效。以尿洗目治红眼病,日三四次即愈。又有以黄芩渍水涂之治肌衄,常州扬氏以活鲫鱼尾贴脐四周治黄疸,黄芪糯米粥治肿胀等。这些方子药极简便而功效颇著,具有深入研究推广的价值。 同时,他对民间疗法及单方、验方持谨慎的态度,认为应明辨优劣,“必详察其失,而节取其长”,不宜孟浪推广。如在“慎药”中,引《续名医类案》误治案:“一僧患疮疥,自用雄黄、艾叶燃于被中熏之,翌日遍体焮肿,皮破水出,饮食不入,投以解毒,不应而死”。以说明滥用验方的危害。陆氏认为“夫古方单方,用之得当,为效甚速,但当审病症之所宜,且勿用峻厉之药,庶几有利而无弊耳”。对当时医界流行的乩方用药现象,陆氏明确加以批驳,认为是假借鬼神欺世图利的害人手段。乩方用药不仅不效,还常常使病人死于非命,他对这种医界时弊很好痛心,斥为“假手于仙以毙之”。 三、学习要点 1.重视史料价值 《冷庐医话》引述先秦到清代的医著近百种,对前人的医论、医案加以评述,语多公允。对西方医学及药物的传入也有论述,书中记载了陆氏对英国医生合信《西医略论》的评述,也记录了鸦片烟对国人的危害。书中描述详实,可以从中管窥晚清民间医疗状况,具有一定的史学研究价值。 2.注意学术思想的白璧微瑕 鉴于陆氏所处历史时代的医学水平的,书中存在医巫不分、以讹传讹的瑕疵。陆氏将部分疑难怪症归因于鬼神作祟,推崇《东医宝鉴·邪祟门》辟邪丹;对毒虫咬伤、疟疾等疾病求助于神仙符咒;相信宿命论和人生轮回的观点,认为“修短有命,原不可以强求”。对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观点应客观对待,合理批判。 3.注意人名范式 陆以湉在《冷庐医话》中对人名的记录极为冗长,但又有规律。其基本范式为籍贯+姓+字(或号)+身份+名。以“乌程钮松泉殿撰福保”为例,“乌程”为古县名,今属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钮为姓;松泉为号;殿撰为身份,即状元;福保为名。此处人实为状元钮福保,号松泉,乌程县人。陆以湉对身份的称呼上用了当时的俗称,而有些身份亦非今人所熟知,阅读时当加以注意。 4.成书时间考证 根据《冷庐医话·自序》中“咸丰八年十二月陆以湉书于杭州学廨之冷庐”的记载,一般认为《冷庐医话》成书于咸丰八年(1858),而文中又有“己未岁,从直隶李参军晋恒假录全部,庚申,杭州遇乱失去,深可惋惜”“庚申秋日,避难北车塔村”,以及“适逢寇乱中辍,余所录之本亦毁于兵燹。辛酉秋日,避难于东林山后”等记载。根据陆以湉的生卒年,己未、庚申、辛酉当分别为1859年、1860年、1861年。现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有车塔村,东林山地处现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东明村。以上3处记录反映的当为1860年至1861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军与清军在浙江交战的历史。由是观之,《冷庐医话》的成书时间当不早于1861年。那么又如何解释其与自序中“咸丰八年”的矛盾? 《冷庐杂识·自序》中有“名曰《杂识》……咸丰六年岁次丙辰二月朔日,陆以湉书于杭州学舍”的记载。而《冷庐医话·跋》中又有“得桐乡陆定圃先生《冷庐杂识》书板……继又得《冷庐医话》若干卷,俱手抄本未付梓者……余以《医话》之尤有裨于世也,亟付手民,寿诸梨枣”的记载。由以上的记载可知:①《冷庐医话》似在陆以湉生前未及刊刻。②已刊刻的《冷庐杂识·自序》中有陆氏命名的书名,序言准确到日,而在《冷庐医话·自序》中既无书名,又无具体日期。综合判断,《冷庐医话·自序》实为陆以湉开始编纂该笔记时所作,而非成书刊刻时所为。如此方可解释其中有“己未”“庚申”“辛酉”3个晚于咸丰八年岁次戊午的记录。 李明沈成 2020年9月

精彩内容
《冷庐医话》为清代陆以滞所撰。该书原为手抄本,1897年正式刊印出版。全书近十万言,涉及先秦至清代的医理、医史、各家学说、临床各科的近百种著作,涵盖了众多名医的论著、医案、诊法方药等内容。陆氏重视医德修养,精于诊法,对前人的论著、医案多有阐发,对当代医学具有启发意义。
    本次点评甄选最佳版本,增设专家点评,使原著的学术观点更加凸显,更有利于读者学习、领悟及应用。文前增加全书点评,对《冷庐医话》的学术、史料价值加以阐述,对书中人名的基本范式加以概括,更考证了是书的成书时间,反映了点评专家多年研习《冷庐医话》的心得,对读者阅读、体悟本书亦大有裨益。
    本书是中医药院校师生和临床中医师的案头必备读物,适合中医药教研人员阅读,也可供中医药爱好者参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