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传统威胁下海湾国家安全局势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非传统威胁下海湾国家安全局势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9.26 3.2折 60 全新

库存9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肖洋著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ISBN9787802327887

出版时间2014-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0元

货号8400929

上书时间2023-07-1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博士毕业,现执教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靠前政治系。重点研究方向为靠前安全。在《社会科学》、《现代靠前关系》、《靠前论坛》等专业核**术刊物发表论文六十余篇,独立出版学术专著八本。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硕目各一项。

目录
第一章食品政治与海湾国家的粮食安全()
第一节粮食危机背后的霸权逻辑()
一、粮食危机的实质()
二、解读粮食危机的四大谬论()
三、粮食武器化()
四、农业美元与美国的粮食霸权()
第二节粮食安全与中东乱局()
一、大中东的粮食安全现状()
二、粮食危机背景下的中东乱局()
第三节海湾地区的粮食危机()
一、农业危机()
二、消费危机()
第二章经济发展与海湾国家的水资源安全()
第一节水资源安全的内涵()
一、水资源安全的特征()
二、中东水资源危机的成因()
三、中东水资源安全的挑战与应对()
第二节海湾国家的水资源概况()
一、海湾国家的水资源概况()
二、海湾国家的需水量()
三、水资源供需差异()
第三节海湾国家水资源管理的困境()
一、市场优先方案()
二、政策优先方案()
三、安全优先方案()
四、可持续性优先方案()
五、四大方案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外籍劳工与海湾国家的人口安全()
第一节海湾国家人口安全现状()
一、海湾国家人口结构失衡的原因()
二、人口结构失衡对海湾国家的影响()
三、海湾国家雇佣外籍劳工的时代背景()
四、海湾国家外籍劳工的权益保护()
第二节外籍劳工对海湾国家人口安全的影响()
一、外籍劳工对海湾国家经济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海湾国家对外籍劳工的排斥()
三、海湾国家外籍劳工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案例分析:卡塔尔管理外籍劳工的实践()
一、卡塔尔治理外籍劳工的时代背景()
二、外籍劳工的管理困境()
三、卡塔尔改进外籍劳工管理制度的路径选择()
第四章环境政治与海湾国家的能源安全()
第一节气候变化对海湾国家的影响()
一、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二、气候变化与能源()
三、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四、卡塔尔发展气候科技的政策取向()
第二节碳捕捉与碳储存技术()
一、碳捕捉与碳储存技术在碳减排中的地位()
二、发展碳捕捉和碳储存技术的障碍()
三、掌握碳捕捉和碳储存技术的主动权()
四、卡塔尔进行碳捕捉与碳储存实践()
第三节海湾国家的能效计划()
一、海湾合作委员会地区的能源紧张情况()
二、能源增效措施的收益()
三、困境与应对:能源增效实践的国际经验()
四、海湾国家能效政策的施行()
五、政策建议及决策路径()
第四节海湾国家可替代能源的发展()
一、海湾国家发展可替代能源的状况()
二、海湾国家发展可替代能源的国际合作()
第五节海合会国家发展可替代能源的实践()
一、海湾地区发展可替代能源的国别实践()
二、海合会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未来趋势()
第五章中国在海湾国家的风险识别与应对()
第一节中国—海湾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一、中国—海湾国家跨境次区域合作的理论基础()
二、跨境次区域合作的优势与有效性解析()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可持续动力()
第二节海湾国家资源民族主义与中国能源安全()
一、海湾国家资源民族主义的内涵()
二、海湾国家资源民族主义的成因()
三、海湾国家资源民族主义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
四、应对海湾国家资源民族主义的防范路径()
第三节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工程承包风险研究()
一、海湾六国工程承包市场概述()
二、海湾六国工程承包市场准入壁垒解析()
三、中国企业进入海湾六国工程承包市场的SWOT分析()
四、中国企业进入海湾六国工程承包市场的战略设计()
第四节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国家形象优化()
一、海湾地区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
二、中国国家形象优化的困境分析()
三、中国国家形象优化策略的塑构支点()
附录一卡塔尔新《劳动法》主要内容简介()
附录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介()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 一 章
食品政治与海湾国家的粮食安全
当今世界,食品供应全球化,人人需要饮食。因此,任何人都会对食品政治问题感兴趣。但近年来国际粮食市场暗流涌动,粮食价格起伏不定,难以捉摸。事实说明,全球粮食供应是稳步增长的,粮食市场价格的变动,究竟是不是市场调节的结果?在全球化时代,对于海湾国家这样的粮食净进口国来说,是谁在主宰着世界粮食供应?粮食不仅是食品,更是某些大国推行霸权战略的武器。粮食安全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海湾国家的民生与社会稳定,还引发了市场寡头、国家权力和世界粮食市场体系的隐形战争。对于各国领导人而言,全球粮食战争已经拉开序幕,而探究海湾国家粮食安全危机产生的国内外因素,总结海湾国家摆脱粮食危机的出路与成功经验,极具资政价值。
第一节粮食危机背后的霸权逻辑
全球粮食市场的供需关系长期面临严重的结构性失衡,有关粮食安全的问题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安全议题。如今,世界上有近十亿的人处于饥饿和半饥饿状态,与此同时,还有近十亿的人为营养过剩而犯愁。人们不禁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导致粮食危机的根源,是粮食减产,是分配不均,还是这本身就是大国政治博弈的必然结果?
一、粮食危机的实质
尽管过去20年全球农业生产已取得巨大进展,但仍有842亿人长期遭受饥饿。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有162亿名五岁以下儿童长期营养不良(发育迟缓),世界上有20亿以上人口遭受微量元素缺乏症,或“隐性饥饿”。这一现象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并导致了营养不良和经济乏力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世界上有5亿人面临肥胖症的困扰。21世纪的食品政治是一种痛苦的讽刺。饥饿与肥胖,看似毫无瓜葛,却存在紧密的联系。粮食的丰产与短缺,一再塑造着国家的健硕与羸弱。当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农民在用过剩的玉米换取生物柴油的时候,苏丹达尔富尔的难民们却在令人绝望的沙尘中争抢一块干硬的面包。上述问题的严重后果不仅会损毁人类道德的底线,还给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人力、社会、经济代价,因为粮食短缺会降低生产率、健康和福利水平、学习能力,阻碍人类潜力的发挥。
最让人担忧的是,美国、俄罗斯、法国、阿根廷等主要粮食出口国纷纷提升粮价,试图从世界的“大粮仓”转型为“大粮商”,掀起一场粮食巨头的私欲与人们肚子之间的战争。尽管这场战争终究逃不过国际伦理道德的谴责,但事实上国际粮食市场的人道主义底线早已被突破,一场蓄谋已久的全球性粮食危机已席卷而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14年5月17日发布的《粮食展望》报告中预测:2014年全球谷物产量将为2458亿吨,比2013年减少约24%,此外,鉴于主要粮食产区气候异常以及“东欧粮仓”乌克兰的政治紧张局势等不利因素,全球主要粮食种类价格都将大幅上涨。中国农业外经外贸信息网:《粮农组织〈粮食展望〉发布2014/2015年度全球食品市场首次预测》,http://wwwmoagovcn/sydw/mczx/mygj/201405/t20140509_389886 2htm,2014年7月6日。随着高粮价的阴影日益逼近,很多发展中国家逐渐陷入到一种如坠深渊的恐惧之中。国际粮价持续飙升造成了二战后最大规模的全球性粮食恐慌,引起了上至政府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的共同关注。始于2008年的粮价疯涨已经让8亿多人食不果腹,近亿人面临饿死的威胁,其中绝大多数是儿童与老人。目前在加勒比、东非、西亚地区共有33个国家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撒哈拉沙漠边缘国家平均每五年就发生一次大范围粮荒,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乍得从2012年3月开始就成为粮荒最为严重的国家。由粮食危机造成的社会骚乱和流血冲突使这些国家雪上加霜,例如马里北部的图阿雷格人和从利比亚卡扎菲倒台后返回的雇佣军一直要求独立,不断发动反政府袭击行动,造成当地百姓恐慌性外逃,严重影响粮食收获,也给国际救援带来困难。
食物与住房,都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需求,也是为数不多的能长时间躲避资本主义逐利规律染指的商品……

精彩内容
肖洋编著的《非传统威胁下海湾国家安全局势研究/阿拉伯研究系列丛书》用“非传统安全”的视野来审视阿拉伯世界的图景,对海湾国家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做了“内源性”、“外源性”、“双源性”和“多源性”的分类研究,进而研判海湾国家的安全方略转型趋势。本书研究对象涉及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人口安全、中国在海湾国家的风险识别共五个方面。对海湾国家在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可持续安全政策新举措也做了适当介绍。本书拓展了阿拉伯世界安全研究的价值维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