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街情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上海街情话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8.6 3.2折 26.8 全新

库存15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程乃珊著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ISBN9787548612285

出版时间2016-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26.8元

货号9047911

上书时间2023-07-1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程乃珊,1946年出生于上海。1949年全家迁居香港,50年代中期,又举家返回上海。父母亲都是4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有很好的文学、音乐修养和外语造诣,对她影响颇深。1965年程乃珊从上海教育学院英语专科毕业,任中学教师20年之久。1979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妈妈教唱的歌》,1982年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主要代表作有《蓝屋》《穷街》《女儿经》《金融家》等。1991年始穿梭于沪港两地,涉足传媒和纪实写作,着重关注沪港两地文化、经济、民生的差异和渊源,代表作有《双城之恋》《老香港》《上海街情话》等。她还关注上海文化的研究和纪实,先后出版了《上海探戈》《上海LADY》《上海FASHION》《上海罗曼史》《上海先生》等上海系列纪实散文集。

目录
序一 我们生来都是旅人 ……………………… / 1
序二 永远的星辰 ……………………………… / 1
沪港双城,情话绵绵( 代序) …………………… / 1
上海街情话 ……………………………………… / 1
玫瑰人生 ……………………………………… / 24
宝庆路3 号 …………………………………… / 52
太平花园金兰十姊妹 ………………………… / 78
绿屋情缘 ……………………………………… / 132
百年婚纱 ……………………………………… / 167
百年时尚 ……………………………………… / 198
后记 …………………………………………… / 224

内容摘要
    上海街情话

    九龙旺角的上海街,徒有个“上海”的虚名,但见两边人行道上,水果档夹着廉价时装店,茶餐厅傍着香烛锡箔店,杂乱喧嚣,令众多有心想来寻觅上海昔日风华的游客高兴而来,扫兴而归。

    其实不然,华灯初上之时的上海街,暧昧迷蒙的霓虹灯光下,映着下班的人流车流,互相纠缠着,人声鼎沸地在十字街头滔滔流过,自有一番红尘火浪之景,生生猛猛的,与那七点一过虽然灯火通明,却已是水静鸟飞的中环大马路相比,此时的上海街,确实十分上海,很有点如孤岛时期的租界地的二流马路;如同孚路(今石门二路)北四川路;市井艳俗,至少在小毛师傅看人眼中,是有这番感受的。

    叫是叫小毛师傅,其实也七十好几了。当初搬入这里――上海街兴发楼时倒是“的的刮刮”的小毛师傅。

    那时兴发楼刚刚造好,镂花钢窗五彩地砖,一梯两户,在上世纪50年代的香港九龙区,也算体体面面的中产一族的住房;就是到60年代也算0K的,那时正好霍英东首创“分层出售,分期付款”的供楼法开始普遍采用,小毛预付百分之十,购了―个铺面和二楼―个单位。

    讲到地段,还是差一点,但小毛师傅当年看中这里,也就是因为这条路名为“上海街”。

    小毛师傅在上海街也是发过的:60年代的他,还是三十几四十不到,一套西装穿上身走在街上微微腆起肚子,蛮有点老板相。小毛师傅浦东人,老家专出红帮裁缝,他9岁就开始跟师傅学生意,师傅是赫赫有名的金鸿翔的师兄,后来金鸿翔发达了开了“鸿翔时装公司”,师傅就帮他做大师傅。

    师傅有一手绝招:做旗袍腰身不靠打折裥,而全靠手指的软硬功夫在衣料上扯出来,这手绝活也只有小毛师傅得到真传。就是凭这手绝招,小毛师傅16岁年纪轻轻,已在静安寺路上那专做女洋装的“绿屋时装沙龙”做当家小生啦。话说回来,在小毛师傅这年代,16岁已很知生活的艰难,不像现在16岁还是翻漫画书打游戏机的大男孩。

    16岁时的小毛,个头瘦小――长发头时日日几根萝卜干下饭不够营养――相貌平平,却已大受女人欢迎:

    “小毛师傅,胸口绷得太紧太恶形恶状?”“小毛师傅,脚馒头也露出来了太武腔?”

    “小毛师傅,这只玫红太趣点?老天真啦……”

    当小毛含着满嘴大头针手拎皮尺在她们高耸的胸前、神秘的胯间、纤巧的足踝间游移时,他简直成了她们的上帝。

    旗袍虽然密实,却是很性感的。这种原先宽身大腰的褂子,经过上海师傅吸收了西方时装打裥、收腰、凸显线条等元素,演变成中华靠前女装。

    说来不信,或者因为小毛年轻轻的已在脂粉堆里打滚,从早到晚埋首在花团锦簇的旗袍堆中。一直以来,小毛对女人的概念,只是一截包着各色料作的各种造型:葫芦型生梨型排门板型……他很喜欢那种老式的可口可乐玻璃瓶,就像一个很完美的女人的身子,裁缝师傅碰到这种女人很开心,随便怎样做出来的旗袍穿在她们身上都有样有型。

    阿英就拥有这样一款可口可乐瓶样的身材,也是在小毛客户中少有的一个拥有这样身材的,所以她一向对小毛的工艺不挑剔,什么都是“蛮好蛮好”的。

    九七回归热令时装界刮起中国风,香港因此掀起一股旗袍风,中环“上海滩”定做一件旗袍要七千多元港币,发痴一样。连阁麟街这种冒牌上海师傅一件旗袍的开价,也动辄三四千。

    有相熟的街坊半真不假地对小毛说:“小毛师傅,现在旗袍又时兴了,你的‘兴发祥’又可咸鱼翻身了。”

    五六十年代上海街上的“兴发祥”,可谓上海美女川流不息,也是出了名的。什么“辘死老鼠”(劳斯莱斯)、奥斯汀等自备车常见泊在他铺口。

    P1-3

主编推荐

  程乃珊的写作是富有理想和情怀的,她娓娓道来的所有的上海传奇,不只是追怀逝去的过往,还着眼于历史的链接和文化的传承,她希冀通过自己的作品,让读者都浸润于上海而丰厚的文化之中,并将包容并蓄、海纳百川、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海派精神发扬光大。 

精彩内容

  已故海派女作家程乃珊生前专注于上海文化、是老上海文化的研究和创作,她创作的上海题材的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坛有过深刻的影响。90年代以后,由于她常年奔跑于沪港两地,她更多致力于上海文化、香港文化和沪港两地文化的研究和比较,创作了大量有关这方面的散文,出版有十几种散文作品。2002年,《上海探戈》以全新图文形式加入“新视觉书坊”,在我社出版,引发社会上对老上海文化的更多关注,该书也一再重版;之后,我社又出版有《上海街情话》和《上海素描》两种散文,其中《上海街情话》曾改编为电视剧《一世情缘》,由导演关锦鹏监制,而《上海素描》则是作者2008年——2011年之间的散文作品,出版后也重版两次。之后,作者即开始疾病缠身,作品渐少。2013年4月,作者不幸因病过世。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但是追逐传统,仰慕传统文化,发掘老上海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也显得十分必要和有意义。本社这次将作者的上述3种作品以全新版式重新出版,也是顺应了社会上不同人士对老上海文化的倾慕和追求,现题名《程乃珊散文》,包含3种:《上海探戈》、《上海街情话》、《上海素描》。
  《上海街情话》收录了程乃珊的7篇文章,其中《上海街情话》一文虽为小说,却是根据作者与之交往多年的上海裁缝师傅的故事演绎而成,因为他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红遍香港的上海旗袍裁缝师傅,之后移民加拿大。作者讲述了联结沪港两地的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期望借此表达出沪港双城历经乱世,欲理还乱却欲罢不能的情缘。其他6篇散文为:玫瑰人生、宝庆路3号、太平花园金兰十姊妹、绿屋情缘、百年婚纱、百年时尚。本书配有的老照片多为作者家族和作者友人中长辈照片,珍贵又体现出当年的风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